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maker:這家公司想讓每個人擁有一間迷你製造廠

一個月前深圳灣造訪 Snapmaker 的時候,塘朗工業區 31 棟的五樓還顯得有些空曠,能讓你把這裡和創業聯繫在一起的,可能只有偌大的公共辦公區,以及這座建築散發出的工業 Loft 氣息。

那時,Snapmaker 團隊剛搬到這裡不久,與他們一同搬進來的,還有一條內建生產線,為了這條生產線,陳學棟租下了這棟建築的一整層。

「硬體公司自建實驗產線還蠻正常的吧?」當我們對一家創業團隊自己搞起生產線表示感嘆時,這位 Snapmaker 的 CEO 認真地說道。

3D 列印+激光雕刻+CNC:如樂高般隨意組合的快速原型技術

「這是一家做 3D 印表機的公司。」——雖然聽上去容易理解,但這樣描述 Snapmaker 可能並不完全恰當。

陳學棟的團隊正致力於降低多種快速原型工藝的應用門檻,將其集成到簡單易用、價格低廉同時穩定可靠的產品中,用陳學棟的話說,Snapmaker 的研發方向是「消費級的快速原型技術」。

「激光、CNC 等快速原型技術在工業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但成本昂貴,操作又複雜,普通人很難接觸和使用。」Snapmaker 希望把這些技術變成能夠進入家庭、進入個人工作坊的消費級產品,讓普通人也有機會使用這些技術,快速把想法變成現實。

Snapmaker 的首款產品是一款三合一全金屬 3D 印表機,具備 3D 列印,激光雕刻和 CNC 數控切割三種快速原型能力,2017 年初,這款產品在 Kickstarter 上獲得了來自 5000 多位支持者超過 227 萬美元的資金支持。

Snapmaker 三合一全金屬 3D 印表機

而在這款多功能產品之後,Snapmaker 的快速原型產品將逐步具備更高的可擴展性。

陳學棟將 Snapmaker 比作 3D 印表機中的「樂高」,「樂高的魅力在於,它一方面有明確的主題,像是城市系列、建築系列等等,就像產品有細分的應用方向;另一方面,它又通過標準化的卡口讓所有積木可以互通復用,衍生出近乎無限的 DIY 空間。」

像樂高一樣,Snapmaker 產品中所有的套件、介面全部採用模塊化、標準化設計,大大簡化了組裝流程。此前要自己 DIY 一台快速原型工具需要用戶具備運動控制、軟體驅動、結構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Snapmaker 則讓用戶都能「像搭積木一樣完成機械結構的組裝,像插電話線一樣完成電路連接」。

國外用戶使用 Snapmaker 完成的作品

未來 Snapmaker 將逐步提供更多模塊化組件,使用這些組件,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搭建一台適用不同尺寸、不同材料加工需求的快速原型設備。加上操作簡單且功能完備的設計和控制軟體,以及來自 Snapmaker 的社區支持,即使不具備專業知識的用戶也能「零門檻」地進行創造。

產品要迎合市場,但技術主線要一貫而終

目前,北美是 Snapmaker 主要市場,同時覆蓋歐洲、東南亞等地區,已經與全球數十家國際分銷商達成合作。

「首先選擇海外市場是因為國外的 DIY 文化更加濃厚,3D 列印、激光雕刻、CNC 等都是常用的 DIY 工具,各自的市場都在起來,但像我們這樣具備多功能的產品現在基本還是空白。」

Snapmaker 在 CES 2018

儘管多功能的快速原型技術擁有不錯的市場空間,但像許多技術創業者一樣,陳學棟坦言,選擇這條路線更多是自己和團隊的專業與興趣使然。

「創業能做一件自己喜歡又有市場的事,就足夠了。」陳學棟說,「創造是人類的本能,我們自己體會過其中的樂趣,希望幫助別人更快地創造。」

「很多人覺得 DIY、3D 列印之類的是極客、工程師們的專利,但當你擁有一條能很快把想法變成實物的小型生產線的時候,你會發現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樣了。」

用戶使用 Snapmaker 為相機 DIY 了一個額外的電

而這種「興趣使然」放到產品的打造上則變成了高度的專業和執著。「即使是消費級,這類產品仍需要在長期使用中保持高精度和高穩定性。」現在市面上 3D 列印的品牌雖然很多,但不少都是基於開源框架,在精度和穩定性上缺乏調校,同時由於技術門檻較高,一旦出現問題,沒有專業知識的用戶很難排查。「作為消費級產品,這些技術上的問題和隱患必須從一開始就給用戶解決好。」

談到技術,陳學棟一再強調,作為硬體創業公司,在技術主線上一定不能三心二意。

「創業公司資源有限,要長久地做下去,就必須專註於一條技術主線,長期積累,這是在長線競爭中與同類產品拉開差距的唯一壁壘,不能一味地為了迎合市場而頻繁地產生分支。」

陳學棟進一步說道,「迎合市場的需求,是在技術向產品轉化,進行產品定義時的標準,無論是專業級、消費級,或其他細分領域的產品,背後其實同一條核心技術線在支持。」

對 Snapmaker 來說,這條「技術主線」就是工業快速原型技術向消費級的「降維」——如何在降低成本和操作難度的同時,最大化保留這些技術的優勢。

跨過量產難關:Snapmaker 自己建了一條生產線

在 Snapmaker 團隊辦公區的對面,是一整條功能完備的實驗生產車間。從研發過程中的驗證和測試,到零部件的檢驗、產品組裝,再到成品測試和包裝出貨,功能一應俱全。

Snapmaker 的實驗生產線

「和 3C 不一樣,我們的產品運動部件比較多,在精度、穩定性上有很高的要求,必須針對量產進行精細的調校和優化,不能在早期就丟出去代工。」陳學棟解釋道。

「自己建生產線最重要的是能做好對品質把控,讓我們在量產化過程中能更快地進行測試、反饋和優化,縮短新品導入的周期,磨合生產工藝和 SOP(標準操作程序),自己把這些打磨好之後,再送到代工廠放大和起量,就不容易在品質上出問題。」

「一根筋」的工程師團隊需要新的成長

聊完量產化,我們順勢和陳學棟聊起創業中遭遇的挑戰,原本以為會繼續聽到「生產」、「供應鏈」之類硬體創業的公認大坑,但陳學棟卻出人意料地回答說,「缺人……」

Snapmaker 現在的團隊規模已經超過 20 人,其中研發團隊佔到了四分之三,大多來自復旦、廈大、武大和中山大學等國內名校,同時在機械、軟體方面有著的豐富經驗。

Snapmaker 部分團隊成員合影

陳學棟說,Snapmaker 最早就是從幾個機械工程師組成的班子成長起來的,「工程師雖然有時候容易一根筋,但都是屬於那種有話直說,比較純粹的一類人。之前有朋友過來參觀,說我們這裡的氛圍讓他想起來了電視劇『矽谷』的那種感覺。」

但隨著產品全面進入眾籌發貨和市場落地階段,Snapmaker 迫切需要一支功能完備的團隊。「他們都很厲害,忙的時候幾乎每個都身兼數職,」聊到忙碌的團隊,陳學棟有點不好意思,「現在第一要務是產品發貨,第二要務……得給他們減負。」

「是啊,其實我『白天的工作』是設計師來的。」聊到這,坐在旁邊的、此前幫我們做安排採訪的「兼職 PR」肖同學笑道。

最後,在融資和宣傳上,Snapmaker 也表現得十分節制。2016 年 8 月成立,至今完成了首款產品眾籌並開始量產發貨的 Snapmaker 此前還未進行過融資,陳學棟透露,為了之後團隊進一步成長和產品線的延續,Snapmaker 已經在為 PreA 輪融資做準備。

Snapmaker 目前正在招聘機械、電子、前端、社區運營、HR、銷售和供應鏈的優秀人才,喜歡這個團隊想要加入的同學可以發送簡歷到郵箱:hr@snapmaker.com

微信:深圳灣(ID:shenzhenware)

圖片來源:Snapmaker

主筆:陳凱文


本文系 @ShenzhenWare 創作發布,轉載請註明來自深圳灣,並標明網站地址 shenzhenware.com。

深圳灣 shenzhenware 是最早也是最活躍的硬體創新社區和媒體。深圳灣連接全球硬體創新者,連接硬體生態鏈上下游,連接跨界產品的設計、技術、生產、渠道、商業、創新。深圳灣關注「AI+硬體」帶來的場景和交互創新,以及與平台和應用相連的全產業鏈升級。

推薦閱讀:

請問GSC粘土人原料和為何低廉,3D列印做模具的可能性,以及版權問題?
3D列印生產中容易出現什麼問題?
3d列印中激光粉末燒結?
情人節想送給男票一個3D印表機,如何挑選?

TAG:3D打印 | 创客 | St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