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喜歡潛水?
2018年1月5日,我考取OW(開放水域潛水證)10周年。
這10年來,我累積了200多瓶潛水紀錄(其實算很少),
見過像風暴一樣密集的魚群(→_→遊記),
見過翼展7米、像披著黑色披風出巡的魔鬼魚,
見過體長僅幾毫米、比尋常豆丁海馬還小許多的彭氏豆丁海馬(→_→遊記),
見過海底至尊毒物藍環章魚,
見過臉頰會發出閃閃藍光的深海發光魚(沒有紅外照相機沒法拍),
潛過海底火山,脫手套去摸氣泡時差點被燙傷(→_→遊記),
潛入了迷宮般的墨西哥水下洞穴(→_→遊記),
在貝里斯潛入地球上最大的藍洞(→_→遊記),
去巴哈馬親手餵了鯊魚(→_→遊記),
在比米尼鯊魚研究所抱了鯊魚寶寶(→_→遊記),
在密克羅尼西亞潛入日本二戰沉船,
順便去一個地圖上找不到、可能是有人類居住的最小海島做了3天島主(→_→遊記)
面對浩瀚大海,我依然覺得自己還是個懵懂新手,依然覺得夢想著有一天可以去加拉帕格斯朝聖,去傾聽座頭鯨的歌唱,去南北極潛入冰山之下……
有不少人問我,你為什麼喜歡潛水?
不潛水的人覺得,想看美麗的海底世界,去海洋館就可以。我不想再渲染水下的世界有多美,照片勝過一切語言描述;我想說的是,我喜歡潛水不只是因為大海美。
呼吸和水流的遊戲
跟很多人一樣,我最初想考潛水證,也是被網上那些色彩瑰麗的照片「毒害」。我已經不太記得考到證後第一次出海看到些什麼,人們都說濤島那邊的水下是乏善可陳的。但即使這樣我也沒有覺得失望,而是馬上愛上了潛水。
因為潛水入門對體力要求相對較低,適合我這種不大喜歡跑步、游泳慢得像蝸牛、不喜歡激烈運動、體能和反應速度都很差的人。由於體質的限制,大部分運動都是男生比女生強,潛水則未必,因為它拚的不純粹是體能。
潛水之初,我一直在練習的不是泳姿,而是呼吸,越深、越慢、越平穩越好,動作越小越好。潛水也不需要趕路,慢慢漂慢慢看慢慢尋寶,悠閑放鬆,沒有壓力。
因為我學會了像魚一樣遊動和「呼吸」。水流平靜時,不需要使勁踢水撥水,僅憑呼吸就能控制自己身體的浮沉;放流潛水時,更是「輕舟已過萬重山」「一日看遍長安花」——如果說游泳相當於走路或跑步,那潛水簡直就是學會了輕功!這輩子我未必有機會上太空,但我在水裡體會到漂浮的感覺,如塵埃般輕盈。
學習和挑戰的樂趣
因為我找到了學習的樂趣。考到潛水證不是學習潛水的終結,而僅僅是個開始。
從10幾潛到50潛,我可以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氣用得越來越慢,身體越來越平穩,不再像當初那樣一下水就緊張,就往上漂;對比一些新手也發現自己的表現要略好一點。這是很有成就感的:)
不光是我個人在進步,潛水的技術和理論也在發展。半個世紀以前,潛水的主要用途是軍事和商業;越來越多人以潛水為休閑運動後,也出現了很多悲劇,人們終於摸索總結出防止潛水病和使用混合氣體的潛水規則。生在這個年代,能享受前人的成果安全潛水,我何其幸運。
因為潛水對我的性格和心理帶來積極的影響。我膽子小,看那些潛水事故怕得要命,初進黑黝黝的沉船時也有幽閉恐懼症。從怕到享受,潛水讓我在有限的範圍內挑戰自己,建立起自信心。這種挑戰不是強迫,我樂在其中;這種挑戰也不是冒險,我知道自己能做到。
潛水有句法則叫「一停二想三行動」,有些人會覺得,我呼吸不到空氣了要死了你還叫我停,但事實是一慌就容易出事,冷靜才能解決問題。我還是會有慌的時候,要繼續修鍊。
遠離網路的寧靜世界
因為潛水的世界很簡單,潛水時的生活很簡單,吃飯、睡覺、潛水、聊潛水。
睡醒下水,出水後互相交流看到了什麼,每個人都很快樂、彼此開玩笑,我好像從來沒見過有人潛水時不高興或一臉嚴肅的,見到魚卻比尋到寶藏還開心。
穿得很簡單,比基尼套連衣裙,因為天天下水,所以化妝、髮型、服飾什麼的完全不需要考慮。吃得很多,因為下水會消耗,不需要擔心長胖。我們的注意力都在水裡,岸上么,吃好睡好就夠。
當然,這些只是一個過客的感受,潛水教練的世界我不了解,在我眼裡也是很簡單的,教潛水不是個能掙大錢的行當,只不過能讓你可以「免費」潛水而已,不是真正熱愛,誰會做?
因為我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你看到水下萬物,同時與水面上的空氣、聲音、溫度、風都隔絕了,耳邊聽到自己的呼吸和氣泡,聽到一些非常細微的聲音(比如說氣瓶漏氣哈哈),感覺水流包圍著自己的身體,感覺水溫的變化。這些來自感官的體驗很直接,而且在水下感官也比岸上更要敏銳,當我不再緊張以後,我很享受這些陸地上體會不到的感覺。
這就是潛入大海和去海洋館參觀的區別。在此我先不討論把海洋生物囚禁在海洋館裡是否合理,僅從觀眾的角度說,在動物園裡看動物,跟在非洲大草原上看動物一樣嗎?動物園還聞得到動物的氣味,聽得到它們的叫聲,而在海洋館隔著玻璃,連這些感官刺激都沒有。
更何況,在網路幾乎無孔不入的年代,即使是休假也難免要回郵件、刷朋友圈,潛入海里能讓我獲得短暫的安寧。有個潛水員說,如果哪天水下也有wifi,那他可能就不潛水了,要找別的隔絕世界去(還有嗎)。
每一次體驗都獨一無二
因為這個世界很美麗。有人可能覺得,NND半天才說到重點,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講這點呢?
因為「美」是個很個人的東西,我覺得美,你可能無動於衷。確實,海底世界很美,海水藍得通透,珊瑚像彩色叢林,魚類色彩斑斕,有些萌得像小兔子,有些像穿著火紅裙子的弗拉門戈舞娘。
但也有不那麼美的時候,海水很混濁,海底只有泥沙沒有珊瑚,「沒東西看」。 如果你沒有見到你期待中的美麗、那些照片中的美麗,你是否還愛潛水呢?
我曾經在埃及西奈問一個法國潛水長,你天天潛一樣的地方不膩么,也曾經問在菲律賓科隆問我的德國教練,你在這小島潛了16年不膩么,他們的答案是一樣的。那個法國GG說:「我就是喜歡在水裡的感覺。」我想,對於他們,大海是美麗的,這跟他們某一次潛水有沒有看到色彩艷麗的魚類或珊瑚無關。
正如旅行一樣,有些人愛游景點,愛拍照,有些人只是喜歡在路上的感覺,而不同人愛看的東西也不同。我愛的是海洋的豐富,海洋的變化無窮,同樣的潛點,每一次潛水的體驗都不一樣。
那些丑萌的小生靈
每種小生靈都有它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些很醜的東西,在我眼裡都是可愛有趣的。
海參任何時候都通過裝死來保護自己,但如果它感受到周圍環境的變化,你會看到它「菊花一緊」。在媽媽拍絲瓜我第一次在水下看到烏賊,這貨不是天生麗質,但看著它撲騰撲騰地把泥沙攪混把自己埋起來(可能被仇家追殺ing),我就愛上它了。
當我使勁吃奶的力頂流游時,幾隻大魷魚一往無前,大腦袋和爪子呈流線型,在我眼中就是衣炔飄飄御風而行的瀟洒俠客!海鰻也是不怎麼美的東西,像蛇,卻愛露出好奇的小腦袋,花園鰻還會直著身子從沙地里冒出來又縮回去,像在跳舞一樣。
在海里,我常常以驚詫和膜拜的心情來看那些生物,無論是大鯊魚還是比指甲蓋小的魷魚和豆丁海馬。豆丁海馬身長僅1厘米,隱居在扇形珊瑚上,顏色和外形幾乎跟珊瑚枝一模一樣。鯊魚和翻車魚這種大動物,會有小魚小蝦幫他們做清潔、去死皮、清理傷口。
在海洋的世界裡,每種生物有自己的生存秘訣,有自己的天敵和朋友,有的會變色,有的逃得快,有的善殺戮,而這些本領我都沒有,怎能不崇拜?
重新認知世界
潛水是個無底洞,不僅僅因為它「燒錢」,更因為它為我打開了一扇門,讓我進入一個無比豐富、等待我探索挖掘的世界。
這裡面有生物知識:萌翻了的海兔是雌雄同體,你只能看到它們卿卿我我,卻不知下蛋的是雄是雌;而海馬呢,辛苦懷胎的都是爸爸。
地理知識:紅海的鹽度最高;洋流的形成與地球轉動和海底地形有關,也受月圓月缺影響。
物理知識:水下開啤酒不會噴出來;水吸收紅光的能力比藍光強,所以水下的可樂成了藍罐「零度可樂」,水下受傷則會流出藍色「貴族血」。
生理和化學知識:壓力下氮氣會進入人的身體,氮氣不能排出會造成減壓病,而在空氣里加入惰性氣體氦氣、降低氧氣比例能防止氧中毒。
歷史知識:這艘沉船曾運載日軍補給,被美軍空襲擊沉,那艘沉船曾運載華人勞工……為了查明一些神秘沉船的身份,潛水員會查閱大量史料,會去尋找沉船里的蛛絲馬跡,堪比考古學家。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不應該吃魚翅,為什麼呢?
不吃魚翅是因為被割掉魚鰭的鯊魚會死,會死得很慘,讓姑娘掉淚,但雞會死豬會死你就不吃了么?
反對捕獵鯊魚,是因為鯊魚是頂級獵食者、也就是海洋里的王者,鯊魚數量減少會導致海洋生物鏈改變,作為鯊魚食物的魚類會增多,又可能讓別的物種減少乃至消失。即使沒有人類活動的影響,物種也會有生有滅,正如恐龍,適應不了環境變化就會滅絕,能改變自己適應環境的物種能生存下來,但這個過程可能會緩慢得多,而海洋魚類的滅絕、海洋環境的變化其實最終會影響到人類。當然,講這些道理,不如渲染下捕鯊的慘烈更容易打動人。
正如我常說的,地球表面2/3的面積是大海,海洋里有100萬個動植物物種。潛入海里,我開始重新認知這個世界,認知生命。
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隨著潛水次數的累積,我的潛水技術有所長進,認識的海洋生物和學到的海洋知識越來越多,砸在海里的錢也越來越多。
除了以上這些值得讓我用一生來回味的經歷,如今回頭來問問自己,你為什麼潛水,理由還是跟當初一樣嗎?如果你沒有見到你期待中的美麗、那些照片中的美麗,你是否還愛潛水呢?如果那些嚮往的潛點都一一去完、想見到的海洋生物都一一見過,你是否還愛潛水呢?
是的,是的,還是跟當初一樣,而且越來越愛。
誠然,如今小到豆丁海馬和海兔,大到海龜和鯊魚,對我都是尋常,我不再像新手潛水員那般激動萬分,也很少會猛踢腳蹼去追它們,但我依然記得第一次看到這些生物時的心情。
誠然,我對潛點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潛點會讓我覺得平淡甚至無趣,有時會放棄某一次潛水,然而一旦潛水假期結束,我就會很惆悵,啊,又要有好長時間不能下水了……我終於理解那位法國潛水長的話:「就是喜歡在水裡的感覺。」
就是喜歡在水裡的感覺,但不只是因為大海美,她有時候並不美,卻豐富得要用一生去探索。她有時候還會很危險,我在學習,如何能站在一個讓人心悸的懸崖上,眺望那驚心動魄的壯麗,而不把自己置身險境,學習從極度依賴教練和潛導,到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在探索大海的同時,我也在探索自己的內心和極限,尋找探險和冒險的界限。對內心世界的探索,不會因為我把所有的夢想潛點完成打卡而止步。
當潛水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我不會再問花「這麼多錢值不值得」
不會再問「為什麼潛水」
只問潛水將把我帶往何方
你呢,為什麼潛水?
- END -
撰文/攝影 駱儀
歡迎收聽我的潛水LIVE
駱儀:駱儀的 Live -- 潛入深藍:如何安全地享受大海的美?駱儀:駱儀的Live——潛水員眼裡的大海到底有多美?駱儀,Lonely Planet作者,潛水員,跟你分享超過10年的背包旅行故事:從珠峰到深海,從撒哈拉沙漠到巴以隔離牆,從零下35度雪國到40度火爐……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駱儀 」(luoyi_gz) 查看更多旅行文章
原創文字及圖片版權所有,僅限知乎及知乎官方渠道發布,未經授權,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轉載或節選摘錄;歡迎轉發分享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成為潛水教練?
※被稱為潛水冠軍的是抹香鯨嗎?
※濤島五大潛校該如何選擇?
※技術貼—潛水過程中如何保持帥氣的髮型,來自一位偶像包袱極重的潛水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