韓國電影《我們的世界》影評?


校園暴力在這幾年無疑成了熱點話題,但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孩子們之間所謂的「喊打喊殺」和「拳腳相加」,卻不知除了這些肢體和語言的暴力,孤立排擠等冷暴力的傷害反而更加可怕。在此環境下,韓國上演了一部被評為兒童版甄嬛傳的影片「我們的世界」,雖然沒有大清後宮搶男人戲碼以及拉幫結派的場景,但小學女生之間為達目的而進行的吃醋、使陰招等不擇手段的架勢還真頗有點後宮撕逼的風範。

影片在2016年獲得柏林電影節兒童電影競賽單元大獎,評委會「完美的選角,演員們出眾演繹,優秀的拍攝手法相輔相成」的評價也讓影片在韓國國內評分網站 Naver 上收穫了觀眾評分9.21,媒體影評人7.66的高分。豆瓣更是評分高達8.4,勢力壓倒一度呼聲較高的「釜山行」。不過毒毒在看完這部攬獲無數好評和獎項的影片後,卻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在無奈中透著一絲絲的壓抑。

力壓「釜山行」獲讚譽

好奇究竟是怎樣的一部電影在第37屆韓國電影青龍獎上力壓「釜山行」獲得最佳新人導演獎,豈料影片的「顏值」其實並不太符合大眾口味。沒有驚悚刺激的喪屍元素,沒有炫技式的暴力美學,沒有讓人痛呼過癮的大高潮,也沒有一貫對政府媒體黑幕的揭露,僅僅是靠幾個小女孩在童年時期鬧彆扭的場景來撐起整個劇情。不過這位美女新人導演允佳恩恰恰就就贏在了敏感而細膩的細節和小朋友的心理把控,以及以小見大的格局上。

當然,影片中幾位小演員的出色表演也讓不少影迷朋友對韓國擁有這麼多優秀儲備力量而深感驚羨。小主人公李善的扮演者崔秀英把情感詮釋的很到位,演出了那種那種渴望被人關注融入集體,卻因遭受小團體排斥而頓感落寞、鬱悶和無助的心境,獲得了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一個關於孤立與排擠的兒童版甄嬛傳

電影的劇情主要講述兩個小女孩之間的友情,女主李善是一個長相普通,性格內向,成績家境都不好,還沒什麼特長的四年級學生,也因此受到班裡同學的孤立和排擠。玩躲避球遊戲的時候總是被最後一個納入隊伍,隨即就被對手隊員「誣陷」踩線而淘汰出局。好不容易收到班上膚白貌美、家境好成績優異、性格開朗的女神級人物寶拉的邀請去參加生日派對,豈料辛辛苦苦替人家做完值日卻得知請帖上是個假地址,只得手足無措的離開。

機緣巧合下,女主在學期結束前遇到了轉校生韓智雅,而兩個人也越聊越投機,還戴上了象徵友情的定情手鏈。友情也在日常彼此分享的小秘密以及一同用鳳仙花做美甲中不斷升溫,轉校生為女主偷了一盒想要卻沒錢買的彩色鉛筆,女主更是直接邀請和奶奶一同居住的轉校生到自己家中過暑假。

直到某天早上,女主和媽媽撒嬌的一幕讓父母離異的轉校生起了嫉妒之心,隨即開始用沒有空調和手機百般挑刺,而寶拉的出現無疑讓兩個女孩的關係徹底決裂。轉校生用媽媽在國外工作的謊言作為籌碼,成了幾乎掌握著班裡主流輿論小團體中的一員,並果斷拋棄了與女主的友誼,甚至直言要求要回此前贈送的彩色鉛筆。即便女主用禮物和媽媽做的紫菜包飯示好,也都被轉校生拒之門外。

風水輪流轉,小團體的中堅力量寶拉開始嫉妒成績比她還優秀的轉校生,不光藉此將其踢出小圈子,還用女主的抱怨當擋箭牌來攻擊轉校生,一度讓兩人的友誼矛盾再次升級。轉校生以報復的心態將女主父親是酒鬼公之於眾無疑成了導火索,女主用當面揭發其關於家庭所說的所有謊言來展開反擊戰,最終落得兩敗俱傷且均被孤立的境地。

影片的結尾意味深長,女主的弟弟一語道破天機,說出了所有觀眾想說的話「我交朋友是為了愉快的玩耍,成天打來打去,那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玩啊」,而女主也在弟弟的啟發再一次向轉校生示好。

從孩子的角度映射成人世界中人性固有的自私與醜陋

影片的故事讓人產生強烈的無力感,甚至有那麼一瞬間會覺得有些問題明明知道,卻永遠無法解決的悲哀。比如影片中花費大篇幅所描述的女生間孤立與拉幫結派的情景,其實每個班級都會有寶拉這樣類似於小團體中心人物的女生存在。她們也許是家裡條件不錯,受學生歡迎,也許是成績好、長得漂亮等等,總之會招來幾個女生願意天天像公主一樣捧著,或是講某個共同討厭人的壞話。當然,影片的本意絕非拿幾個小女生之間的爭鬥讓大家回顧一下童年感同身受的經歷,而是從孩子的角度映射成人世界中人性固有的自私與醜陋。

孤獨的人反而特立孤行

女生之間的孤立總是存在的,而這種排擠在青春期無知又兇猛的時期特別明顯。轉校生並非真的討厭女主,卻為了融入班級的小團體而對其惡語相加;而女主也因被曾經的朋友拋棄,而散布轉校生的各種不為人知的小秘密。也因此就出現了整玩這個整那個的尷尬境遇。但孩子的心智還是比較簡單,融入集體的目的也無非是不想讓外人看笑話。以至於即便不是團隊的中心,卻仍有著希望戰隊的心理。

不過,這種心理若映射到成人世界便稍顯諷刺,尤其是那些打著寂寞空虛幌子,不惜詆毀同伴來融入對自己更有利益的集體中的成年人,其實說白了就是不成熟的表現。窮、胖、丑、娘都有可能成為被排擠和討論的對象,但一個心智很健全成熟或相對比較堅韌的人,其實反倒比較特立獨行。

所以,往往內心缺乏安全感和對自己周圍關係極度不自信的人,才會希望通過改變自己或是傷害周圍的人,來把自己強行塞到一個可能並不屬於而且也沒必要屬於的圈子裡去。到最後發現除了彼此間的互相傷害與誤解外,沒有留下任何有價值和意義的東西,其實通過自身沉澱並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來吸引別人才是成熟的表現。

嫉妒心驅使下使陰招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印象很深,父母離異的轉校生看到女主和媽媽親昵的場景十分不爽,便開始從其他方面去傷害嘲笑她,諸如什麼沒手機沒空調,還當眾說善兒爸爸是個酒鬼,而這種嫉妒也會讓一個人用各種方式來傷害他人。

當然,這種行為在成人世界中並不單單局限於對親情的渴望,只要身邊關係不錯的女生擁有你沒有或者欠缺的,就都有可能讓其產生嫉妒的心理。這種心理其實很正常,但男女對嫉妒的表現則有明顯的差異。男性往往會通過趕超、不服等相對來說還算正面的方式。而換做女生則更多的選擇表面裝可憐背後使陰招的方式來陷害他人,就跟那些仇富人的心態差不多,但這種方式產生的結果顯然更容易兩敗俱傷。

當然,有人在孤立與嫉妒中學會了巴結與使壞,也有人學會了獨處和自嘲……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金融界不務正業的電影發燒友一枚

專註於各式影片毒辣點評

關注「金融毒舌女」微信公眾號,來一起玩兒吧!


本該是一部陽光燦爛的電影,但是我從頭到尾心情卻好不起來。除了片中出現音樂的那幾場以外。大量的沒有畫外音的時刻都彷彿在書寫著一個大大的沉默。是誰在沉默?李善,智雅?我想沉默的並不僅僅是哪個人,而是普遍的觀影大眾。

當我們看到原本該天真無邪的孩子們逐漸走向黑化的時候我們會震驚。因為我們就像片中的父母一樣,和自己的年齡段的人可以很舒暢的交流著,然後對於自己的孩子這一代人卻總是再用自己的目光去審視著。智雅究竟和李善發生了什麼?他們之間的一系列事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沒有那位父母有興趣知道。事實上父母也有著父母的煩惱。而這些煩惱有時候自己的孩子們卻並不知曉。https://pic2.zhimg.com/v2-3efcad6300454f0a0a6f64dd89278e69_b.jpg

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問題確是由於兩個小孩子之間的快樂與紛爭來引出的。但是即使是這樣我們在觀看本片之前依舊是認為孩子們之間是很簡單的。存在這樣的想法的人大多數是男生。因為大多數的男生之間的交往會簡單許多。並不會因為誰是第一而引發一場爭論的。就像片中的弟弟最後說的那樣,「我就是想玩耍,如果我和浩然沒完沒了的打起來的話,那麼我就沒有時間去玩耍了。」

不知道弟弟這番話對於姐姐有沒有啟發,但是當看到結尾的時候很多人都應該有了答案。

本片在主人公的確立上基本上集成了了兩個矛盾體,這兩個矛盾體很大程度上就很具有話題性。李善本來就是一個被別人長期孤立的孩子,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一個自己真正的朋友,這種想法是單純的,同時也是悲哀的。因為在這種想法的支配下容易盲目,容易不分好壞的對於所有可能和自己成為朋友的人粘上去,甚至是不惜犧牲自己之前建立起來的友誼,從片中為了向寶拉示好而講出智雅與自己之間的秘密。https://pic1.zhimg.com/v2-9fef6fffd2760ea08bcf1bcd96c7a4b8_b.jpghttps://pic1.zhimg.com/v2-126b80524039a18ad8cc8bf1eb41da50_b.jpg

然而智雅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李善的朋友,他的出發點和李善一樣,甚至於比李善更加的凄慘。片中智雅和李善開始出現裂痕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李善在自己母親的懷裡撒嬌的那一幕,從那個時候開始基本上就註定了兩個小孩之間的隔閡已經產生了。而且因為父母離異而編造一個謊言。因為頻繁的轉校而使得自己在每一個學校都處於被別人孤立的狀態。她同樣是出於想找一個朋友而不被別人孤立的態度和李善一起玩耍的。

但是往往很有目的性的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其結果就很容易一場空。兩個曾經的很要好的朋友到頭來兩敗俱傷。雖然結尾處看似是比較趨向於好的方面的結局,但是我們真心不希望每一個真正的好朋友需要經歷像片中的那樣的過程之後才會體會到什麼是友誼。正如片名一樣《我們的世界》。小孩子的世界並不都是美好的,當處於一個敏感的時期的時候才是需要被關心和呵護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家長們往往都會忽視這一點。https://pic4.zhimg.com/v2-b44e6547f1aa7da1a51ce446881544cb_b.jpg

但片中的家長對於現實來說已經做得很好了。並沒有因為成績而一味的斥責,本著交心的原則嘗試去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但是就算是這種非常難得可貴的溝通恰恰對於當事人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我們之間畢竟隔著一代距離,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百分百的理解自己的孩子的。

關心並不止於物質環境,更多的還有他們幼小的心靈。看著孩子們之間原本純潔的友誼漸漸的變質,這是一件痛心的事情。嘗試著走進一個自己所不知道的世界裡,也許我們就是為他們輸出奇蹟的那個人。


&<我們的世界&> | 少女之間的情感扭捏


這部&<我們的世界&>跟以往的韓國這類劇情電影有點不一樣,沒有催淚,沒有很殘酷,倒是多了些許隱忍。&<七月與安生&>是講了一個跨越整個青春的女生情感故事,而這部只是聚焦女孩子青春期剛萌芽的情感。

女主李善的表演很不錯,一開始的鏡頭就展示了她內斂的性格和所處的周圍關係,就註定了之後發生的女學生之間的一些"拉幫結派"的行為,一步步的排擠著李善。但智雅出現的時候,我就預判她倆會結盟,然後是一些列的互相鼓勵與成長故事,最後再成為七月與安生那樣的閨蜜…如果真是這樣,我估計會快進看完的,然而並非如此。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明明是兩個都是被孤立的角色,因為不同的家庭環境,一個想盡辦法虛假地去為了合群,另一個選擇忍受這樣的排擠,但一直渴望能得到認同。從一起塗上鳳仙花汁的指甲油,到後來的形同陌路,最後到互相傷害,這份感情經得起折騰嗎?小女生之間的嫉妒心裡是青春期永遠的罪魁禍首。


李善每次在特別尷尬的場合,那神情楚楚可憐,欲言又止的她多少讓人疼惜,打破尷尬氣氛的總是她一次次的勇敢釋懷,強大的內心似乎可以忽略所有的冷漠與調戲。而在家裡的她也是一個成熟的角色,照顧弟弟,幫媽媽做事。

成長是一種冒險,勇敢的人先開始。

【劇中一段對話】
李善:浩然老是打你,你怎麼還要跟他玩?
弟弟:我今天也打他了
李善:然後呢?
弟弟:他又打我了
李善:然後呢?你打回去沒?別人欺負你你要還手。
弟弟:那什麼時候玩啊?
李善:什麼?
弟弟:他打我,我又打回去,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玩呀?我只喜歡玩
……


李善心頭肯定是感動了,或者愧疚了。弟弟每次被打傷,貼著創可貼,可李善每次在同學面前受到的欺負都是在心裡,沒人看到。好不容易有了個可以一起玩耍的,結果變成現在這種互撕的對峙立場。

這個選隊友的遊戲設定讓故事更有感觸,依然記得李善在影片開始那長達幾分鐘的尷尬無措的表演,同時能帶回我些許童年類似的經歷。小孩子就是這樣,喜歡跟誰要玩不跟誰玩,愛憎分明,往往也是最傷這些敏感稚嫩的心靈。影片結束時同樣採取這個遊戲,只不過多了一個智雅,回到同種處境的兩個人,在陽光照耀的操場,你來我往的欲言又止的那種青春期的羞澀,不知李善這次會不會跟以往一樣率先勇敢打破這份沉寂,也不知潛移默化中褪去的鳳仙花指甲油有沒有讓她們倆想找回當初那種一見如故的衝動。


導演沒有告訴我們,到底是兩個人的結局是怎樣,相忘於江湖還是重修舊好?每個人的青春不一樣,每個人選擇面對的方式又不一樣。這種細膩複雜的情感大多發生在青春期女生身上,女性獨有的魅力嗎?記得&<小小人&>里兩個因為雙方父母的問題而不得不結束友誼的青春期男孩,剛發生的時候要死要活,萬般不舍,可過了一段時間就已經各自顧自了。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兩部電影聚焦的重點不一樣,也不可否認,女生之間的那種微妙情感比男生之間的確實要迷人得多(排除戀人關係…)!可貴的是,這部電影理父母並沒有參與進來,讓這種特殊時期的情感更加純粹無暇。

(註:騰訊視頻可以看這部電影)

另有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低俗影迷】

http://weixin.qq.com/r/Ez9waJbElcvqrdIL92o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每個人物都被塑造的很鮮明。

李善的善良但也懦弱,包括她內心對朋友的渴望。其實社會中這些孩子並不缺乏。

韓智雅在經過以前被孤立之後的偽裝,在還沒開學之前她和李善相處的很好,其實她也只是需要一個這樣的朋友,但當她遇到寶拉得知自己交往的也是一個被孤立的人。內心必定複雜被動,以往的經歷讓她幾乎沒有猶豫就與李善保持距離,個人覺得她的性格其實在成人世界中更傾向於利益。

寶拉這種人說白了就是心眼多,嫉妒心重。她的人物塑造更為直白,但其實可怕的事學校里不缺乏這些孩子。

導演讓李允說出孩童世界最為簡單至上的真理彷彿是一種諷刺,影射太多。


這電影看的我很窩心!也許大多數人都能看到自己。一個是被父母忽視的情感,一個是被同學孤立的糾葛,這部電影很真實,之所以真實是因為一個平常的父母,一個平常的老師,她們都真正關心過孩子的想法,心情,成績,這不就是大多數人的生活嗎?整個故事看起來很糾結,因為你分不清到底是誰錯了,繞來繞去,變來變去,這好想就是我們的世界,我們與別人的關係,其實我並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費盡心機不擇手段的壞人,這部電影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事實總是有太多隱晦,曲解了別人自己也成了兇手,我們的世界好想沒有對錯,沒有真假,不論錯與真都是人判斷出來的,而事實卻又不真實存在。這部影片里,其實大人們都經歷過,正是因為他們經歷過,成人後覺得當時幼稚,不懂事,所以爸爸才會說"不是朋友嘛,你怎麼能那樣對朋友,和朋友們玩玩不就好了嗎"善兒恍然大悟,快結尾時善兒問阿允為什麼被打還要和然浩玩,弟弟的那段話簡直道破真理!"那能怎麼辦?又打嗎?那什麼時候玩?我就只想玩",小孩子的世界只有玩,分不清朋友和敵人,兩種混在一起,容易造成誤會,大人們都經歷過的,所以不放在心上,覺得以後她們會理解,弟弟阿允因為還小,更不知道朋友怎麼理解,一心只想有人跟他玩就可以。我們的成長好像都被人物詮釋,我們的世界裡,大人成熟懂事,更要經歷親人的生死離別,家庭工作都會把人磨的失去信心,出了麻煩又要圓滑處事,真的很累,這就是大人的生活,他們明白小孩子之間的打鬧,卻無心處理,被生活打敗。小孩子之間的友情很脆弱,她們不懂得理解分析,沒有立場,殊不知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了傷害,兒童還很稚嫩,誰跟我玩我就跟誰玩,不在乎受傷。這三個時期是我們每個人必經的,就像大人說的朋友之間有矛盾,玩玩就好了,但這一套根本不適合跟成人使用,大人們會覺得你太幼稚了,導演拍出這樣的影片重點不在於校園欺凌,這是我們所經歷的世界,也是我們看到的世界,不知道導演有沒有諷刺的意味,但我覺得,我們的世界很糟糕。


今天看了這部電影,然後來知乎搜影評。發現只有兩條答案。真的是,失望。難道看這電影的人這麼少?好吧,我就上來湊個數。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其實不斷在回憶初中的生活。不過,和李善不同,或者說我比她更懦弱(畢竟不能肯定的說,我不想交朋友),我不會像她那樣主動搭理別人,情願自己一個人玩。不過幸好我遇到的小孩不會像電影里的小孩那樣壞(姑且用這麼一個庸俗的詞來描述)。我也曾經和她們玩的瘋狂快樂。不過生活不會總是那麼美好,我們分分合合(真的就和談戀愛一樣,難過的時候就和電視劇裡面失戀一樣痛苦)。準確的說,我們是三個人,所以總是分分合合,我或者另一個人會落單。我也不懂為什麼落單的那個就會被當其它人做話題,反正我拒絕的,那完全是惡意的評論一個人,記憶深刻的是,有人說「她那種人,爸媽離婚真是活該!」,但是我很震驚,而且有些不開心,甚至還想如果是我不在的時候,她們會討論我的什麼,雖然知道是別人的惡意評論(不是我的人品真有問題),甚至不知道是否確有其事,我還是難受。所以我看到電影里寶拉一伙人惡意評論別人,用那些不足以來評判一個人人品的條件來傷害他人,孤立他人的時候,我很難過。不過經歷這些,也不妨礙一個小孩長大成人,有自己的生活,每當我很無奈,又無法阻止一些情況的發生,我總是安慰自己,世界就是這樣,每個人的人生也總有相同之處,不必自責,也無法怪罪別人,雖然還在尋求是非對錯的答案(其實我覺得這永遠找不到答案,尤其是看到更多人的想法,腦子更混亂。)

我喜歡真實的電影,它就很真實,甚至連細枝末節都被表現出來,如李善生氣時的深呼吸,向媽媽告狀弟弟又被打。能賺取別人的淚水與回憶,讓人感動又心酸,使人們感悟人生的電影,難道不是一部好電影?反映生活現實,又有生活希望與美好,如果總是打來打去,那什麼時候玩呢?

「我經常積極的認為,很多事都可以通過努力做好,但更經常灰暗地覺得,我這一生也就這樣了。 」


在那個朋友比媽媽更重要的年紀里,內心渴望著被接受被認可。

快點長大吧,長大後就有了力量去抵抗所有的流言蜚語。


看完電影想來知乎透透氣

太壓抑了 在裡面的都是自己的影子啊

對的 在很早以前的我就是那個壓抑隱忍懦弱卻又善良的李善

一心只想討好別人 希望能被別人喜歡 幼小的心靈敏感脆弱 一個眼神一句話我能為此鬱悶一整個青春期 被孤立過冷暴力過 父母來問卻又沉默不語

李善和智雅剛在一起玩的時候 我就明白這不是一段公平的感情 因為李善接受了智雅太多東西 她不知道 她所接受的東西日後都是要還的

智雅呢?一心偽裝自己想要不被孤立 可知道李善是被孤立的人之後 害怕再次被孤立 所以她扔下了李善

結果卻因為一次考試成績超過寶拉 被寶拉嫉妒排擠而扔下 李善趁機和寶拉說智雅壞話 被發現之後又去質問寶拉幹嘛要正大光明說出來 ?寶拉之後對李善說的那句話 我深以為然 「你要是不想這樣 一開始就別說啊,你總是這樣 自己想做好人 害我變成壞人。」是的

要想做好人就一開始啥也別說 說出來就不要指望別人給你保密 就算分道揚鑣 別說昔日朋友壞話 戀人也一樣 閉口不談是對彼此最好的尊重

寶拉這樣的女生 是我們大家都不喜歡的 但卻是我們都想成為的 掌握規則 玩的風生水起 打得你還不了手

最後 我很喜歡善兒的媽媽 因為她真的有在努力認真的去關心善兒 我也很羨慕


孤立也是一種校園暴力


感悟有幾點

1.做人要坦蕩蕩不要太敏感。李善給媽媽撒嬌讓媽媽給智雅做黃瓜??壽司,這一幕被智雅看到了,然後她就不開心了,李善讓她吃她也不吃了。

2.孤立這種冷暴力真的很可怕。很幸運自己沒經歷。

3.作為父母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做好她們的朋友。

4.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說別人壞話。這樣子的你會很醜。

主要講她兩友誼的同時,還講了弟弟李允和浩然,以及爸爸和爺爺。從不同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附上李善與弟弟李允的一段對話

李善:浩然老是打你,你怎麼還要跟他玩?

弟弟:我今天也打他了

李善:然後呢?

弟弟:他又打我了

李善:然後呢?你打回去沒?別人欺負你你要還手。

弟弟:那什麼時候玩啊?

李善:什麼?

弟弟:他打我,我又打回去,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玩呀?我只喜歡玩 ……


我們的世界。每個人生來都是孤獨的吧!

我們總是想要一個人去陪伴,可是好朋友,你是願意去隨波逐流選擇寶拉這樣的群交朋友,還是願意追隨自己的內心找到與自己心靈相通的善兒呢!

還是喜歡善兒弟弟允兒的一句話,我們打了之後,再打,就沒有時間玩了呀,可是我想玩。


小的時候也被孤立過,所以看電影的時候深有感觸,其實我家並不窮,但是媽媽不讓我吃太多零食,所以從來不給我錢,我的東西,小到鉛筆大到書包,都是媽媽給我買好,天津剛有第一個hello kitty專櫃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買了一個書包,但是我一直都沒有零用錢,所以很自卑。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腦海中不止一次浮現學生時代的記憶,我想很多觀眾可能都曾在兒時被同學夥伴孤立或排擠,不合群的原因五花八門,可能因為內向的性格,也可能由於貧窮的家庭,但不管如何,孩童時代的友誼永遠是最純真的,影片中李善與智雅到最後都成了校園冷暴力的犧牲品,也許這就是人之本性,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有萬眾矚目的焦點,左右逢源的交際花,也有不善言語的弱者,心直口快的討厭鬼。但人是會成長的,當多年以後再回首,再相聚,在殘酷現實面前低頭的人也許正是讀書時呼風喚雨的學校霸王,而那些默默無聞,備受欺凌的同學,早已功成名就。


太精彩了,看完之後才知道女人之間原來這麼多事兒。。。。。。

格局很小,卻以小見大。

崔秀英這個演員真的很不一般,李善這個角色需要隱忍而細膩,崔秀英做到了。

非常值得一看。

具體的不多說了,最重要的感受就是這麼幾點。


看完以後簡直悲觀寂寞得要爆炸了


有跟李善一樣的經歷,特別想抱抱她和那時候的自己!

大概我上小學 二三年級的時候,被班級里女生孤立,拉幫結派年紀…

那會沒人跟我玩,我認識了一個6年級的姐姐,我問她高年級還會分小團伙,還會背後說壞話么? 她說不會

…………

那時候我就特別想長大!想趕緊上到6年級!!!!

還好現在,性格變的開朗了!遇到合的來的朋友同事,就用心交往,遇到不合群的群體,我也不會硬擠… 一個人的時候倒是覺得自在!學會了獨處,變得勇敢了,心裡承受變得強大!


在開學前,韓智雅和李善一起度過了一個歡樂的假期,這或許可以說明她們本身性格沒有大缺陷到足以被孤立。

但是開學後,韓智雅為不被孤立而加入寶拉孤立李善的群體,立刻翻臉。

都說小孩是最單純的,是啊,她們不會偽裝,不會用理智克服錯誤的念頭,她們單純地為自己的思想行動,為自己的目的行動。孩子的單純也說明是人性多少存在惡。

孤獨永遠是人最怕的事情。就算最後她們眼神互相試探,接下來會有各種可能性,但是都不會是最終結局,戰鬥永遠不會結束,從三歲到三十歲,從以前到未來。


看了電影有一種小壓抑的氣氛,只想說一句:拒絕冷暴力,這樣比肉體上的傷痛更加的嚴重,小李善和智雅都只是想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融入這個圈子,但是兩個人的性格又有些不同,記得善兒爸爸喝醉在橋上說的是「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朋友呢?」小善兒回頭看了看智雅,晚上估計都沒有睡好,把剪短的手鏈有重新編織了一對,但是第二天的情形又扯會了那個尷尬的情形,從小我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孩子,不懂得趨炎附勢,就是i這樣過著自己的生活,自己有些慢熱,很多時候都是看著他們玩就好了,自己的心思不是那麼的細膩,看了李善、寶拉、智雅、爸爸、媽媽、弟弟這些角色不是很多,但是真切的描述了每個階段的情感,很喜歡李善媽媽對善兒 的關注,因為從初中開始就和姥姥姥爺生活好多想法都不會和家裡交流溝通,慢慢的就給「忘記」了,也造成了現在的自己有點沒心沒肺的感覺。長大後那些經歷只是用來回味的但是我們都希望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家庭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素質,一些話要在合適的階段說給孩子聽。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生活 | 人生成長 | 校園欺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