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哀的教育,就是把普通家庭的孩子,養成了富二代!

轉眼就快開學了,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我每天早上6點半都會帶著他一起去公園晨讀。

經常能看到一個小男孩,十來歲的樣子,拿著一個跟他差不多高的掃帚,幫他做環衛工的媽媽打掃公園。每次掃完一條道路,母子倆就會在長椅上喝喝水,擦擦汗,說說笑笑,畫面看起來很溫情。

眼前的這一幕,不禁讓我想起前些天的一條新聞:

浙江一個小姑娘,在飯桌上朝母親大吼:「我是你親生的嗎?1200塊要餓死我嗎?同學的生活費是我的好幾倍!」

仔細打聽才知道,原來是女兒馬上去上大學了,媽媽準備每個月給她1200元生活費,便大發雷霆。

後來母親也解釋了,這錢只是你的伙食費,買衣服鞋子都會另給錢的,但女兒似乎並不買賬……

同樣是普通家庭的孩子,為什麼才上小學的男孩懂得體恤母親,而快上大學的女孩卻成了「白眼狼」?

1、今天早上,我忍不住打擾了這位小男孩的母親:「你家兒子這麼懂事,是怎麼教育的?」面對我突然地提問。

這位母親有些手足無措,本身就不善言辭的她,講不出什麼大道理,只是用方言小聲說了一句:「我們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嘛!」

這句話我們都聽過,可是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浙江那位女大學生一樣,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卻依然不懂事。我知道,一定有其他某種因素造成了這種區別。直到看見這個故事,我才恍然大悟。

一個小孩高中時沉迷網路,時常半夜翻牆出校上網。有次他照例翻牆,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歸,面色古怪,問之不語。從此認真讀書,不再上網,學校盛傳他見鬼了。後來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學問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說,那天父親來送生活費,捨不得住旅館,在牆下坐了一夜。

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就理解父母的,只有在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和苦難之後,才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相反,如果父母總是把生活的艱辛獨自扛下,刻意給孩子營造一種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又怎能奢望他們知父母恩?蜜里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滋味?

就像故事裡的學生,如果他翻牆的時候沒有意外發現父親的不易,他又怎麼會洗心革面,好好學習?

2、現在的中國,有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即不管有沒有錢,都把孩子當成富二代養。

中國父母都認為:「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於是經常會有一家夫妻倆再加上四個老人,六個人都圍著孩子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真是含在心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放在過去是成立的。

我那會讀書,因為家庭條件並不富裕,所以從來不大手大腳地花錢,因為我知道,父母供我讀書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都是他們的血汗錢。不光是我,身邊的同學都這樣。我們從小目睹父母辛勞、體驗生活困苦的孩子,有著靠奮鬥改變命運的決心。

反觀現在一些家庭,條件並不富裕,覺得虧欠了孩子,擔心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嬌慣、寵溺孩子。大多數的孩子都過著一種極其享樂的生活,熱了有空調,冷了有暖氣,家家都有零食吃,人人都有新衣服穿。父母再苦再累,也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我們把所有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卻唯獨忘了告訴孩子:生活的艱辛,是難以想像的。父母的過度「呵護」,反而讓孩子心安理得的享受一切,忘了感恩父母,同時還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

3、今天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這其實是在害孩子。給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4、在生活的艱苦面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另一種是坦然面對,自立自強。父母的選擇與示範非常重要

一種在困境中仍然充滿希望,在貧窮中依舊保持堅韌的意志品質。這樣的父母培養的孩子,即便生活在貧窮中,也不會養成寒酸、刻薄、拘謹的習氣,相反還能直面現實,錘鍊內心,進入「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的境界。


推薦閱讀:

「比較心態」下的孩子,容易陷入的一種」陷阱「
蘇軾《東欄梨花》:最美清明詩 | 古詩新說003
怎麼讓老人接受更科學的方法?
出了哺乳期的孩子由母親帶還是由父親帶更好?
孕後期如何鍛煉能順產呢?

TAG:儿童教育 | 育儿 | 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