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平行世界的風】(六)從倉庫城到倉庫之城

漢堡倉庫城中小運河河道密布,在一條運河橋頭立著一塊布告牌,寫著有關倉庫城的由來,大致意思是:

「起初,這裡蓋了一些建築,為遠洋貿易提供倉儲服務,那時這裡常駐人口1.8萬,從事遠洋貿易服務的人數多達1.3萬……

1885年-1886年,在這片倉庫區中進行了緩慢而持續的改造工作,並逐漸與老漢堡城連成一片,並為漢堡成為世界航運中心做出了貢獻……

1890年,一個名叫馬丁的設計師為倉庫城的規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並在塔撒里按教堂和運河之間興建了住宅區…… 「

沿著這條小運河,我們要去尋訪一家始建於1885年左右專為儲藏咖啡豆而新建的倉庫。現在這裡一層改為了咖啡烘焙館,地下室改為了漢堡咖啡博物館,據漢堡生豆商介紹,這家博物館雖然隸屬於這家烘焙館,是私人性質,但由於收藏品比較豐富,還是值得一去的。

這家烘焙館的門頭很不顯眼,要不是堆在門口的兩袋尼加拉瓜、馬拉戈日皮,我們險些錯過。進入烘焙館,烘焙咖啡、萃取咖啡和木結構老房子中特有的混合氣息撲面而來,地面是國內早已淘汰的大塊水磨石地磚,燈光使整個老建築顯得格外的溫暖。當時店裡正放著美國爵士,柔軟慵懶的聲音,溫暖的燈光與窗外漂著的雪花相映襯,使人有一種想睡覺犯困的感覺。

這座老倉庫改造的烘焙館和前兩天我剛到漢堡時去過的那家烘焙館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都是紅磚老房子,但之前去過的那家店內部是鋼結構的,視覺上更具工業風。而這家烘焙館則是木樑木柱的老倉庫風格的,頂上半米厚的梁和粗大的方木支柱,和厚厚的紅磚牆上窄小的窗子,使人瞬間穿越到100多年的咖啡倉庫的氛圍之中。看來複古是需要有復古的物質基礎的,在嶄新的材質上人為的做舊與眼前的這家館子相比就會顯得無聊和做作。

烘焙館內使用的烘焙機是一台60公斤的經過翻新的老機器,品牌是van Gülpen,這個名字即便是咖啡圈內的資深人士也倍感陌生,但這個名字取自Probat三個原始創始人之一的名字,在知道這個名字前,我問店內的烘焙師這個機器是否屬於UG系列?他告訴我這是他們30年前買回來的,是最老的Probat,但這個機器生產時還不叫Probat,還以這個創始人的人名命名。

店內當時正在給兩個學員上烘焙課,機器啟動點火,聲音很平順,但由於不讓參觀者靠近,我就沒有看清楚它的燃燒器結構和形式,通過這個機器的運轉聲音,我確信它是被精良的翻新過的。烘焙師說店內所有售賣的咖啡都是這台老機器烘焙的,聽到此,我就點了蒲隆地和巴西,來嘗嘗這老傢伙烘出的味道。

咖啡端上來照樣是兩壺330毫升Bodum法壓,過濾壓柄沒有壓下,由客人自行解決,我掐表計時,在端上桌2分左右壓下手柄,認真的品嘗起來。這的確是老機器烘出來的風味,Probat老型烘焙機的鼓的直徑和長度是與現代烘焙機有很大區別的,並且老式火牌與現代燃燒器也是截然不同的熱源。甜感,醇厚度很高,酸度清晰而不刺激,蒲隆地的玫瑰花調性是屬於玫瑰醬風格的,而現代的烘焙設備想烘焙玫瑰醬風味是很困難的。兩壺咖啡,巴西和蒲隆地,味覺色彩柔軟,如天鵝般厚實。

店內的傢具不知道老闆是從哪裡淘來的,有些塌陷的破皮沙發,幾十年前理髮店的老轉椅,老消防栓上搭個板就是桌子,足見店主人的良苦用心。但我不喜歡這種老舊傢具的堆砌,無厘頭的亂,為了顯示古舊,而不加分別的死啃古舊傢具和古舊裝飾品,我認為這是低級的形式主義和形式主義的低級。

底下博物館每人收費5歐,實在有點黑,但去參觀的人還真不少,每個參觀者都在這個老地下倉庫找尋著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博物館的展覽線路大致是從咖啡如何被發現,再經過100多年的應用後達到現代咖啡的歷程這一線索布局的。但我看的最多的是咖啡在德國人生活中的應用方式,比如那些100多年前的老咖啡店用過的櫥櫃抽屜,老掌柜用過的記賬牌和賬本,Meilita女士發明的第一張咖啡濾紙,以及100多年前德國家庭用的粗製大號咖啡壺……咖啡屬於生活,生活在承載咖啡中將其深深的沉澱,沉澱後的咖啡又升華成文化,古往今來,周而復始。可能100多年後,我們今天認為新潮的東西也會被作為老古董呈列出來吧,我確信這件事情的理由就是這家地下博物館中所陳列的那些展品當年都是最時髦的東西。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中國文藝青年夢想開一間咖啡店,但中國卻沒有像星巴克、或者韓系的漫咖啡一樣的品牌連鎖呢?
人們為什麼喜歡在咖啡館待著?或者消磨時間?
咖啡中卡布基諾,拿鐵,摩卡,美式咖啡有什麼區別?
顯微鏡下的咖啡風味
白咖啡相較於普通的黑咖啡有什麼區別和特點呢?

TAG:精品单品咖啡 | 咖啡 | 咖啡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