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的怪獸五:邊界的意義(下)

科學研究的過程

下面我們來看看,人類的科學研究,從對某種現象的驚奇與迷惑到完全認識與掌握這種現象,大概有哪幾個研究階段:

一是觀察,積累經驗,然後歸納出一些常見現象。

二是思考,創造理論,解釋常見現象的產生原因。

三是測試,應用理論,證實或修正理論的有效性。

四是模擬,事件重現,深入了解現象的產生機制。

五是控制,去除壞現象、保留好現象,以為人類服務。

對於「積累經驗」和「創造理論」這兩個常規的步驟不用過多去討論,我們從第三個步驟開始探討。理論提出來後,首要的任務是通過測試來驗證理論的有效性,一是對目前事物的重新解釋是否更簡單通暢?二是在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推論或者預測,然後通過實驗觀察來實證或證偽。著名的例子有牛頓力學對海王星位置的預測,以及愛因斯坦相對論對引力紅移、水星近日點進動等實驗的預測。如果發現理論有瑕疵,可以對理論進行修正並再次測試。如果發現理論中存在嚴重缺陷,沒有修正的價值,則只能放棄該理論。還有一些理論是純粹思辨的理論,很難用實驗驗證,主要是採用同行評議的方法來測試,能經受各種批判而不倒的理論就是好的理論。

對於測試成功的理論,我們自然要進一步模擬其產生原理,達到完全自如地掌控,這樣才能應用到生產與生活之中。比如,根據牛頓力學原理髮射的人造衛星,它們在我們人類設定的軌道上精確地運行著,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調整它們的運行軌道,這樣衛星就能完成很多任務。如果某顆衛星因各種原因失效,人類會發射新衛星接替它的工作,這樣就保證了衛星的長期穩定運行。因此,這些圍繞地球運行的衛星就成為了人類的新邊界,就像穿在人類身上的一件衣服。關於人類邊界的具體情況,我們後面再講。

中醫理論和經濟學理論都是取得部分成功的關於複雜系統的理論,它們要想獲得真正的成功,必須推進到「模擬」這一步驟。但是,當一個理論研究的是很複雜的系統,或者只要涉及人的時候,模擬這個系統就十分困難了。對於簡單事物的模擬也許有很多辦法,而對於複雜事物的模擬似乎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計算機模擬。

中醫理論的陰陽五行、人體經絡、氣血精津液神這些怎麼用計算機模擬,感覺有些無法下手。而經濟學理論總是一些簡單條件下的數學模型與計算,與對真實社會環境的模擬相去甚遠。為什麼這麼難?關鍵不是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與存儲容量問題,而是我們對「系統」的理解還不深刻,沒有找到簡單系統與複雜系統的共性,人類與動物的共性,思維與物質的共性。

各種系統的共性問題在於邊界。然而,一般系統論的研究者所關注的系統特性是:整體性、關聯性、層次性等,雖然也會提到邊界,但明顯不夠重視。其實有邊界才有系統,邊界的特性體現了系統整體的特性;邊界的封裝體現了系統的層次性;邊界的反饋特性帶來了系統或子系統之間的關聯性。時下關於系統的定義很雜亂,據說有20多種不同的系統定義和100種不同的系統方法。

系統的本質在於邊界

現在到了化繁為簡的時候了,我認為:應該抓住最關鍵的邊界問題進行思考,或者說邊界上的物理能量反饋與邏輯信息反饋的問題,這樣系統論的研究才能有新突破。

那麼,研究邊界到底有何意義?系統的本質在於邊界,在一定意義上邊界可以代替系統。複雜的系統是一個黑盒,我們只能通過邊界的反饋來了解這個系統,有的人提到黑盒就擔心,總想了解黑盒中有些什麼,這是一種還原論的習慣。還原論者把物體還原為結構,把結構還原為分子,把分子還原為原子,原子還原為原子核與電子,原子核再還原為夸克。還原論者百戰百勝,直到發現了量子,量子是不可分割的,這是還原論的終點。但是,到了終點後,還原論者沒有發現簡單明了的可以解釋一切的量子原理,恰恰相反,人們碰到的是量子不確定性、量子非局域性等讓人更糊塗的原理。按照網路上的流行說法,要理解這些原理會把人的腦子燒壞。

所以,關於智能系統,還是圖靈的行為主義定義最為合理。圖靈實際上是把智能定義在系統的邊界上,既然系統是個整體,那就只用關注整體的邊界,以及邊界上的反饋就行了,裡面的結構並不重要。關於邊界的研究出發點大體是這樣:

1、看邊界有沒有反饋,有什麼反饋。

2、看反饋是否及時、穩定。

3、看反饋是否有利於邊界自身的存在。

4、看邊界如何擴展自己。

雖然,我對於系統和邊界問題的思考尚未完全成熟,而且尋求對宇宙萬物(各種系統)的統一解釋有可能是一種過時的想法,但是,基於對人工智慧的夢想和系統研究的現實需要,我還是決定將這一想法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並接受大家的批評與指教。這個存了十餘年的心事,在我眼中就像籠罩在頭頂的一團烏雲,就讓它變成雨點盡情地揮灑吧,滋潤腳下的一塊土地,重現頭頂的一片藍天。

推薦閱讀:

如果人類滅絕,哪種動物最有可能進化成智慧生物?
我們感受到的熱,是感受到了輻射,還是周圍分子對熱覺感受器的碰撞,或是兩者都有?
什麼是白蟻的天敵?
科學家對科學哲學的理論怎麼看?
從科學的角度講,DOTA2中宙斯、藍貓、電魂、薩爾誰的電力更強?

TAG:自然科学 | 控制论 | 系统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