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應不應該渡與佛無緣的人?

這個問題是錯誤的說法,屬於因果倒置。

渡的才是有緣人,不渡的方是與佛無緣,而不是有緣的渡,無緣的不渡。


根據經驗,會碰一鼻子灰…

說不定還會噁心到自己…

他不喜歡聽我說佛經,可是如果他們的偶像鹿晗突然跟我學金剛經了,你覺得他會不會去看一眼金剛經?

你說是誰度的他…

請百度:吳秀波 金剛經

請百度:愛因斯坦 佛教


若諸有情。欲住聖行。修善法時。有其八事。無暇修習。云何為八。汝等當知。於此世間。大師出現。所謂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宣說諸佛所證妙法。善除煩惱。能趣菩提。究竟涅槃。盡諸苦際。說是法時。有人墮在地獄之中受大苦惱。是名最初欲住聖行無暇修習。

復次諸苾芻。於此世間。大師出現。十號具足。宣說諸佛所證妙法。善除煩惱。能趣菩提。究竟涅槃。盡諸苦際。說是法時。有人墮在餓鬼之中受大苦惱。是名第二欲住聖行無暇修習

復次諸苾芻。於此世間。大師出現。十號具足。宣說諸佛所證妙法。善除煩惱能趣菩提。究竟涅槃。盡諸苦際。說是法時。有人墮在傍生之中受諸苦惱。是名第三欲住聖行無暇修習

復次諸苾芻。於此世間。大師出現。十號具足。宣說諸佛所證妙法。善除煩惱。能趣菩提。究竟涅槃。盡諸苦際。說是法時。有人生在長壽天中。無所知曉。是名第四欲住聖行無暇修習

復次諸苾芻。於此世間。大師出現。十號具足。宣說諸佛所證妙法。善除煩惱。能趣菩提。究竟涅槃。盡諸苦際。說是法時。有人生在邊地下賤蔑戾車中。不識善惡。於我四眾。不聞不見。是名第五欲住聖行無暇修習

復次諸苾芻。於此世間。大師出現。十號具足。宣說諸佛所證妙法。善除煩惱。能趣菩提。究竟涅槃。盡諸苦際。說是法時。有人雖復生在中國。然受惡報。聾盲瘖啞。以手代言。於善於惡。不能分別。是名第六欲住聖行無暇修習

復次諸苾芻於此世間。大師出現。十號具足。宣說諸佛所證妙法。善除煩惱。能趣菩提。究竟涅槃。盡諸苦際。說是法時。有人雖復生在中國。其身雖不聾盲瘖啞以手代言。於善於惡。悉能曉了。然而信邪倒見。作如是說。無施無受。亦無祠祀。無善惡業緣。無異熟果報。無今世後世。無父母眷屬。無化生有情。於此世間。無阿羅漢正趣正行。此世他世。於現法中。得自覺悟。正證圓滿。皆悉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此事皆無。生極邪見。是謂第七欲住聖行無暇修習

復次諸苾芻。於此世間。無大師現。無十號名。不聞諸佛所證妙法。不除煩惱。不趣菩提。不至涅槃。無苦邊際。有人雖復生在中國。不聾盲瘖啞。不以手代言。於善於惡。悉能曉了。不生邪見。作如是說。有施有受。亦有祠祀。有善惡業緣。有異熟果報。有今世後世。有父母眷屬。有化生有情。於此世間。有阿羅漢。正趣正行。此世他世。於現法中。得自覺悟。正證圓滿。皆悉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此等皆有。生極正見。然無將導開出離門。是名第八欲住聖行無暇修習


你能看究竟,他就是無緣之人?


你說的佛,我最討厭就是你們這種態度。什麼渡不渡。那個人需要渡?一副自己是菩薩心腸的人一樣。

好似自己是佛陀轉世一樣。誰也不需要他人幫助,一切都是自己證悟。你的渡,只是用你自己思維來同化他人罷了。況且你幫助一個人還需要回報感激似得。

就像道德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一樣。基本都是半瓶水。

白讀了金剛經。沒看見金剛經有什麼一句話。如是滅度無數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渡渡渡。裝的像濟世活佛一樣。這只是你的幻象。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布施,你又能不能理解呢?能不能做呢?


佛家有什麼卵用?因果講的是輪迴,還不如信上帝程序員靠譜。


六道眾生皆與佛有緣。你去看看楞嚴經講如來藏,你就懂了。


究竟答案:

佛及大菩薩以無著之心度化一切有情眾生,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而實無眾生得以滅度,因為佛及大菩薩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金剛經》開初就講!

從原理上大體弄懂金剛般若,先要學「中觀」、「中論」。有為與無為,世俗諦與勝義諦等。

佛度有緣人,是從世俗諦說的。度的意思是引導指路教化,不是幫誰做飯吃飯。各人飯各人做各人吃各人飽,佛、菩薩幫不上什麼忙。

佛菩薩是親教師,不替學生寫作業。


度是必須的。

至於怎麼度,那是個技巧問題。

看到了知友 法嘉宗智 的回答里引用的故事,覺得能說明一部分的問題了。

當然,那樣的話肯定有人要問,要是當時阿難尊者不在呢?這個不必擔心,因為憑佛陀的神通,是肯定能把這點小狀況預見在內的。我就估計這是佛陀為了給弟子們講課而專門設置的場景。

閑話休提,回到問題上來。

什麼是緣。

首先看因果。不講因果不成佛教。

如果把因果報應比作一個化學反應,那麼顯然因就相當於反應物,果相當於生成物。緣,那就是個反應條件或者催化劑。那麼要想發生反應,最起碼也得先把反應物擱一起,對不?

所以問題不在於該不該度,而是以當時的條件,度不度得了。

不然地藏菩薩說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是鬧著玩的?

實際上,當你見到一個與佛無緣(或者應該說看起來與佛無緣)的人的時候,若你那一剎那間產生了想度他的念頭,那你也就相當於種下了一顆種子,隨著你的修行日漸精進,這顆種子也就越長越大,等它成熟的時候,你度這個人的緣也就成熟了。我相信,修行人是這樣,佛,菩薩更是這樣。

當然以上的文字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並未參看任何佛典,若與佛法相符,我榮幸;若與佛法不符,那便請一笑罷。


與佛有緣無緣的標準是什麼?

麻煩佛開示一下,是高矮胖瘦還是貧賤富貴?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更勿施於人。

後者比前者更重要。


1.他遇到你即是他與佛的緣。

2.渡人即渡已。如果你自己都不想渡,何必渡他。


佛菩薩救度眾生,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修行人也是眾生,我們所謂的度眾生,其實確切的應該是結法緣。眾生是度不了眾生的,都在苦海里。既然是戒結法緣,就是有緣就幫助幫助人家學佛。無緣是因緣不具足,或機緣不在你這裡,那就等一等,或者隨緣,讓他去結自己的因緣。這裡不存在度不度的問題。


對不起,我已經跟義大利面神有緣了!


個人感覺應該是受不受度,而不是度不度。所謂受度,釋迦牟尼的理論就在那裡,看了,學了,按照戒律行事,那就是受度了,不信不學那就是不受度。「無不可度化之人」的理論是說如果按照這個理論學習行事就能受度,「天雨雖寬不生無根之草」的理論是說東西放在這,理論還是那個理論,經還是那個經,不看不學就是不受度。不是拿本佛經滿世界度人玩,慢說你那個理論別人信不信,你能不能叫「度」都是回事,不是看傳播者的意識,而是看被傳播者的意識,我想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應該也是你學就學,不學就不學,不學也不會跟填鴨似的非讓你學,也不會張嘴閉嘴「你有佛緣,你一定跟我學佛」吧


有緣無緣的,你倒是渡一個啊?


宗教與科學必定會有衝突的地方,具有良好修養的人會主動拼接科學和宗教,用宗教良性的部分對應科學道理,有衝突的地方不信便是。

多數人使用宗教,比如佛教就是圖個寄託和向善,何必拚命要對衝突和反科學的東西追究到底呢?忽略淡化便是,也不需要特意強調它。

看起來有點文不對題,可是我看其他的回答者,就忍不住說一下了。

本人無宗教信仰。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