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的android應用適配測試是怎麼做的?

大公司的android適配是怎麼做的?例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


本人自己在騰訊就是質量開發平台的,http://wetest.qq.com平台很大一部分功能就是跟適配兼容相關。在android手機碎片化特別嚴重的時代,BAT其實都推出了自己的跟適配兼容相關的雲測服務。騰訊:WeTest,百度:MTC,阿里:MQC。

推出雲測平台的原因:

1、Android碎片化特別嚴重

Android版本、手機品牌、解析度基本上是百花齊放。特別是不同廠商直接,定製的ROM功能上會有很多的不一樣,兼容問題不可避免,最後可能導致代碼是長這樣

瞎貼一個,android版本的分布,wetest的數據

2、品牌分布及其分散

不解釋,top100的手機佔比不超過60%,根據使用騰訊遊戲的手機得出大數據。如果畫一條曲線的話,後面這條曲線是及其平緩的。(排名靠後的手機出現不兼容,用戶不大的手機,修復的bug可能都收不回成本)

IOS也有一定的碎片化,但是跟android比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top100是騰訊遊戲上線前必須進行適配兼容測試的。如果,每個工作室的每個部門都買100台手機,而且是一個月一更新的,即便騰訊財大氣粗也吃不消啊。所以,提高利用率手機利用率是必須的。另外一點,人的利用率就更加有必要,總不能每個工作室都招一群外包來負責適配測試。人的成本最高,自動化能夠降低這方面成本,基本上雲測平台都是在往自動化靠。原因,縮短開發周期,提高產品質量,節省人力。

上面說了下為什麼,BAT都推出雲測平台,下面說下具體的測試方式。

=========================================================================

開發中:

初級版:內部的持續集成平台集成了wetest平台,對於每日構建的遊戲會做短平快的標準兼容性測試,主要是安裝、啟動、隨機點擊操作、卸載。

升級版:使用自動化工具,對主要場景進行兼容性測試,包括性能測試。安利下我寫的手游自動化框架Tencent/GAutomator,開源的。還有uiautomator、appium這種自動化框架都支持。開發中發現兼容問題,修復代價更低。就是所說的縮短開發周期

特殊版:新開發的功能有些特別容易出現crash和兼容性問題,如webview相關的一些組件。對於這種情況,api寫好之後使用demo的方式在wetest平台所有手機上測試一下api的兼容性。這樣就能保證放出去的api本身具備很好的兼容性。內部MSDK、QT這種組件就會這麼做。

發布前:

人力:我們平台有一大波的人,負責接內部遊戲的兼容性測試,以前叫ATC。因為目前的情況下,自動化測試有它的局限性。UI問題,比如說錯位、字體顯示不正常、花屏這種比較難發現,遊戲還有流暢度、打擊感表現、音效等其他問題,人不可或缺。人工是保證上線質量不可獲取的一部分。

自動化測試:人測試兼容性場景反而是偏簡單的。自動化能夠測的更勝,在發現crash、anr這方面獨具優勢。而且,一般會選擇我們平台的所有不同類型手機進行測試。人工的就測top100。

IOS的現在一般就人來測試,就那麼幾個主流版本,IOS系統版本也相對比較集中。寫自動化測兼容,可能成本都收不回來,所以暫時未用。


小公司也可以擁有自己的雲測系統,試試Testude 365,免費的。


用了幾家感覺貫眾雲測不錯,主要是免費次數比較多。http://cloudtest.komect.com


推薦閱讀:

在大公司和小公司做產品經理有哪些異同點?
沒有公司背景,你還剩什麼呢?
華為最新發布的麒麟950和高通810,聯發科6795,三星7420以及A9的競爭性如何?
在大公司里一般是什麼人升職為董秘的?可能經過哪些職稱的變化?

TAG:大公司 | APP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