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18隨筆一】汽車的未來:終極不駕駛樂趣
原創 2018-01-14 李驥 狐狸獵手
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北館外已然十分嘈雜,但還時時傳來汽車輪胎劇烈磨擦地面的尖銳聲音,空氣中還會飄過濃烈的橡膠燒焦的味道。遠遠望去,是藍色的BMW M系轎車在狹窄的車道上做加速和飄移的特技動作,生生擦出一片煙霧。
這是BMW為媒體和參展者提供的「終極駕駛體驗」試乘活動,儘管也排了長長的隊伍(話說CES哪裡不排隊?),但在我看,這些吱吱嚓嚓的磨胎聲和難聞的橡膠糊味,在整個CES里多少有點違合。
在今年的CES,無人駕駛、自動駕駛,以及更現實和更「低版本」的智能輔助駕駛,無疑已被確立為汽車和交通業公認的未來走向。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你已看不到那麼多概念車在畫那張餅,而會看到各相關產業內大批公司,一起帶來更實在、更可落地的解決方案和產品。
傳說中的無人駕駛真的就要來了! --- 這可能是今年看過CES之後最大的感受。
給人帶來這種感受的,並不是傳統汽車廠商,而是各種各樣的高科技企業。CES上最酷、最sexy的未來創造者,是那些做晶元、通訊、感測、數據、導航、交互和智慧城市交通的大大小小的公司。
其中最搶眼的有Intel。這家在移動晶元時代未能保持壟斷地位的的巨頭,不會放過正在到來的自動駕駛的浪潮。它和旗下公司Mobile Eye帶來從感測器、交通數據收集到車載計算和人工智慧的全套解決方案,並與BMW等廠商合作,很快將系統運用於數百萬量使用中的汽車之中。
Intel在晶元廠商陣營內的競爭者英偉達(NVIDA)和高通(Qualcomm)同樣把無人駕駛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CES展出的解決方案同樣具相當的可行性。它們似乎都在向世界宣稱:無人駕駛的核心是數據和計算,而晶元,才是驅動產業的核心因素。
但無人駕駛生態鏈上其他廠商,例如做感測器、地圖導航、人機交互和系統集成的公司,自然不會附首稱臣。今年CES上人們看到的是Panasonic, Samsung, Bosch這樣的巨頭,以及大量新興專業公司,都帶來了花樣繁多、各具特色的解決方案,包括百度Apollo這樣富於特色和潛力的技術。
所有這些非汽車公司的展示,會讓人深切感受到未來汽車和交通工具的根本屬性,已不是工業製造,而是IT --- 數據、計算和人工智慧。
這無疑是革命性的變化。面對被人「革命」的危險,傳統汽車廠商又如何應對呢?
據說今年CES來了十三家汽車OEM製造商,大概代表全球汽車產業三分之一的體量。這十多家大大小小的汽車公司,幾乎都集中於無人駕駛、新能源和智能駕駛這三個領域發力,宣告它們順應和融入這場大變革的積極態度。
最出風頭的是福特,CES多年來最重要的汽車合作夥伴。今年換帥的福特倒是沒有「過於激進」的大談無人駕駛,更沒有去談汽車,而是轉向「智慧汽車和城市」。新任CEO Jack Hackett在主旨演說中提出「活的街道」的概念,宣揚「把街道還給生活」,聽起來是很有格局和遠見,但聽完了我其實並不了解福特做了些什麼,或是將要做什麼。
賓士就沒有那麼高調,它展示了其EQ概念下最小的車smart和最快的車AMG Project One. 其中smart EQ是純粹靠語音控制的「會走但不需要開」的車,賓士在對它的介紹中,不無幽默地說:「到現在,我們才合乎邏輯地從汽車中取消了方向盤和腳踏板。」
除了上面說的飄移作秀外,其實BMW也非常低調。它沒有大型展台,但與APTIV和LYFT有合作做無人車在街上的巡遊,還有就是與Intel在交通數據採集處理方面的合作。
看得出,歐美的汽車大廠也都在試圖轉向,但平心而論,它們的轉向都顯得太過保守和遲緩了。抓住人們眼球和想像的,是日本、韓國和中國的廠商,那些在傳統汽車業格局裡二流、三流甚至完全不入流的品牌。
Toyota 此次CES一次性推出三個概念,從智能汽車到無人駕駛,從個人出行工具到無人駕駛商業解決方案,可以說是汽車廠商里陣容最強的一個:
Honda這次根本就沒帶來什麼「車」,它展示的是一組具實際功能的移動機器人,你覺得他們還是車嗎?
Nissan則在其智能汽車iMX之外山努力跟你講一個關於「從頭腦到汽車」(Brain-to-Vehicle)的故事 --- 直接測知駕駛者的腦神經活動並進行學習,形成終極的個人化、智能化駕駛干預。這麼大膽前衛的技術路線,聽起來嚇人吧?
現代和起亞同樣聲勢浩大,我倒是挺佩服他們一直堅持做燃料電池技術的這一份「軸」勁。
大概因為沒有什麼真正的自有技術可展,中國汽車廠商集體缺位CES,只有一個拜騰孤零零地在這裡上市它的首款車純電cross-over。這部車各方面的設計和技術路線也還可以,但我總覺得它那些巨大的屏,其實只是為了大而大而已 --- 開車人受得了這麼大屏的干擾嗎?
CES汽車展區里大大小小什麼樣的廠商都有,不過讓人感到最違和的還是Jeep. 寬敞的展位上除了陳列一些造型粗獷的SUV之外一無所有,當然也就人流稀少。您這跟科技有幾毛錢關係?來幹嘛啊?
其實通觀今年CES上的汽車廠商,把CES當成經銷商展廳的Jeep,以及之前提到的把CES當成媒體試乘活動現場的BMW,都反映著傳統汽車價值與新興技術和產業變革的某種矛盾和不協調性。
例如BMW,作為天生的「終極駕駛機器」,它一直追求的那種「終極駕駛樂趣」是一種物理性、生物性的感官體驗,是駕駛者全身心浸入才能獲得的快感。但今天的汽車都在做什麼?他們都在開發「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讓駕駛更簡單容易(也就是更沒有浸入感,更「沒有感覺」)。
更要命的,是所有人一夜之間突然翻臉說「要把人類從駕駛中解放出來」,所有新技術都是奔著不需要讓人類開車去的。未來只有「出行的樂趣、乘坐的樂趣」,哪裡還有「駕駛的樂趣」?這又讓BMW這樣的公司情何以堪?
其實這就是正發生在汽車業界的「價值觀革命」 --- 機器正在優化,也正在替代人類與出行相關的行為和體驗,汽車和交通的未來通用價值觀,應該不再會是「終級駕駛樂趣」,而會變成它的反面 --- 「終極不駕駛樂趣」。
推薦閱讀:
※從簡單車道線識別認識調參的重要性
※美國人工智慧年會(AAAI-2017) 「AI IN PRACTICE」總結
※智能車無人駕駛會帶來哪些新的交通問題?
※「賣房炒股」——從小米到小馬
※NVIDIA 自動駕駛演算法的keras(TensorFlow)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