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您還在批閱別人的人生嗎?

推薦一本書——《高效能閱讀》

身處信息時代,懂得應用知識實現自己價值的人,能收穫時代的饋贈。而不會應用知識的人,只能看著別人在時代的大舞台上發光發熱,璀璨奪目。

日本的效率專家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中指出:

世界正以驚人的速度變化著,競爭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連公司的體系建設也追之不及。置身在這樣的環境里,我們應該儘快擁有能夠塑造創意的「個人」體系,做好準備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機遇。

指出這一點的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1972年生於日本埼玉縣,獲得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知名廣告公司工作,隨後在大型唱片公司從事藝人、電影、動畫的營銷和企宣工作,繼而加入Bloom Concept,負責面向大型製造商的新產品開發、營銷等諮詢工作,並任企業培訓講師。與其他作者合著有《「職業未來地圖」的畫法》《整理的藝術3》等作品。

你別說原尻淳一頭銜這麼多,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他在小時候原本是個「不善讀書」的人呢!現在的原尻淳一不僅掌握了許多超高效、超高質的讀書技巧,還被稱為效率專家。

那麼,如何成為這種人呢?其實我們可以從《高效能閱讀》,窺見他的成長過程與學習技巧。

這本書中的89條閱讀技巧,記錄了他是如何循序漸進,從一個閱讀「小白」,一步一步走向閱讀「大神」,並做到了他所說的「擁有能塑造夠創意的『個人』體系」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里介紹了自己親測有效的89條讀書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劃分為四大部分:打造善讀體質的技巧、速讀的技巧、收集信息的技巧,以及建立個人資料庫的技巧

打造善讀體質的技巧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中提醒「不善讀書」的人,可以通過一些親近書的方法,以此挑起自己對讀書的好奇心,從而培養自己的讀書體質。

比如參加讀書會,了解他人對書的想法;或者是聽聽播客,利用線上的資源聽書本里的內容;又或者是看看TED激發自己的內在動機,重啟求知興奮。

對於讀完的書,原尻淳一認為最好將暫留在思維中的信息,以可視化的形式存儲在網路上。如此一來,還能標註你閱讀時理解的重點。像很多人常用的豆瓣網站,就可以很好地用來標註重點。

《高效能閱讀》中介紹了三種可以刺激讀書慾望,以實現持續性讀書的方法。

第一種,是激發求知興奮,還要有能通過讀書互相激勵、共同進步的夥伴。比如加入一個你喜歡的讀書社群,和同伴一起讀書。

第二種,是促進讀書的環境設定。比如我們可以先買個書架和沙發,在家裡打造一個私人圖書角,享受悅讀時光。

第三種,是提高書店的利用率。比如經常參加實體書店的各種活動,增加自己了解書的機會。

其實,這都是一非些常輕鬆的技巧,旨在製造一些契機,引發讀者與書的一場「戀愛」。

速讀的技巧

所謂速讀術,其實就是事先對關鍵詞有所意識,懷有問題意識找到線索後,在其帶動下進行快速、多次閱讀的讀書技巧。

具體的速讀技巧,原尻淳一總結出這三點:

第一點,是仔細閱讀目錄,選定自己該看的章節。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當成作者,具體想像如果自己就是這邊書的作者,會寫什麼內容。

第二點,是對特定章節進行「跳讀」,並把重點做標記。這時的閱讀,還是以速度為主的。

第三點,是仔細閱讀標記的前後部分,將閱讀目錄後的想像與正文內容對比,找出差異。這時可以把仔細閱讀後,出現的新的意見與假設寫在書頁空白處。

原尻淳一還建議我們還可以封面內側空白頁扉記錄下屬於自己的檢索

這個建議的好處是,在以後需要再次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你只要看到這個檢索,書中的重點可以說是不需重新翻閱便能一目了然。

通過速讀,我們可以快速獲得他人的經驗和教訓。

不過最關鍵的是,對於這些經驗和教訓,需要我們經常在實踐中親自檢驗,有取捨地選出真正能用的經驗。還要對其加以改編,使之更適合自己,成為自己的規則。

收集信息的技巧

谷歌公司的投資基準是70:20:10的模式。原尻淳一把這個模式引入到讀書之中:

要有意識地對現在所屬部門的業務書籍投資70%,對支持現有業務或可能成為新業務的其他領域的參考文獻投資20%,餘下的10%分給完全未知的書籍。

比如,如果你是機器人產業工作者,你就要劃分70%的書籍投資給屬於所屬部門業務的科技類,20%給可能成為新業務的人工智慧類,10%給比如像《未來簡史》這樣思想具有前瞻性的書。

這樣的劃分模式,有什麼作用呢?

舉個例子,如果你學習經濟學,那就應該在你的專業領域上積累專業的經濟學知識。再帶著積累的經濟學知識,去洞徹其他領域比如社會學、心理學的知識關聯的本質。這樣做能使你對經濟學知識的掌握,得到進一步深化

非專業領域的讀書,有時會意外地為你提供新的視角,讓你發現經濟學不同的一面。但也不能八面玲瓏,比如貪心地把佛學、建築學領域的知識都囊括了。

最好的做法是鼓起勇氣鎖定一個主題,形成思考的軸,有了這個軸,所有的信息都會隨之而來。

到了真正收集信息的時候,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通過這個想要的結果去鎖定你準備的範圍,將勞力控制在最小限度。

比如你想要收集盆栽樹的修剪藝術,可以只搜索盆栽修剪藝術的相關資料,就不需要把大到整個植物學的知識都搜索一遍。

收集信息的時候,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標記方式,用筆將書解剖一樣做標記,對作為線索的信息進行取捨,收集與自己的產出直接相關的素材。

比如有的人喜歡將雜誌上的文段裁剪下來,粘貼到筆記本上。有些人則喜歡用在線文檔的方式做筆記。

在進行素材收集時,不要忽略了三個要點:

1、能否用作產出內容和結構的範本

2、能否作為說服材料(數據)

3、能否用作產出的設計範例,找到自己理想的文體

當你的信息收集結束,你的工作還並不算完。原尻淳一提醒我們,要從已結束的資料中提煉有益於未來的經驗智慧,時刻做好創造新產出的準備。

建立個人資料庫的技巧

除了信息收集之外,原尻淳一呼籲讀者,應該培養起迄今讀書所得的名言、雜誌的信息碎片等所有信息建成資料庫的意識。

關於如何利用好互聯網的便利,在雲端聚合自己的知識生產系統,實現個人產出,《高效能閱讀》中給出了四個建議:

1、將博客數據化。定期寫日記的話,會吸引特定的讀者關注。有的讀者可能會在博客留話,這樣作者和讀者雙方便可以交流彼此的意見。

2、活用「Evernote」。網頁捕獲功能強大,能保存類似界面截圖狀態的筆記,過後檢索時清晰易懂。

3、活用「Dropbox」。這個適合多人參與的團隊共享信息。如果是需要多人編輯的信息,那麼用「Dropbox」是最方便了。

4、活用「Facebook」。實名制的特點讓大家可以清楚彼此的底細,能非常放心地參與其中,不會有太多顧慮。

如果你不習慣用線上做筆記的方式,書中也介紹了幾個線下筆記的技巧,比如,用名片大小的紙做一個自己的卡片式小型資料庫、利用文件夾分類信息等技巧。

介紹完這些技巧,原尻淳一再次呼籲讀者,停止只輸入不輸出的讀書模式,構建屬於自己的體系,切換成一個能展示自己價值的輸出模式,從而得到更多的機會。

總結

正如原尻淳一所言,如何應用知識,實現創造性的產出,是這個時代給每一個人的課題。

這本書即使讀書術的階段論,又是竅門、習慣、技巧的綜覽。最重要的是,不要讀完就算了事,請親自實驗至少其中一項,判斷自己「能不能用」。

身處信息時代,你是願意只過一把「皇帝」癮,批閱別人的人生?還是願意成為一個弄潮兒,去發聲!發光!發熱!


推薦閱讀:

筆記專欄2017.10-1|近期計劃
你看過《幻夜》嗎?
讀書筆記第零期:現在開始筆記?
重構 - 讀書筆記(Python示例)
殺氣騰騰的巴爾扎克

TAG:读书笔记 | 阅读技巧 | 读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