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為地獄,增長即苦難?——地位商品對增長意義的影響

增長是不是一定能帶來幸福?

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不管是不是經濟學專業出身,最可能的回應不是思考,而是哂笑:別傻了,增長怎麼可能會不帶來幸福呢?可惜,有的經濟學家就是事多。他們在不同國家做了很多調查,發現在國家層面,收入到了一定階段以後,對幸福感影響就很小,甚至沒有了。這就是所謂的「伊斯特林悖論[1]」。生產力的進步,卻沒有帶來快樂,怎麼解釋這一點呢?

圖1 年人均GDP增長率與生活滿意度變化。圖片來自Easterlin, Richard A., et al. "The happiness–income paradox revisited."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7.52 (2010): 22463-22468.

Cooper和Garcia-Penalosa的回答只有一個詞:地位商品。什麼是地位商品?有些商品和服務,比方說治好感冒,比方說睡得好,或者延長一點將盡的壽命,是商品本身給我們帶來快樂;可是,還有一些商品,帶來快樂的原因是我們有,而別人沒有,或者大家都有,但自己的更好。自己的車比鄰居的好,喜氣洋洋;自己的房子比姐/妹夫的要小,要挨奚落。

現實中,同一商品的不同部件,不同情境中的同一商品,都可能在這一點上出現差別。汽車的塗裝更多是地位品,安全氣囊就多半不是;婚禮上的鑽石常常是地位品,玻璃刀上的就不是。一開始不是地位品的,經過精心的包裝和營銷,也可以起標定社會地位的作用。儘管種類千千萬,但共性只有一個:有了地位品,競爭會接踵而來。這會如何影響增長的意義?

圖2 Cooper和Garcia-Penalosa一文假設的個體效用函數。前半部分來自正常品的消費,後半部分來自地位商品的消費。R的含義如下:每個人都和經濟體中其他人比較自己擁有的地位品數量。如果別人的比自己多,效用減1;一樣多,不加不減;比自己少,效用加1

這裡簡單介紹模型,結論在兩段之後。在兩位經濟學家建立的增長模型中,個體的效用函數如上圖所示:一方面,正常商品的消費數量 y 直接帶來正效用;另一方面,消費地位商品帶來的效用,取決於同時期內,其他人擁有的地位商品數量。哪怕自己已經購置了很多地位品,如果數量沒有別人多,最終帶來的還是負效用。想獲得正效用,必須比別人擁有更多。

增長模型還包括研發和生產部門。具體來說,經濟體中有高技能和低技能兩種勞動力。前者受雇於研發部門,後者受雇於生產部門。企業可以針對正常品或地位商品展開研發,如果研發成功,投入轉化為產品質量(分別是圖2中的 qalpha )的提升[2]。研發一旦成功,企業可以在下一期獲得壟斷利潤。最後,兩個部門都允許自由進入,這意味著均衡下的零利潤。

圖3 均衡下的間接效用函數。其中,m是支出,p是正常品相對地位商品的價格。q和alpha,如前文所述,分別是正常品和地位商品的質量,N是經濟體中勞動力的總數

求解這個模型,即可得到標題中的結論。什麼叫「他人為地獄」?上圖是均衡下,消費者的間接效用函數。效用隨支出上升,隨價格下降,隨正常品的質量上升,都是很正常的結論;問題在於,經濟體中勞動力數量的上升,以及地位商品的質量上升,這兩點對效用的影響是負面的!背後的直覺在於:地位商品對效用的影響越大,大家對地位品的過度競爭就越嚴重

什麼是「增長即苦難」呢?見下圖,解出模型,把效用隨時間的變化路徑畫出來,會是一條先上升再下降的曲線。並且,儘管經濟體的總產值隨時間不斷上升,效用最終會降到比一開始還低的水平。結合上一段,這個結論很容易理解:隨著大家對地位品愈發趨之若鶩,研發和生產部門也會從正常品轉移到地位品。結果,經濟在增長,每個人卻都過得更不幸福了。

圖3 求解模型,得到效用隨時間的變化路徑

因此,引入地位品後,增長的正面意義會打一個折扣。這個模型的具體細節不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理解『地位品「這個概念,以及這類商品在現代社會中所佔的比重。比方說,也許有人會說,這能幫助我們理解「需求(need)」和「慾望(want)」這對概念,打散消費主義的迷霧,重新反思所謂「消費升級」的意義。我們也許被迷惑了,不是嗎?

也有人說,這類觀點,有點像「工業黨」的想法:我們應該滿足真正基本的需要,不要去追虛無縹緲的東西;還有人會說,如果這個東西真的有道理,那管制消費、嚴控奢侈品就是對的;還有人會說,這沒什麼不好,你不催著大家跑,像踩輪子的倉鼠一樣,大家就要陷入「低慾望社會」了。這些都是討論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聽過的觀點。不知各位知友的觀點是什麼呢?

[1] 谷歌學術這個詞,你會找到數以千計的文獻,中英文皆有。必須承認,圍繞這個概念有很許許多多爭論。如果你對反駁有興趣,理論層面可以看Arrow, Kenneth J., and Partha S. Dasgupta.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nconspicuous leisure." The Economic Journal 119.541 (2009);實證層面可以看Stevenson, Betsey, and Justin Wolfers. "Economic Growth and Happines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008): 35.

[2] 這裡,地位商品的質量變化,會導致消費者對地位商品賦予的權重變化,這是一個關鍵的假設。

參考文獻:Cooper, Ben, Cecilia Garcia‐Penalosa, and Peter Funk. "Status effects and negative utility growth." The Economic Journal 111.473 (2001): 642-665.

推薦閱讀:

香港通行證是否是社會不公正平等的一個表現?
2015-03-07阿羅不可能性定理是最大的不可能定律
「見死不救立法」和「人身自由權」矛盾嗎?你怎麼看?
中國別的地區為什麼在很多事情上都針對甚至仇恨北京?

TAG:经济增长 | 幸福 | 社会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