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自己如何走上數據分析之路(2)
研究生畢業後第1份工作還是很在意的,態度上絕對以公司為重,甚至以公司為家,畢業論文完成前,公司說當下缺人,春節後就需要來公司實習,雖離正式畢業還有半年,卻毫不猶豫答應了,並於12年情人節那一天去報到;另外,聽很多過來人講,工作後不要頻繁跳槽,否則會給下家公司造成不良印象,於是便暗自決定在MT工作滿要3年再考慮跳槽的事情。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到崗後首個工作內容是競品分析,心想和數據相關,剛好可以施展拳腳,把在校學的統計學專業技能應用上,統計學模型,計量經濟學模型等也終於能派上用場,但在實際的工作中發現,80%以上的時間在做數據統計、描述分析方面的事情,頂多用到相關性分析、回歸模型和規劃求解,比如銷售額中各影響因素相關性大小,變數彈性係數等,這些方法通過excel即可解決,也不需要在校學習的spss,eviews軟體。很長一段時間自己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10多年的在校生涯是多麼無用。
後來,工作內容開始外延,從競品分析到銷售業務管理,包括KPI預測,策略制定等,其中KPI預估過程中用到時間序列模型、聚類分析等方法,工具也擴展到R軟體、spss modeler等,也算讓人欣慰,但仍然改變不了的事實是:80%以上的數據分析工作用excel就可解決,90%以上商業決策和判斷用不到統計模型和演算法。雖然在校所學的專業技能,尤其是複雜的模型演算法很少在實際工作中派上用場,但不可否則學校教育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少分析思維和分析思路來源於統計學專業學習,比如在評估哪個城市業績更突出的時候,從那些角度評估(市場規模、市場滲透、市場競爭、團隊效率),選擇什麼指標和方法(聚類分析),在計算城市團隊平均每個人業績用平均值還是中位數的區別是啥,時間序列模型預估KPI的時候,有哪些假設,什麼時候結果是可信的,至少不會犯:只有4年歷史數值的情況下,用時間序列模型預估未來3年成交額的笑話。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畢業後,心懷發揮自己專業技能的夢想來工作,實際80%以上的商業分析場景壓根用不到複雜模型和演算法,但實際分析思維大多受統計學教育影響,這也讓我對大學教育評價趨於正面。
與優秀人為伍,模仿並超越
當初選擇MT主要是覺得團隊優秀,創始人團隊大多來自清華,與他們為伍,哪怕不成功,至少自己也能得到成長。剛來的時候,自己的心態並沒有調整好,畢竟自己是碩士畢業,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當時團隊中有5個人,2名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培訓生,1名清華妹子,後來成為我的直屬領導,還有1名在阿里工作過妹子,1名北航天數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團隊中每人負責不同模塊,部門老闆是合伙人之一,畢業於北京大學,直接老闆畢業東北x大學,之前有在廣告公司工作經歷,也是MT運營崗老員工。
團隊內互有分工和合作,但會採取輪崗制,爭取讓每個人都熟悉每塊工作,降低人員離職無人快速接手風險。剛來到崗位的時候,認為團隊內部屬於競爭關係,特別不削於與他們交流,人際關係也不是特別融洽,有時還會莫名產生自卑感,覺得別人名校畢業,自己技不如人。後來,讓我接受這個現實的是:清華的妹子很熱情輔導我excel高級玩法和輔導數據分析報告思路和寫法,其實別人並沒有看不起自己,而是潛意識在作祟,給自己消極心理暗示。從那以後,態度有所轉變,與優秀人在一起,會有壓力,也有更多動力,因為會感受到自己不會的特別多,可以採取模仿策略,在此基礎上想辦法超過他。這讓我想起了BAT中的騰訊,一直被人吐槽抄襲,但卻超過了所有被模仿對手。
空杯心態,不要停下學習的腳步
畢業後,身邊有太多優秀的人,上面提到初始團隊中有很多名校畢業的學生,後來組織架構調整,新部門直接主管北大畢業,同事中有北大、清華的,也有南開、中科院的,每人都身懷絕技。當時有兩種心態可選,一種是你牛就牛唄,與我幾何,另一種是充滿好奇心,主動去了解學習,回想起來,自己有幸選擇第二種心態,對個人素質提升和職業發展有很大幫助,原因有三,其一這是個需要學習的時代,信息日新月異,技術突飛猛進,停止學習,意味著跟不上時代步伐;其二互聯網公司組織架構變化快,只有學習心態才能擁抱變化;其三自己從事的工作無前車之鑒,沒法從同事身上獲得直接有效的建議,需要不斷學習獲取靈感。
當你浮躁不想去學習的時候,你可以靜一靜,讓自己心態空空是也,哪怕有經驗的領域,也可能從別人那學到新視角,迭代升級原有認知。
正是因為空杯心態,升級了專業技能,自己學習了SQL,R語言等,利用業餘時間,嘗試更多模型在商業中的應用,也為後來跳槽到BAT打下基礎,升級了視野,從同事那裡學習了市場營銷知識,經濟學知識等,後面分析視角和廣度就打開了。
人生巔峰和困惑
在MT工作2年後,自己承蒙領導和同事厚愛,獲得2013年公司10佳之一,那年公司上萬人,可以說是千里挑一,這是莫大的榮譽和獎勵,之前只聽過別人種種獲獎事迹,當臨到自己的時候,立即意氣風發,多了些許自信。
與此同時,自己也遇到新的困惑,一是個人成長『瓶頸期『,一個人的成長曲線大致符合拋物線,開始工作幾年成長很快,後續進入緩慢期乃至停滯期,當然這個還比較容易解決,可通過到新崗位、新挑戰來突破瓶頸期。另一方面,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經歷快速擴張期後,業務馬上進入成熟期;組織架構也越發複雜,溝通效率也越來越低,感覺這對於公司發展百害而無一利,但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渴望得到答案,到底這是常態,還是公司管理水平低下表現。
工作中的困擾,加上gf意外懷孕,第1個寶寶馬上降臨,想像一起在北京生活的樣子:呼吸帶有霧霾的空氣,擠著可能被門夾住的地鐵,還有遙不可及的自己的房子。心中便種下一顆南下的種子,當時的目標城市包括杭州、深圳、廣州。
踏上新征程,尋找新突破
心中種下一顆南下的種子後,開始到處投簡歷,投遞渠道是當時很火的拉勾網,除投BAT之外,也投遞了當時比較火的互聯網金融和共享打車網站,期間收到杭州快的、挖財的面試邀約,先是快的打車的數據分析師崗位,電面之後坐飛機來到杭州,接待的是hr妹子,人很nice,最後一面是快的打車COO趙冬,去之前在網上查了他本人的一些信息,面試過程不顧情面,直接、犀利、高壓,結果草草了事,當時預感失敗了,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回想當時的畫面,如何應對才能拿到更好的結果,但其實我並不後悔,滴滴、快的打的不可開交,當時勢頭已明顯傾向滴滴,後來被合併,證明自己的判斷是對的。
另外一家要面試的公司是挖財,最初了解挖財是因為身邊同事有安裝並用來記賬,當時P2P比較火,挖財乘勢切入互聯網金融領域,是我比較看好的一家公司之一,整個面試過程比較漫長,最後一面是他們的CEO顧晨煒來北京出差,在回杭之前約我在地鐵口聊,當時看到他的第一眼是我喜歡的類型,上海交大高材生,曾在香港渣打銀行做風控負責人,創業的金融科技公司被挖財收購。但感覺他沒有休息好,眼裡布滿了血絲,聊天過程中,他非常欣賞MT創世人,以及MT能夠在眾多對手中脫穎而出,非常了不起,從話語中也能感受到我給他留下了比較好的印象,聊完之後,他說後面hr會和我聊薪資待遇,沒過幾天,我收到了他們hr的來電,談好薪資和股票,談妥之後,已經開始陸續告訴我的主管和身邊人。
期間也收到阿里的面試邀約,開始不報希望,因為阿里很多崗位要求工作滿3年,電面之後,也邀請我來杭州面試,面試比較順利,第二天hr給我談薪資待遇,我沒有提任何要求,全盤接受了,後來想想 too young too simple,在挖財和阿里之間我選擇了後者,原因是想知道牛逼的,成熟公司管理風格是什麼樣子,是如何跨越成熟期的,當然待遇也相對高些。為此,特意給挖財招聘同學發了一封歉意信,言真意切。期間,也有不少MT同事希望我轉崗過去,但我去意已決,都委婉拒絕了,也包括後來在百度、去哪兒的同事,在此,感謝他們。
來阿里之前,在北京只做了短暫休息,將北京的家當寄回到杭州和老家,等到搬家的時候,才發現東西真的很多,扔了很多,但還是要有很多要拿的,尤其是當時拍的婚紗照,非常大的相框和相冊。
來到杭州之後,一切是新鮮的,感覺這裡的人們生活很悠閑,在阿里西溪園區也體驗到不一樣的東西。
推薦閱讀:
※Joy Neop 是誰?
※中國互聯網的主導權正由「屌絲」轉向「女性」,說出來你別不信
※程序員是一群優秀的手藝人?
※網速快是怎樣的體驗?
※我心中的互聯網的下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