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9、snh48 group——「混血兒」 ?中國女子偶像的奠基者(叔)

前面兩節,筆者對SNH48 Group做了一個大致的介紹,描述了其發展的「兩個階段」,從而指出其「中日混血」的特點。兩節的內容著重回答「SNH48 Group是什麼「這樣一個問題,而本節里,筆者將主要討論」SNH48 Group怎麼樣「,也就是SNH的現狀。

脫離AKB應在意料之中

在正式討論SNH的現狀之前,筆者首先還是要評論一下2016年四月SNH脫離AKB這一舉動。對於一個粉絲來說,這樣的變動可能會帶來」感情「上的變化,但是從筆者這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說,SNH的」單飛「卻是意料之中。

時間倒退回2012年,AKB運營高層決定在中國組建AKB48海外的第二個姐妹團SNH48。最終項目之所以可以確定下來,筆者推測日方還是看好48系、以及日系女子偶像文化在中國的潛在市場。

然而,稍微仔細思考一下就不難發現,SNH48在中國的發展只可能有兩個結果:其一就是發展乏力,徹底撲街,中國人壓根不吃48系偶像這一套,SNH48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關門大吉的分團。這種可能性確實也是存在的,因為日本人至少知道,中國不是日本,中國人對日本」可愛い」系偶像是否可以照單全收還是個未知數(事實證明中國人並不太吃」可愛い」這一套)。而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這一情況並未發生,SNH48逐漸發展到了可觀的體量。

而第二種可能性就是,SNH48在中國發展情況良好,發展壯大到不存在「倒台」的可能性。只要這種情況發生,SNH48就很難再「服從」日方的管轄,做AKB48 Group的小妹。究其原因,讓我們一步一步推導:

1、中國的娛樂市場龐大,團隊擴張的需求強烈

2011年,中國的GDP總量為5.9萬億美元,人均GDP為5400美元,而另一個海外姐妹JKT48的母國印度尼西亞GDP總量不到8500億美元,人均則為3500美元。可以看得出來,中國在當年就要比印度尼西亞富裕不少,而且經濟總量(潛在市場)也比印度尼西亞大出一個數量級。同時中國當時仍處於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高速發展期。基於市場體量以及社會發展狀態的差距,在印尼成立姐妹團的經驗(特別是市場經驗)不能直接照搬到中國。

而基於中國的巨大經濟體量(潛在市場大),和高速增長(潛在市場轉化為真正市場的速度快),中國對於「先進」的文化形式的需求在2010年-2020年間會變得異常強烈。在這裡就還真得誇一下日本人,不怕他們自滿,拋開風格、內容不談,日本的娛樂產業在當時乃至現在,絕對是全亞洲最先進的(韓國娛樂業有日本的基本骨架,而其他國家(包括中國)連日本的影子都看不到)。在這種情況之下,一旦中國人接受了48系的偶像文化,那麼其潛在的需求量是極其可怕的。

日本擁有大約1.25億現代化人口。截止到2011年,AKB在日本本土就開設了4個姐妹團體,同時,這還是在日本「偶像戰國時代」的激烈競爭之下,可見48系偶像本身的魅力之大。相比之下,中國偶像業就是一塊巨大的白板,一旦中國人接受了48系偶像這一先進的偶像體系(至於為什麼先進,後面的章節會詳細討論),那其在中國的迅速擴張就是必然的。而在當時,中國的「現代化人口」,或者說有經濟實力和文化審美水平去接受48系文化的人口至少是日本總人口的兩倍(2-3億),而且基於中國的高速發展,這一數字也將迅速增長。因此,按照人口數目與潛在數量的對比,中國創立8-10個分團一點也不算多(你說不對啊,直到2017年,SHY48的經營狀況也並沒有很理想,中國哪裡有空間開10個分團?注意我前面有個前提是「中國人接受48系文化」。而實際上,中國的SNH48 G目前一是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完整地承襲48系的理念,二是娛樂、綜藝業土壤過於貧瘠、三是中國人還沒有認識48系的概念,這些問題後面會具體討論)。

2、為了擴張,需要適應本地市場,需要進行「本土化」。

這一點是十分明確的。48系偶像的核心魅力是深層次的,但是吸粉往往需要一個淺層的界面,人們需要一些表象的吸引才會作為契機去深入去了解一個事物。在日本,這個界面就是日系的「可愛い」,而在中國,這種日系風格畢竟是小眾審美,很難擴展到大眾層面。因此,適當地進行本土化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如果風格、內容上不進行本土化,那麼其相對於AKB48 Group的日本本土團是沒有任何優勢的。如果不進行本土化,SNH在中國吸引到的,主要還是日系偶像圈的粉絲,這些粉絲本身數量不多。而對於潛在粉絲,或者路人粉來說,不進行本土化的SNH和AKB的風格是重合的,相對來說,日本本土的AKB48 G生長於肥沃的日本娛樂土壤,其出產的產品(無論是歌曲、綜藝、還是整個「養成過程」)水平全方面「碾壓」SNH的。如果不從風格上有所區別,爭取走出「日系偶像粉絲圈」的束縛,那麼SNH相對於AKB來說毫無競爭優勢。從而,非本土化的SNH的在中國的發展上限不會超過AKB。而前面已經提到了,AKB在中國本身就比較小眾,這就意味著不改變風格的SNH是不可能在中國有更好發展的。

簡而言之,就是不本土化的SNH和AKB本來是同類產品,且質量遠遠劣於AKB。連AKB在中國都興不起大風浪,你SNH能整出什麼大名堂?所以只有本土化,擴大潛在粉絲群,才能突破在中國發展的瓶頸。

3、本土化需要中國的演藝資源

這一點也是一目了然的。SNH在中國活動,要在中國取得知名度,她們需要上東方衛視、上央視、上騰訊、上愛奇藝,而不是上朝日電視台、NHK、hulu、Netflix。

4、日本人拿不到中國的演藝資源

AKB48在日本之所以可以迅速走紅,除了日本本身文化的自洽性以外,另一方面就是AKB的總製作人秋元康早就是日本娛樂圈領域的大佬。其在80年代就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國民級別的節目製作人、作詞家。為日本的國民曲《川流不息》(相當於中國的《我的中國心》)填過詞,並在80年代就打造出日本國民級的女子偶像團體「小貓俱樂部」。這樣一個大佬在日本演藝圈、綜藝圈手握的演藝資源是極其客觀的。

但是問題是,你秋元康在日本的地位在高,到中國來也就沒什麼用了。秋元康是能讓SNH上優酷,還是能讓SNH在東方衛視有定期播出的團綜?可以說,日方很難給SNH提供任何直接的中國本地的演藝資源。

5、因此本土化的過程還是需要中國人自己來

既然日方提供不了任何中國資源,SNH的本土化與擴張又需要中國資源,那麼這個過程還是要靠中方的運營。

6、日本方面的限制過於苛刻

正如上一節提到,SNH48在中國所有的發行曲目、公演曲目全部是AKB48 Group日本原曲的翻唱,第一年的時候舉辦紅白歌會,並且一概沒有任何原創作品的機會。這樣的管理安排實際上就是限制SNH的本土化。也正如上一節所說,在日本人的管理下,SNH48隻是一個由中國成員組成的日本偶像團體,其在中國的作用不是發展中國偶像業、而是擴展日系偶像文化在中國的市場。

7、SNH48想要在中國取得長足的發展,脫離AKB是必然的

梳理一下邏輯線:SNH一旦在中國發展起來,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本土化,本土化的過程需要中國本地演藝資源,日本方面給不了資源,還得靠中國運營自己爭取,同時日本總部還在整體戰略上限制SNH的本土化。綜合以上所有,SNH想要繼續發展,不管是高興還是痛苦,都必須和AKB說拜拜。

AKS(AKB運營)不是索尼或者豐田,他們販賣的是文化產品,而不是相機或汽車。汽車和相機是死的,衡量標準是固定的,日本人眼中的好相機,在外國人眼裡也大概率就是好相機。但是文化是活的,是靠人去演繹、傳遞的,那麼日本人所喜愛的文化形式,原封不動地搬過來就不一定會讓中國人買賬。

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日本人從來就沒有把SNH需要在中國發展到什麼程度列入自己的核心議程。他們所在乎的,僅僅是SNH可以和JKT一樣乖乖聽話,可以長得像AKB本土的其他姐妹團,從而不出什麼差錯。日本人的工作重心,永遠還是在AKB48的本土姐妹團身上。

既然如此,想要發展的SNH也就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一直受制於日本方面了。離開是必然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在2016年4月,SNH終於改頭換面,成為了名副其實「中國女子偶像團體」,開始了「新的旅程」。

48系——一個相當先進的偶像體系

在上面的段落里,筆者似乎把SNH48的離開說成了一個「英明勇敢」的行為。但筆者實際的意思只是:SNH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脫離AKB是一個必然的事件,其背後有很多實實在在、合乎邏輯的推動力。而就脫離事件來說,只要不違法、不違背商業道德,那就純屬正常的商業行為,從而沒有什麼值得批評或表揚的。

SNH的脫離沒有什麼好或壞,AKB的限制也沒有什麼好或壞,具體決策的不同取決於決策者到底想要什麼。然而不管是分是合。無法否認的是,AKB48所締造的48系的偶像理念是非常先進的,運營48偶像,需要十分成熟的運營團隊,以及非常肥沃的娛樂土壤,然而可惜的是,這兩者中國都沒有。中國的絲芭公司(SNH運營)直到現在都沒有學到48系的精髓理念。

讓我們先來簡單看一看為什麼說48系是一個非常先進的偶像體系。關於48系、以及」養成系「的概念,我會在第三章、第六章里詳細介紹。這裡僅僅講一些大致的觀點。

首先需要澄清的就是」養成系「這個概念。不少人認為」養成系「相對於」練習生制「來說不夠完善。實際上恰恰相反,「養成系」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偶像培養體制,這一體制更接近「偶像的本質」(詳細見第一章對偶像本質的討論)。

分子與分母,養成系VS練習生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演藝界的所有職業,能夠被公眾所熟知的,上了檯面,成為「明星」的演藝人員,都是那個小小的「分子」。他們的腳下,永遠堆砌著大量的」分母「。這些分母有可能是酒吧、街頭的賣唱歌手,有可能是地下劇場里的偶像,有可能是橫店裡有著明星夢的群演。他們中的太多太多人有著同樣的演藝追求,但是終其一生都不會被呈現在大眾眼前。

具體到偶像業,所謂練習生制,和養成系唯一的區別就是:把或不把」養成「(培訓、練習)的過程展現給大眾。

對於練習生制來說,分母們並沒有出道與公眾見面的機會,他們便成為了」分子」們向上攀爬過程中的墊腳石:

而養成系並沒有取消分母與分子的差異,只是給予了不同素材更多的可能性。行業把有偶像可能性的成員們從最開始就展現給粉絲,販賣的不僅僅是一個「完全體」的成熟姿態,更多的是在「成長為」完全體之間的過程。也就是說,「養成系」不是沒有「練習」的過程,只是它把這個過程也完全展現給了粉絲。

對於練習生而言,只要展示成品就好,販賣的僅僅是結果。而對於養成系而言,販賣的不僅僅是結果、還有成長的過程。根據第一章里說的飯偶像是「粉絲與偶像想像中的共生」,「養成系」是把成長的過程也加在一起進行販賣,這種粉絲體驗要比「完成系」(練習生制)的體驗要豐富得多。

同樣,供養一個「養成系」的團體,運營所要策劃展現的,不僅僅是成員們的個人形象魅力,而更是成員們學習、打造、獲得這些「偶像形象」魅力的整個成長過程。這背後無疑需要更為完整成熟的娛樂工業體系(詳情請見第三章或第六章)。

48系偶像團體

48系偶像團體就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養成系」偶像團體。而培養「養成系」團體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運營公司的實力(當然運營公司實力很重要),需要的是整個娛樂工業的成熟度。

比如說,「完成系」偶像出道時就有合格的歌舞表演實力,穩定的颱風。因此一出道就可以通過有質量的作品進行吸粉。但是「養成系」偶像在剛出道的時候實力較弱,作品質量欠佳,因而需要各種「旁門左道」去吸引潛在的粉絲。比如說綜藝節目。

日本與韓國都有著十分成熟、發達的綜藝工業。特別是日本,其電視業從1940年代(戰後)發展至今歷經70餘年,綜藝工業成熟到「令人髮指」的程度。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日本的綜藝界有能力去「供養」一個「養成系」偶像團體。與此同時,AKB的製作人秋元康以及運營深諳「養成系」的精髓理念,即怎樣去刻畫「偶像」的成長,怎樣培養、描繪偶像之間的羈絆。如果想要把「養成系」玩好,就必須知道怎麼做到這些,怎麼將偶像所經歷、所感受到的一切以一種合適的方式呈現給粉絲。

這需要製作人與運營對於「偶像」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養成系偶像的運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引導人格成長綻放的藝術」。

48系運營於中國——一道給小學生做的微積分題目

日本之所以會產生48系這樣複雜、先進的偶像系統,一是有秋元康這個鬼才,二是有幾十年日本偶像業發展積累起來的深厚行業經驗。日本偶像業經歷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孕育發展期、在八十年代已經掀起了一波「偶像時代」的高潮,九十年代男子偶像大行其道,97年誕生的早安少女組為日本現代女子偶像業定下了堅實的行業基礎與演藝發展範式。2005年底誕生的AKB48,從一誕生就站在了諸多「巨人的肩膀」之上。

相比較而言,中國在2012年之前偶像業就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的行業基礎和行業經驗。這個時候,SNH48在中國創立,又沒有日本方面手把手的教學,對於中國的運營方來說,就好像是一個連四則運算都不會的小學生見到了一個微積分的題目,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是「幾臉懵逼」。中國運營能做的,就只有「照貓畫虎」、「照葫蘆畫瓢」。

這裡再和TF對比一下,就可以看出SNH的運營難度有多大。SNH運營的難度一方面大就大在「人數眾多」。TFboys是三個男生,說破大天無非就是三種「毒唯」、三種「CP」,以及一個「團飯」。而SNH48 Group現在有五個團體,15支分隊,300多個女生,注意,是300多個!女生!我們都說,三個女人一台戲,那300多個女人得是多少部《甄嬛傳》?

這僅僅是日常管理方面。如果涉及到具體事業那難度就有上升了一個數量級。這麼大的一個團體,團體內部這麼多成員,不少成員背後都是一個大型的粉絲群,連帶的既有「血肉相連」的夢想與情感,又有現實的利益訴求。那麼資源如何分配?如何公平分配?如何在演藝圈「潛規則」橫生的狀態下做到公平與「體面」的平衡?

成功地運營中國48G已經不是技術、而是藝術。

在這一方面,就連日本的運營也很難做到完美的處理,我們很難想像毫無任何行業經驗的中國運營會怎麼解答這樣一道難題。

中國運營的對策:「微博偶像」與「貼吧治團」

面對這樣難的一個局面,中國的運營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48系治理道路。

本章開頭提到,中國2012年前後互聯網傳播平台的成熟帶起了中國的偶像業,SNH就是這一浪潮的獲益者。從2012年剛成立時的「微博偶像」開始,SNH48一直就僅僅抓住網路(微博)這個平台,進行了大量的話題炒作。從最開始的「四千年美少女」,到2017年底涉及諸多成員的撕X大戲,中國年輕而浮躁的運營一直「巧妙」地利用著中國同樣年輕而浮躁的網路社會

我們很難說運營通過微博進行的「話題炒作」最後給團體的發展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雖然並不一定就做差了SNH在路人眼中的形象,但其最終傷害到的無疑是成員以及跟隨著成員的粉絲。

與微博相偶像呼應的,就是「貼吧治團」。百度貼吧作為中國最廣泛的網路社區之一,自然是SNH48 Group粉絲聚集的地方。而「後花園」(百度貼吧中的生個女兒吧)也集中了SNH粉絲群體裡面的一些「陰暗面」。「後花園」這樣一個場所,其實是也算是48系文化的一個傳統。由於48系團體過於龐大,成員數量繁多,成員關係容易被一些「戲多」的粉絲想像的紛繁複雜。因而就誕生了「後花園」,集中了一些粉絲對於某些團內現象或者某些成員的消極意見。

實際上,「後花園」的存在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龐大的偶像體系衍生出更加龐大而複雜的粉絲群體。粉絲作為對應偶像的延伸,常常「放大」偶像的情緒,通過偶像的行為去釋放一些自己的訴求與情緒。比如兩個偶像可能有些不合,部分粉絲就會抓住這個機會將其進行放大,在後花園裡「婊水」,其實也無非就是一個自身消極情緒的宣洩。

這樣一個場所,存在就存在了,裡面雖然有不少故意「帶節奏」的帖子,但也有一些僅僅是宣洩一下情緒,甚至有的時候還真的有一些「真情實感」的建議與意見(清流)。從運營的角度來說,可以關注後花園,但是要有能力區分「節奏」、「宣洩」、與「清流」。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從SNH創建以來,運營似乎就沒有對類似於後花園的網路社群有過一個正確的認識、也沒有對這個存在有任何有效的控制力。甚至在團體成立的早期還根據貼吧里的信息向成員施壓。這樣的行為都暴露了運營在「管理難題」面前的無能。

關於早期的一些運營細節以及SNH48早期的發展史,如有興趣的話,可以仔細閱讀以下兩篇文章:

SNH48一期生:48區里的一抹殘缺

如何評價前SNH48成員董芷依?

其中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是一個SNH48的早期粉絲(古參聚聚),而第二篇文章則是已退成員董芷依(SNH48一期生)的現身說法。兩篇文章加在一起大致勾勒出SNH48早期的發展軌跡,以及中方運營的失敗之處。

在這裡簡單地概括就是,面對SNH48如此龐大、複雜的偶像體系,運營沒有實力對成員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疏導」,使得SNH早期流失掉了大量的「可造之材」。而中方的運營從一開始(可能到現在)就沒有領會48系偶像「在平凡中發現可能,讓平凡中的可能綻放光芒」這一個理念精髓,從而使得SNH48在很早就丟失了日本48系偶像真正意義上的價值。

關於這兩篇文章的觀點,筆者不置可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SNH48的運營在面對這樣複雜的一個偶像體系時,一直是頗為乏力的。

養成系的偶像,養成系的偶像產業,養成系的演藝圈

與日本不同的是,中國不僅僅有SNH48 G的這些養成系的偶像團體,其偶像行業乃至整個娛樂業都在「養成」的過程之中。

SNH48在2012年成軍,沒有任何值得借鑒的偶像團體培養經驗,沒有現成有經驗的運營人才。出個團綜,沒有搞笑藝人來進行MC(中國不存在「搞笑藝人」這個演藝圈職業)。參加外面的綜藝,host由於沒見過「職業偶像」,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去cue她們,才能既保證綜藝效果又產生安利效果。

總而言之,一切都是空白,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但是你說不對啊,同期成立的TFboys面臨的也同一個青澀的中國演藝圈,為什麼TFboys起來了,而SNH沒能達到同樣的高度呢。經過前面幾節的討論,我們已經有了兩個解釋:一、SNH48 Group基於龐大的組織架構與複雜的人員構成,以及「純養成系」的高難度偶像理念,其運營難度遠遠大於TFboys的運營(雖然之前我基本上一直在肯定時代峻峰,而否定絲芭(SNH運營),但是實際上二者目前在中國都算是最有實力的偶像運營公司,只是其跟日韓成熟的偶像運營公司還有明顯的差距);二、TFboys從誕生的時候就是中國偶像,從而在很早就獲得了官方的承認,官方資源很早就跟上了。而SNH48成立的三年半里一直是一個日本偶像團體,知道2016年4月才成為真正的「中國女子偶像「,從而最近才開始獲得官方資源。

而SNH目前不及TFboys的第三個理由在於女子偶像天生的弱勢。這一點不是中國偶像的專利,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一節里,我們就從SNH出發,聊一下培養女子偶像相對於培養男子偶像的難度,以及中國女子偶像的現狀。

推薦閱讀:

張傑宣布要當爸爸了,作為他的小星星,是一種什麼體驗?
SNH48里哪個成員最具有當模特的潛質?
如何反駁腦殘粉口中的「你可以不喜歡他,但是你必須尊重他」?
「粉絲行為不需要偶像買單」是對是錯,該如何理解這個問題。?
如何評價color girls在第二屆風尚大賞的表現還有其潛力?

TAG:SNH48 | 48Groups | 偶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