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情緒分化決定一生的情緒底色

原文請看嬰兒的情緒分化決定一生的情緒底色

關注 愛之旅家庭教育 得到更多家庭教育原創信息。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們分析了情緒是我們的忠實朋友和護身符。今天我們一起回到生命之初,來看看嬰兒階段的情緒究竟是什麼樣子。

在大部分人眼裡,嬰兒不過是一個只知道吃喝拉撒睡的小生命。殊不知,這些小生命正在非常努力地為自己的人生打上情緒底色。

一、什麼是情緒底色?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簡單介紹了普拉切克Plutchik情緒輪。普拉切克是情緒大師。他用不同的顏色來代表不同的情緒。

如果把我們的生活想像成一張畫紙。我們每天都拿著筆在上面作畫。而每一筆都會按照我們的情緒來選擇相應的顏色。我們會得到一幅什麼樣的畫呢?

人的情緒總是在不斷變化中。想像中,我們的生活畫紙上呈現出來的色彩一定非常豐富,像彩虹一樣絢爛吧。

事實上是否如此呢?

從2007年到2016年,攝影師Peter Funch每天早上8:30到9:30守在紐約曼哈頓第42街的一個角落裡,用相機捕捉行色匆匆的行人們。九年里,他的相機在不同的時間捕捉到了同樣的面孔,雖然衣著打扮不同,但神情和姿態卻幾乎不曾改變過:焦慮的依舊焦慮,哀傷的依舊哀傷,快樂的依舊快樂。

想像一下,攝影師Peter Funch捕捉到的這三個人,他們情緒底色分別是什麼呢?他們分別讓你想起你生命中的哪些人呢?

從短時間來看,每個人的情緒都隨著自己的喜怒哀樂而不斷波動,沒有一個例外。然而當我們把時間壓縮到以月甚至年為單位來看時,人和人之間的差別突然就變得明顯起來了。

你會看到,有的人總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有的人則常常憂心忡忡,有的人鬥志昂揚,有的人謹小慎微,有的人一點兒小事就動怒,有的人總是愛心滿滿。這些人的情緒肯定都會波動起伏。但是幾乎每一次的波動都會回到他們的常態。這種常態,就是情緒基調。

回想一下,你身邊熟悉的親朋好友中,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基調呢?如果不是發生了很大變故,一個人的情緒基調基本上是不會有很大變化的。樂觀的人過幾年還是樂觀。悲觀的人過幾年還是悲觀。

如果用普拉切克的情緒色彩系來繪製每個人的情緒,情緒基調就是這幅畫的底色。

畫畫最開始是要打底色的。底色可以決定一幅畫的整體色調。我們每天在生活中繪製自己的情緒圖譜,其實也是先有一個打底色的過程。不同的情緒底色讓我們的人生顯示出不一樣的色調。

那麼情緒底色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就要從情緒分化說起。

二、嬰兒的情緒分化

前幾天和孩子們一起看BBC的動物紀錄片,剛出生的羚羊寶寶兩條腿還是軟的。但是羊群被鬣狗攻擊,羚羊寶寶感受到威脅,用盡全力把四條腿伸直,拼勁全力奔跑起來,擺脫了鬣狗。

人類的小嬰兒在自我防衛方面完全無法和羚羊寶寶相比。但是我們的小嬰兒其實同樣具備了對危險和安全的感知力。

胎兒在溫暖的子宮裡,幾乎很少感受到變化,是一種混沌狀態。出生以後,她的世界不再是恆常。嬰兒具備了和羚羊寶寶一樣的能力,可以感知到潛伏的危險。

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離開媽媽溫暖的子宮,來到這個陌生冰冷的世界,突然的變化讓他們感覺到危險和害怕。他們用哭聲來宣洩自己的害怕情緒,而這種哭聲也是在吸引他人來照顧自己,「我很不舒服,請來幫助我!」這時候,媽媽溫暖的懷抱就是最讓嬰兒重新感覺到安全的地方。小寶寶到了媽媽的懷裡,很快就平靜下來。

新生兒的情緒反應看起來很單純:感覺到危險就哭鬧,感覺到安全就平靜。但這其實是一個情緒反應從無到有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是情緒分化的源頭。

隨著小嬰兒一天天長大,他們的大腦一點點發育起來,他們的情緒體驗也隨著越來越豐富多彩。到了兩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就會用微笑來表達自己高興的感覺了。慢慢的,小寶寶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表情。

小寶寶們會在半歲前後開始感受到幽默。大家還記得一個視頻里的小寶寶,只要別人一撕紙就會哈哈大笑嗎?其實這種情況很常見。我女兒不到五個月的時候,有一天我爸媽抱著她。我走進去不經意做了一個動作,小傢伙哈哈大笑起來。我們三個大人面面相覷。我故意重複那個動作,小傢伙又哈哈大笑起來,屢試不爽。很顯然,我的這個動作一不小心引爆了她的幽默感。如果你的孩子正好差不多這麼大,請試試抱著她站在鏡子前轉圈。每次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消失又出現,消失又出現,小寶寶都會開心地大笑起來哦。

嬰兒甚至可以感受到悲傷。有一次我帶著一歲左右的女兒去參加美國水鎮一位消防員的葬禮。街頭站滿了人,風笛發出了悲涼的聲音。女兒並不知道身邊究竟發生了什麼,大概是風笛的聲音觸動了她的神經,小傢伙的臉蛋露出了凝重而悲傷的表情,眼淚順著臉頰流下來。

就這樣,在嬰兒階段,人類的情緒從混沌狀態慢慢分化出來最基本的八種情緒。這八種情緒兩兩對應:期待-驚訝;生氣-害怕;厭惡-信任;悲傷-快樂。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這樣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的情緒也是這樣,從最開始的混沌狀態慢慢分化出八種基本情緒。

而這八種基本情緒就好像我們的三原色一樣,變化無窮,最終產生了我們豐富多彩的情緒世界。

簡單說說情緒的兩種主要變化。

第一種主要變化是強度。同一類情緒可以出現不同的強烈程度。比如說有時候我們會感覺「煩躁」。這時候如果正好孩子搗蛋,我們的煩躁情緒可能就會增強,變成「生氣」。這時候我們就會忍不住要說孩子。如果孩子不但不聽,反而跟你對著干,你的生氣就有可能會變成「暴怒」。

情緒由弱到強:煩躁-生氣-暴怒

第二種主要變化是組合。這八種基本情緒可以兩兩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新的情緒(情感)。比如說信任和快樂融合在一起,就成了「友愛」。悲傷和期待融合在一起,就成了「悲觀」。

信任+快樂=友愛

悲傷+期待=悲觀

(如果希望了解更多的情緒組合,請在公眾號後台回復「情緒」,您將得到一張由我們團隊精心翻譯製作的圖片,內含Plutchik情緒輪和情緒組合表。希望這張圖可以幫助您更加清晰地了解人類的複雜情緒。)

情緒分化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這個過程具有個體獨特性,也會產生出截然不同的結果。有的人分化出更多的快樂、信任和期待,就會收穫樂觀和愛的情緒底色。有的人分化出更多的害怕、悲傷和厭惡,就會得到悲觀消沉的情緒底色。

三、是什麼導致了情緒分化的差異?

現在我們知道了情緒底色是由嬰兒階段的情緒分化決定的,而且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可是,情緒究竟是怎麼樣分化的?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呢?

一棵蘋果樹之所以會長成蘋果樹,簡單來說是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內因在於這棵樹的種子就決定了它是蘋果樹,而不是松樹或者其它。外因在於環境,水,陽光和土壤,一樣都不能少。

同樣的,情緒分化的巨大差異也是由內因和外因共同決定的。我們先來說說外因。

a) 媽媽對情緒分化的影響

剛出生的小寶寶只有危險和安全兩種感知。情緒的表達方式只有兩種:哭鬧和平靜。

因為感知到危險而哭鬧的小嬰兒產生的是害怕的情緒。

這種害怕的情緒如果得到媽媽的及時反饋,害怕就會消失。嬰兒重新感知到安全。媽媽的反饋讓嬰兒產生了信任。

這種害怕的情緒如果無法得到媽媽的及時反饋,害怕的情緒無法擺脫。小寶寶就會不停哭泣。此時他的分化出的是悲傷或者生氣的情緒。

如果小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總是能得到媽媽及時的反饋,那麼寶寶對媽媽的信任就會增強,對媽媽就會產生期待。

如果媽媽對寶寶的反饋不穩定,寶寶就會常常驚訝。

如果媽媽傷害了寶寶,寶寶很可能會出現生氣、害怕、厭惡或者悲傷的情緒。

如果媽媽經常陪著寶寶一起開心地玩耍,寶寶就會有很多的快樂,信任的情緒會隨著增強。

也就是說,人生之初,媽媽對寶寶哭鬧的反饋很大程度上引導著嬰兒的情緒分化方向。

媽媽對寶寶日復一日的照顧,如果能夠讓寶寶感覺到安全和快樂,那麼小寶寶的情緒會更多地向著快樂、期待和信任分化。

相反的,如果媽媽經常忽視小寶寶,無法讓寶寶感覺到安全,甚至有時候還做出傷害小寶寶的行為,那麼小寶寶的情緒會更多地向著生氣、害怕、厭惡和悲傷分化。

有一次去參加女兒朋友的生日聚會,恰好看到兩個家庭都帶著小寶寶,都是幾個月大小。其中一位媽媽把小寶寶放在籃子里,自顧自地和別人聊天,小寶寶哭了,媽媽只是不耐煩地搖一搖籃子。另一位媽媽則一直抱著小寶寶,和他說話,撓他痒痒。小寶寶咯咯咯地笑個不停,一雙大眼睛流露出彩虹般的快樂。

在那一刻,這兩個小寶寶的情緒就是在朝著不同方向分化著。

媽媽對於嬰兒的情緒分化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嬰兒的情緒分化卻並不僅僅由媽媽決定。接下來我們來說說情緒分化的內因。

b)先天因素對情緒分化的影響

每一個小寶寶的出生,其實都是人類千萬年進化的結果。進化就意味著不完美,意味著多種多樣。

也就是說,所有的人在出生的那一刻都早已打上了進化的烙印,沒有一個人擁有完美的的情緒反應。而且每一個孩子天生的情緒反應都不盡相同。

美國有兩位著名的醫生,亞歷山大·托馬斯(Alexander Thomas)和斯特拉·切斯(Stella Chess)研究發現,2~3個月大的嬰兒在九個方面表現出很大的不同。這九個方面包括,活躍程度、規律性、主動性、適應性、感興趣的範圍、反應的強度、分心程度、心理素質以及專註力的範圍和持久性。

根據這九個方面的表現,他們進而把小寶寶分為三類:

1. 天使寶寶:大約佔40%。他們很容易適應新環境,能夠很快建立起作息常規。大多數時候快樂,容易恢復平靜。

2. 困難寶寶:大約佔10%。他們難以適應新環境,會對刺激和事件產生強烈的負面反應。

3. 慢熱寶寶:大約佔15%。剛開始比較困難,但是逐漸好轉。

天使寶寶的情緒更加穩定,更容易向著「快樂、期待和信任」分化。

而困難寶寶似乎對危險更加敏感,他們的情緒很容易向著「生氣、害怕、厭惡和悲傷」分化。

如果你有一個天使寶寶,真心祝賀你,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育兒樂趣。

如果你的寶寶屬於困難類,養育的道路註定更加艱辛。然而也請不要沮喪。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即使是困難寶寶,只要媽媽(或者重要撫養人)能夠持續不斷地給寶寶提供安全感、溫暖和愛,困難寶寶同樣可以收穫良好的情緒反應。而且這些寶寶因為自身的敏感特質,往往會在其他方面有所長,相信會在日後給你帶來驚喜!

這篇文章里,我們說到新生兒的情緒如何從混沌狀態逐漸分化出八種基本情緒。而這八種基本情緒則決定了一生的情緒底色。

小寶寶天生的情緒傾向是我們沒有辦法決定的。但是父母可以通過學習如何正確認識情緒,恰到好處地給孩子提供情緒支持。通過持續不斷地給予孩子溫暖和愛的反饋,輔以足夠好的應對策略,即使是困難寶寶,也一樣可以建設起良好的情緒反應。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天使寶寶長期受到情緒忽視,她的情緒反應肯定會遭到破壞。

下一篇文章,我會用真實案例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嬰兒的情緒反應。通過翻譯小寶寶的哭聲,我們可以有效地揭開他們的情緒之迷,幫助他們的情緒向著良好的方向分化,從而奠定孩子們一生的情緒底色。

最後提醒您,別忘了到公眾號後台回復「情緒」,領取由我們團隊精心翻譯和製作的高清Plutchik情緒卡片,幫助您更好地理解我們複雜多變的情緒。

原文請看嬰兒的情緒分化決定一生的情緒底色

關注 愛之旅家庭教育 得到更多家庭教育原創信息。

未完待續:

一、嬰兒階段的情緒分化決定一生的情緒底色。如何理解和處理嬰兒的情緒反應?

二、孩子鬧情緒的時候,究竟想要給我們傳達什麼信息?如何通過情緒來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孩子?

三、情緒是波動的,需要及時回到平衡線。如何幫助孩子建設更好的情緒調節能力?

四、孩子鬧情緒為什麼會讓我們心煩意亂?如何才能在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的同時,保持自己的中正和理性,更好地幫助孩子建設心理力?

五、過分強烈的情緒反應很可能意味著孩子產生了某種程度的焦慮。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走出焦慮狀態?

推薦閱讀:

「What is Montessori ?」系列——吸收性心智
我們能「給」孩子自由嗎?
今天第一次聽蒙特梭利的介紹(曾聖耀主講),有些收穫,互聯網上還有哪些蒙特梭利相關的最佳資源?

TAG:蒙特梭利 | 家庭教育 | 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