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印作業的第115方,漢印的滿白印式

今天發布漢印作業的第115方,就是這方:

(軍司馬印)

這方印的大小是橫寬2.2厘米,豎高2.3厘米。老辦法,還是用2.5見方的石料來臨摹,臨完處理好邊界就可以了。

相同印面內容的印,我們在前100方漢印里有一方,只是那一方明顯還不夠「滿白」。

(漢印軍司馬印)

滿白式就是白文筆畫刻粗,使紅地僅留一線,猛然一看,幾乎滿白。但要注意粗肥的筆畫要遭勁有力,轉折自然,不能臃腫板滯。

關於滿白印,有兩點要說一下:1、滿白是經典印式,甚至有一大部分舊的篆刻人認為,篆刻經典印式,白文就是「滿白」印式,朱文就是細朱文。這當然是以偏概全了,早期印人在篆刻探索中,朱文刻粗,白地僅留一線的刻法很少成功的範例,因此在經驗主義的思維限制下,認為刻印應瘦朱肥白,就是相對說來,朱文宜瘦,白文宜肥。甚至現在網上還有這樣的課程,認為,刻白文印 ,就是滿白,刻朱文印,就是細朱,把篆刻藝術的印式形式絕對化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篆刻是藝術,藝術不是數學公式,不可能那樣死板,只要我們多看漢印豐富的形式樣本(幾乎後世所有的印式樣本,秦漢印以及之前的印章形式里都出現過了),再看一些名家的(例如浙派陳豫鍾等人)的細白文印,再看看一些名家(如吳派創始人吳昌碩的)粗朱文印,這種錯誤觀點的錯誤就不言自明了。

(陳豫鍾刻「文章有神交有道」)

(陳豫鍾刻「陳豫鍾印」)

(吳昌碩刻「須曼」)

(吳昌碩刻「人生只合駐湖州」)

顯然,細白文和粗朱文同樣可以表達豐富的審美意識和生活情感。因此初學篆刻腦子裡不能結殼固化。篆刻的藝術形式,即所謂的印式,遠不止單調的幾種,也不是簡單的給絕對化的解釋可以說得清楚,「詩無達詁」,篆刻藝術也同樣無「達詁」。

2、認為滿白印易入手的觀點也同樣是錯誤的,滿白印在程式化操作之下,也會漸漸失去藝術的偶然性,一方白文滿白印,一旦陷入打好格子,把四個字等重量的反寫放入相應的格子里,以基本刀功完成就算完成了一方作品了,其實,這隻叫「刻印」不叫「篆刻」。如果我們是沖著藝術這個方向來的,就不能滿足於滿白文印的程式化操作。

滿白印一般兩條白色線條之間的間隙基本上就等於細朱文印的線條粗細,滿白印在視覺觀賞上很容易混沌產生朱文線條的審美感覺,這正是滿白印的審美特色。

回到今天這方作業,1、臨摹時要注意圖中標示的部分是並排筆畫疊加後產生的殘破並筆,不能刻成故意的連結。標示出來的滿白白地不是筆畫。2、注意印章邊界由於金屬銅內擠而形成的線條感覺以及銅質金屬與石料會對線條產生的不同的影響,既要表現出現條的渾厚、敦實,又要避免由此可能產生的臃腫,疲軟。

(並筆緊密造成的微殘,不是筆畫)

也可以思考一下,滿白印留下的紅地,為什麼會形成愉悅的審美體驗,為以後充分理解「以白當黑」做思維上的準備。

(【老李刻堂】之229,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篆刻大概多少錢一個字?
如何尋找到一個途徑,為自己打造一枚篆刻私章??或者是專屬於己的傳國玉璽?
金庸小說里的印章:《笑傲江湖》
有哪些類似「一期一會」的深刻而高雅的,用來刻章送人的詞?

TAG: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