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億賭局,看空調暖通和物聯網智能家居行業發展

201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晚會上,雷軍和董明珠立下了一個著名的十億賭局。一個是空調行業的領頭羊,一個是手機行業的後起之秀。一個傲視群雄,一個信心滿滿。在當時看來,董明珠的勝算還是比較大的,畢竟是一家有著23年悠久歷史的優秀企業。

轉眼時間已經過去四年,在市場的風雲變幻中,小米的成績起起伏伏,但整體上看還是持續增長的,從2017年的銷售額來看,小米的勢頭正猛,提前完成了銷售額超過千億的目標。格力的發展倒是很平穩,但增長勢頭卻並沒有像小米那麼顯著。

2018年已經到來,距離雷軍和董明珠的約定之期,還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米是很有希望超過格力的,即使沒有超過也不會相差太遠,雷軍就算輸了,也是雖敗猶榮。

格力到今年已是一家發展了28年的公司,而小米卻是一家成立只有8年的公司,中間相差了近20年的時間。用8年的時間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也堪稱是商業史上的典範。

據悉,小米預計會在2018年申請IPO,目前公司的估值預計在1000億美元。截止到2018年1月22日,格力目前最新的市值是3400億人民幣,從公司的估值上,小米已經遠遠超過了格力。

我們不妨來思考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格力和小米兩者之間相差巨大的發展結果。

格力的技術不先進嗎?產品質量不好嗎?還是董明珠不夠努力?

顯然應該都不是,格力掌握了很多空調領域的核心科技,擁有大量的科技研發人員和自主知識產權,格力的空調質量也很好,可以五年免費保修,價格在同行業中賣的也最貴,董明珠也很勤快努力,連自己家的廣告都親自代言了,但格力的增長卻始終沒有大的改觀。

我個人認為,小米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情,用雷軍的話說,就是踩到了風口。雷軍真正做到了順勢而為,正如他所創立的那家投資基金的名稱一樣——順為。

雷軍做手機,踩對了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過渡的趨勢和風口,在換機大潮開始的時候,雷軍做了主打性價比和用戶口碑的小米手機,再憑藉出色的營銷,小米手機大火。

雷軍做生態鏈,踩到了物聯網智能家居的趨勢和風口。在許多初創智能硬體企業,還處於找不到用戶,沒有資金,正垂死掙扎的時候,順為基金和小米投資的生態鏈智能硬體企業,憑藉著小米的巨大流量導入和品牌效應,同時沿用小米的一貫打法——性價比,取得了在業內遙遙領先的出貨量。小米手環、小米空氣凈化器、小米充電寶等,便是小米生態鏈中的佼佼者。

通過搭建統一的物聯網雲平台,再把生態鏈中的各種智能硬體,關聯組合起來,便組成了小米自己的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統。很多智能硬體企業前赴後繼沒有做成的事,讓小米做成了。賈躍亭夢想中的生態,自己沒做成,讓雷軍做成了。在我看來,目前國內能把生態做的風生水起的,只有小米和阿里。

雷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在手機、電腦、電視之外,逐漸搭建起了一個物聯網智能家居帝國的雛形。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增長,從目前的趨勢來看,也已接近天花板。在手機和筆記本逐漸沒落的同時,將是一個更加龐大的市場的崛起,是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

小米千億美金估值的背後,真正支撐的基石絕不只是手機,更是逐漸浮出水面的巨大的智能家居生態鏈。小米IOT平台目前連接的設備已達8500萬個,覆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小米的生態鏈企業中,已經有數家發展成為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金),不出意外未來應該還會有更多。

再來看格力。

格力所處的卻是一個市場規模已經接近最大化的暖通行業,這個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的發展都是有極限的,所謂物極必反,盛極而衰。一個王朝,到了它最鼎盛的時刻,正是它衰亡的開始;一棵樹木,在它最蒼翠碧綠的時候,也是它凋零枯黃的開始。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空調、地暖、新風等暖通設備已逐漸從早期的建築工程設備,轉變成為每個家庭的日常使用設備,成為了每家每戶的必需品。無論是產品穩定性,還是售後安裝維修體系,空調行業都已經達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

而另一個不得不說的殘酷事實是,據統計,國內空調的普及率整體已經達到了60%-70%,增量市場已十分有限。

在增量市場有限,存量市場大量普及的情況下,想取得大的增長是十分困難的,除非企業新開發出劃時代的產品,比如蘋果手機以其全觸屏,能上網的良好體驗,終結了按鍵功能機;比如安卓系統以其開源性,終結了諾基亞的塞班系統。

如果空調行業,沒有開發出劃時代的產品,我相信它的沒落將是一種必然。而劃時代的產品,卻往往都是跨界或半路殺出來的某個企業做出來的。所以,如今這個如同黑暗叢林的商業時代,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稍微貪圖一時的安逸,就有可能被藏在暗處的敵人降維打擊,一招致命。

空調和手機、電腦等行業都一樣,目前國內都面臨著白熱化的競爭和逐漸萎縮的市場。

在這片鬥爭的火海中,手機從當初的諾基亞、摩托羅拉、山寨機到"中華酷聯",經過大浪淘沙,輪番洗牌,剩下了今天的華為、小米、oppo、vivo,仍在孜孜不倦的拼殺中。

當年的北京中關村,是全國著名的電腦數碼產品集散地,一片繁榮熱鬧的景象,連京東商城當年也是發源於此。而如今,當年紅火一時的電子數碼產品賣場,大多人影寥落,倒閉的倒閉,搬走的的搬走,一片頹敗,了無人氣。

據了解,目前空調暖通行業也大抵如此。格力、美的、大金、東芝、三菱、日立等品牌的空調,同樣競爭激烈。一個客戶有需求,馬上就有十多家跟進報價,到最後,簽約客戶的商家只能賺一個施工安裝費,利潤已十分微薄。

在如此的大環境中,格力已是國內空調業龍頭,剩下要做的是不但要與對手競爭,更要與自己競爭。戰略的決策與執行一旦失誤,被小米超越,將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

這個世界什麼都在變,且無時無刻不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在商業趨勢變化的面前,要想不被淘汰,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擁抱它。

在網購發展迅猛時,張近東帶領蘇寧毅然決然的轉型,才有了今天的蘇寧易購。如果當時,沒有做出擁抱互聯網的抉擇,也許今天的蘇寧很有可能已經是一個特別差的結局。

柯達創造出了數碼相機後,沒有大力推廣,因為數碼相機的普及,會影響其主營業務膠捲的銷量。結果,柯達戲劇性的死在了數碼相機的手上。

一正一反,兩個案例,由於兩種不同的對待趨勢和變化的態度,造就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

馬雲履帶式的發展戰略,造就了阿里巴巴這個萬億市值的商業巨擘。從阿里巴巴-淘寶-天貓-支付寶-阿里雲-菜鳥物流-阿里影業等產業,商業趨勢的每一個變化都被馬雲所洞察,並採取措施付諸行動,以至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使用著馬雲團隊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得不說,馬雲確實是一個厲害的戰略家,且是一個出色的能把戰略執行下去的領導者。

當然,董明珠在一定程度上也擁抱了趨勢和變化。

董明珠在空調之外,投資了新能源汽車,做了一段時間手機,也曾想過搭建一個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目前卻都沒能取得大的突破。董明珠做手機和智能家居,取得現在這樣不盡如人意的成果也許是必然的。我想,歸根結底的原因應該是,她的內心並沒有把這兩者當成一個重要的戰略,只是順帶著做一下試試看看,所以也就缺少了堅決地貫徹執行下去的決心和毅力。

雷軍卻是把它們當成了重要發展戰略,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在上面。另外一方面,客觀的來說,小米打造物聯網智能家居平台也有其天然的優勢,雷軍本身就是做互聯網軟體起家的,小米也是靠MIUI起步的,小米的營銷方式也更受年輕人喜愛和歡迎。而在未來,智能家居要想普及,它的受眾群體,也正是這群人。

縱觀整個中國的科技行業版圖,幾乎每個巨頭都在智能家居領域有所布局,區別在於重視程度的不同。

騰訊推出了QQ物聯平台,百度為智能家居企業提供AI解決方案,科大訊飛為智能家居提供語音開發包,阿里巴巴打造阿里小智平台(同時拿出4個億補貼,推廣天貓精靈,意在佔據智能家居入口)等,還有更多的傳統家電及科技公司入局物聯網、智能家居行業。

從大勢來看,未來十年的社會發展,將重點集中在節能環保,智能科技,大健康等消費升級類產業。作為普通的工薪階層,或者中小型企業主,我們需要做的是什麼呢?那就是擁抱趨勢和變化,同時做好充分的準備。儲備相關知識,掌握相關技能,思考如何把自己的事業與趨勢相結合,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提前把船造好,才能在大潮來臨時,順流而下成為弄潮兒。臨時抱佛腳者,為時已晚,只會在時代大潮地裹挾下,淹沒在水底。

擁抱變化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它會改變你固有的習慣,或者需要你額外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甚至是金錢,而人的本性是讓自己處於安全且舒適的環境,所以能抓住時代機遇,成為弄潮兒的只是少數,大多數平凡的人依舊過著平凡的生活。

擁抱變化,就一定能成功嗎?不一定,因為還有一樣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好的品質和周到的服務,是恆久不會落伍的,這也是好的商業模式的終極本質。此二者,變與不變相結合,方能取得更大規模、更加長久的發展。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小米三宗罪」這篇文章?
如何評價小米路由器3A,和其他小米3系(3g,3c)有什麼區別?
若琪月石/Rokid Pebble究竟好不好用?
9.0 添加設備之小米Aqara網關

TAG:智能家居 | 小米智能家居 | 中央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