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生活(四)移民還是不移民(上)?
提示:想看故事的請直接跳過前兩大段
國內的親戚朋友知道我來加拿大以後,都苦口婆心地勸我:留在那邊吧,不要回來了。在加拿大這邊當然沒有人八卦的去打聽別人隱私,大家都是在外討生活自顧不暇,誰也不會為了你的事上心,自然也沒有人去建議你該留下來還是該回去。但根據我的觀察,除了那些投入大量財力物力與時間在國內就打定主意要移民的人,類似我這種偶然得到一個工作或學習機會過來的,基本最後也都回國了。為什麼有些人留下來了,有些有又回去了?
既然大家有不同的選擇,說明這件事是既有利又有弊,並且利與弊都沒有一個壓倒性的。
利就是物質條件更好。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內還吃不飽飯的時候,北美的生活水平就跟今天差不多。那個時候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自然大家都想留下來。三十多年過去了,國內的物質已經迎頭趕上,雖然跟北美仍有差距,但已經越來越小了。
弊主要是語言和文化的差異。這帶來的影響是一系列的。人是社會動物,稍微高級一些的工作,都需要跟人打交道。在公司寫個代碼,不需要太高的英語水平,只要聽懂要求會寫程序就行;但一旦升職到小leader,需要帶團隊了,那必須要跟上司溝通,跟團隊成員溝通。廚師也不需要語言水平,會炒菜就行,但如果升職到店長,那就必須能用英語無障礙溝通了。英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對我們而言,用英語說個事情還行。一旦需要用英語表達情感,總覺得不到位。這就限制了我們的生活圈,在國外中國人還是跟中國人扎堆。老外當然很熱情,也很樂意接納中國人,但也僅限於隨便聊聊。一旦我想找人說說話,或者商量點事情,必然還是首選中國人。你去跟老外講你的情感困惑,你的發展困惑,估計老外也聽不明白吧。即使明白你講的是什麼,可能也很難明白你為什麼這麼想。
這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我還是講講我身邊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從這些故事中,大家可能會有點感悟。
1、 一對大學老師
男方快40歲了,是北京著名985大學的碩導;女方要年輕一些,從985大學畢業不久,也留校了。男方非常優秀,高考的成績能排全市前幾名。他們並不喜歡所在學校的氛圍,裡邊的關係錯綜複雜,收入也非常一般,一個月到手也就一萬左右,這些錢在北京也就勉強過日子。簡單總結就是:上升通道有限,活多錢少。男方重新申請了加拿大一所大學的博士,女方陪讀申請開放工簽。我最後一次跟他們吃飯的時候,女方正在面試幾個工作,薪水聽起來相當不錯,畢竟也是有博士學位的人。他們未來的打算就是找工作,辦移民,過日子。只要他們在加拿大能找到對口的工作,肯定是中產之上的收入。
2、 IT業的老鄉
男方跟我差不多大,30歲左右,高考的時候勉強擦線上的二本,被調劑到計算機專業。他09年大學畢業就在北京小公司里做通信。那個年代是通信業最火的時候,他的薪水很不錯。他老婆是美術專科畢業,在北京做GUI設計,收入也不錯。他們都經歷過通信業最輝煌的時候,也經歷過互聯網最缺人的時候,他們也都感覺到最近大量的人才在湧入這個行業,工作變得越來越不好找。女方屬於家庭型的,理想之一是在家相夫教子。他們在國內就籌劃移民。原因:1、國內空氣質量太差了。2、行業在走下坡路,擔心中年危機。3、女方不想上班。我想多解釋一下第三點。國外會用稅收來調節財富分配。收入是以家庭為單位作統計,如果雙方都上班掙錢,那要交大量的稅;如果只有一方上班,家庭收入低,交的稅會按比例返還,有時候政府還有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女方不上班可以在家照顧孩子;雙方都上班的話,孩子要送到day care,day care人工服務都挺貴的,最後算下來還不如女方在家裡合算。現在男方申請了一個大學的計算機碩士,女方過來陪讀。晚上男人寫作業,女人就在廚房裡烤點心,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3、 法國畢業的留學生
這部分人群特別龐大。好多中國人去法國留學,都學過法語。魁北克省在加拿大是一個奇葩的存在。魁北克省主要是法國人的後裔,法國人和英國人歷來看不上對方。魁北克省一直都在大力宣傳他的法國文化,吸引更多會法語的人來這裡定居。蒙特利爾是世界上說法語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巴黎。我有好幾個朋友在法國讀書,不想回國,但在歐洲留不下,就直接申請了魁省的移民。有一個朋友說他在國內做生意時月入三萬,但仍然沒有安全感。他花錢在法國讀了一個經濟學的研究生,就移民過來了。認識他的時候,他在參加魁省政府提供的一些培訓,妻子在培訓公司的前台上班,一個月收入2000加幣左右,孩子有牛奶金,政府還補貼他們家挺多錢(2000+),每月生活足夠了。其實我不大明白為什麼政府會補貼他們錢,有可能是他正在參加培訓?還是他們是新移民?但正常來說是沒有這筆錢的。
4、 黑車夫妻
蒙特利爾的華人黑車很「猖狂」,但大家都很喜歡,因為價格公道。「黑車」也不受政府監控,他們在政府那裡收入是0,還能享受一些生活補助。黑車丈夫是國內很早的大專生,89學潮的時候他在加拿大進修,出事以後直接拿到了加拿大的身份;黑車妻子是越南偷渡過來的。其實做專職司機掙不了多少錢,也就是勉強維持著生存。越南妻子很驕傲得跟我說,他們的孩子都在上大學。
5、 組裡的訪問學生
組裡來了一個師妹,國內985大學IT專業的博士。最近IT業特別好移民,屬於魁北克省的緊缺專業。但師妹並不想移民。她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她想找一個穩定的離家近的工作。以她的學歷,在小城市找一份工作,吃穿不愁,房子也能買得起。所以她找不到移民的理由。我曾經跟師妹去體驗過加拿大的免費醫療。她想找個華人醫生看病,我們跑遍了蒙特利爾所有的華人診所,都被告知人滿了,不再接收新病人。我們一直沒敢嘗試西人的診所,畢竟那些醫學名詞太專業了。後來聽說政府提供專門的電話翻譯服務,免費的,但沒再嘗試。另外,我們開始要看的都是全科醫生,如果拍片,還要再通過全科醫生預約另外一個地方,挺麻煩的。雖然是免費的,但明顯醫療資源不足。
師妹還在蒙特利爾的郊區住過一段時間,那真是相當的無聊。出門去一趟超市,都要蹭別人的車,一次買回來一周的食物。冬天除了看雪,基本上沒有任何娛樂活動。
6、 另一個訪問學生
國內大學通信專業博士。她認為在加拿大找一份IT類的工作,收入還比不上國內大城市。她也找不到移民的理由,她並不覺得加拿大的生活和北京比有多好。她很喜歡國內生活的便利。加拿大要吃的沒吃的,要逛沒處逛。
7、 我導師
我導師已經移民了。但他曾經不止一次表達過想回國的念頭。我問他為什麼不回去,他說國內無法提供一個與現在同等的平台。他已經在國外知名大學拿到了終身教職,並且國際上很有名氣。但因為他很年輕,還在發展期,回國的話不能給予非常高的職位。在國內的大佬體制下,如果不在高位,總要被束縛。但他可能以後時機成熟了會回國。我問他在國外是否孤單,他說事業和家庭讓他忙得來不及考慮這些了。
8、 中科院老師
回家的火車上遇到了一位中科院退休的老師。她90年代曾在美國訪學。她說剛去美國的時候特別羨慕人家的國家,擰開水龍頭就有熱水,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二十年過去了,她跟移民美國的朋友比一比,她幸福多了。她已經退休,房子早就買了,她還被所里返聘。中國工資看似不高,但生活成本低,還能攢下好多錢。美國是65歲才能退休,工資看起來高,但交完保險房貸這些,最後剩下的也不多。她去美國的時候,朋友請她吃飯都摳摳搜搜的。她現在在中國學生遍天下,到處都請她去開會做報告,非常有成就感。
9、高中女生
飛機上認識的。她初中畢業以後就開始籌劃移民加拿大。家裡直接送她來魁省讀職業教育,走魁北克的快速移民通道。移民以後,無論她是想繼續念大學,還是想工作,都比較容易。我感覺挺不錯的,畢竟在國內參加高考付出的太多了。但風險在於魁省的移民政策會不會變化。
推薦閱讀:
※為什麼加拿大宜居城市比美國更多排名更靠前?
※刪掉吧,沒什麼可問了?
※人生的路很長,但緊要處只有幾步
※加拿大之商業移民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