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就有生魚片了,其實古人比你想像中會吃一百倍

《紅樓夢》里寫過這麼一段,說是雪夜過後,賈寶玉在史湘雲的蠱惑下,向鳳姐要了一塊鹿肉,倆人還偷偷找了鐵爐、鐵絲網邊烤邊吃。

不料姐妹們尋著香味摸了過來,大家一邊吃肉一邊喝酒,完了還即景聯句,風流得很。

▲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雖然曹公不懂廚藝,但鹿肉和下雪的冬天倒是極般配的。鹿肉的結締組織少,肉質細嫩,鮮美甘溫,能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嬌弱的大觀園姐妹來說,下雪天吃鹿肉再好沒有了。

據說杭州前幾天下雪了,雖然是局部地區,但也蠻讓人期待的。據南宋的《夢粱錄》記載,冬至過後,如果杭州天降瑞雪,百姓會腌制豬羊肉,寺廟會準備五味的臘八粥,豪貴人家會開筵飲宴,詩人才子則會煮雪煎茶。

▲ 臘肉&臘魚&臘八粥

聽上去好像都是一些再基本不過的操作?快醒醒啊,古人比現代人不知高到哪裡去了,別被體育老師限制了想像力,多的是你不知道的美食和吃法呢。

說實話,寒冬臘月的,草木凋零萬物不生,連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都不多見了,還能有幸被當作食物的就更少了。所以,古人在冬天也只能咬咬牙大口吃肉了,當然啦,吃肉也是要按照基本法的。

比如從漢代開始,人們在冬天除了腌制臘魚,還會到處鑿冰窟窿,把兩眼滴溜轉的活魚請出來,讓刀工了得的廚子切成「魚鱠」,也就是現在常說的「生魚片」

唐代的吃法是,趁新鮮,蘸點蔥末之類的調料,再配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那美味,吃完後讓人想犯罪。

▲ 生魚片

沒錯,生魚片是唐代傳到日本的,只是現在又傳回來了。杜甫就曾寫過一首《閿鄉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一絲不苟地記下了吃生魚片的全過程,摘幾句一起感受下——

河凍未漁不易得,鑿冰恐侵河伯宮。

饔人受魚鮫人手,洗魚磨刀魚眼紅。

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

偏勸腹腴愧年少,軟炊香飯緣老翁。

落砧何曾白紙濕,放箸未覺金盤空。

插句題外話。什麼魚都可以,唯獨鯉魚是萬萬賣不得的,不然按唐朝法律要杖責六十,原因很簡單:皇帝姓李。殺鯉魚?吃鯉魚?準備後事吧。

話說皇帝老兒都是清一色的玻璃心,又比如,在朱重八同學一手創辦的大明王朝,大家都只能把豬叫做肥肥。

言歸正傳。有了肉,又怎麼能少得了酒呢?

在錦繡文章漫山遍野的盛唐,沒有酒乾脆不要活了。下雪天除了讀禁書,更要縱酒吟詩,白居易就寫過一首《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晚來天欲雪

等等,為什麼叫綠蟻酒呢?聽起來怪瘮人的,白居易為啥偏偏要喝這個?

便宜啊,這種酒基本上六七天就能釀好,實在猴急的話,兩三天之後就喝,也死不了。

▲ 米酒

說到底釀造技術還是有限。唐代的酒多是渾濁的米酒,用的是酒糟,所以看起來密密麻麻的像螞蟻;有時候還會混入各種微生物,於是就綠了。

不過,閉上眼想像一下,淺綠色的酒,上面漂著一層白色的酒糟,也挺美的呢。

對了,在唐代,除了端午紀念屈原,人們在下雪天也會吃粽子,當然是鹹的。順便吊個書袋,再開個地圖炮。粽子最早都是鹹的,甜粽是後來才有的,純屬攪局。嗯哼。

▲ 香腸糯米粽

話說回來,古人也一樣,冬天葷腥吃多了,總想來點蔬菜清爽一下。但是外面冰雪漫天的,光照又短,地窖里的蔬菜要麼是腌制的,要麼是晒乾的,上哪兒去弄新鮮的呢?

永遠不要低估人類對美食的追求和探索。早在秦漢時期,古人就學會了種植反季節蔬菜

雖然孔夫子總是諄諄教誨大家「不時不食」,但為了口腹之慾,也顧不得那麼許多了。秦始皇就在冬天種過瓜,還找了一批讀書人來看,然後就把他們活埋了。

▲ 常見蔬菜

怎麼種植的呢?很簡單,溫室大棚

據《漢書·召信臣傳》記載,當時皇家就有特供的蔬菜基地,在地窖用不起火焰的燃燒方式,為蔬菜創造適宜生長的溫度。

到後來,唐代引用溫泉熱水,明代使用火室和火炕,清代先進了一點,將溫室成功地移到了地面。

▲ 唐代人利用溫泉種植反季節蔬菜

工程不小,成本自然也不低,所以平民百姓是沒有這個口福的。不過,貧窮倒是激發了吃貨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還是在唐宋時期,人們又發明了「黃化蔬菜」

主要方法是限制光合作用,讓蔬菜發黃,不產生葉綠素。聽上去很陌生?其實很常見的,現在還有呢,比如黃豆芽、韭黃這些。

北宋的《東京夢華錄》就寫過,在冬天的開封,反季節蔬菜到處都是:「街市盡賣韭黃、生菜、蘭芽。」

▲ 黃豆芽是最常見的黃化蔬菜

看上去很美,但終究有違天意。但我已經愉快地決定了,謹遵孔夫子的遺訓,跟著時令去生活,吃當時、當地的食物。


推薦閱讀: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哪個才是李白本色?
張愛玲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果現代的一個城鎮集體穿越到先秦時代,會被古人反殺嗎?
清代王府里的衣服在哪兒做的?
古代中國人做菜味道與今天有何不同?

TAG:古人 | 红楼梦小说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