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璞第37期:社群+你我他

前兩天跟大家分享了職場社群化,其實社群已經崛起,而且在我們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已經有了自覺和不自覺的應用與結合,有的企業和個人他有明確的社群的概念去做了相關的應用和布局,也有的企業機構或者組織結構他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然而他已經做了社群化的結合和應用。

而之前分享的2016年中國年度最佳僱主百強榜就明確的把社群化的概念提出,並且發布了非常權威的哈佛評論將社群在職場中的應用系統的、全面的做了一個闡述,其實這僅僅是開始,曾經我也在14年去預測了關於職場,我們的人生的盈利模式,如果用投資的角度來講,我們人生我們做任何的職業其實這是我們生存的盈利模式,已經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在2014年的時候,我也預測到說:未來我們在90後80後崛起之後,尤其是95後再出來之後,他的新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說職場經濟會變成不是為了生產、不是為了固定的在某一個企業謀一份職務,而是會變成小圈層的,因為他的喜好、他自營的模式去做一個全新的。而會是一個小圈層的結構,這種結構不會固定的、穩定在你一定要在某一個企業打工或者歸屬於某個企業,他有可能是兼職的,有可能是不同圈層的,有可能是自由的,有可能是隸屬於其他機構的,也有可能他完全是獨立的,而這種結構已經逐漸在我們各個企業已經看到了,尤其是在之前分享的商業評論里,已經在各大集團裡面,已經變成了相對來講比較自由獨立的,你可以基於這個平台,但是你不一定非得隸屬於這個平台,你有可能是獨立的,但是同時你們相互之間可以在裡面共創很多的事情。

隨著對自媒體與社群的研究越來越持續和深入,我們也發現原來很多人已經早早預測到了這個大趨勢的到來,比如之前分享到吳曉波老師在15年的年底就已經在一些公開的課程和分享的過程中,已經預測到了馬上要到來的社群爆發,有可能是在16年、17年就要爆發。

最近我又看到更多的人,其實在更早的時間,其實也有了相關的預測,比如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伯格在2010年的時候就說過,如果一定要猜測的話,下一個爆髮式成長得領域,就是社群商務。

阿里的CEO張勇曾經也說過商業正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下一個風口社群,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出版了關於社群方面的書,其中有一本是社群+,他也闡述了一個方向和觀點,也就是互聯網+企業的行動路線圖就是社群+,這是我之所以去錄晚上的這個自媒體與社群的音頻節目,也是考慮到其實目前來講,有很多人已經預測到了社群的爆發,而還有很多很多的企業和傳統企業,他們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社群,更不用跟他說社群的應用和經濟到底有什麼關係,因此在自媒體也就是說自媒體的後半場如果不去做社群的一個結合,很多自媒體也會面臨著內容乾枯、乏力,而沒有辦法去支撐他在網路走的更長遠更持久,那媒體+與社群+,其實如何來去跟企業做相互的結合或者於個人做機構的結合,這也是我想要去研究和探討的方向,那我也希望通過這樣每天晚上的音頻節目帶給大家更多的收穫和思考。如果說有相應的落地的需求,也可以去結合實際的案例,我後面也會通過線上或線下的一些這樣更深入的演講和擴展,甚至是企業的一些相關的走訪和訪談,會去把更深入的結合和更實際的去安排跟大家做分享,會去把更深入的結合更實際的案例去跟大家做分享。

我們回歸社群的本質:連接與賦能,對我而言,第一時間我會把他落地,也就是說做自媒體與社群這個欄目,其實是為了更多的連接,對自媒體與社群感興趣的和在做研究,以及正在做應用的一些朋友們。

回歸社群的一個核心的特點,也就是價值觀趨同,我希望從中通過專欄節目也好、還是我們線下的活動也好,以及後續會展開的各種形態的一些產品也好,最終能夠找到和我們價值觀一致的,對於社群和自媒體應用非常感興趣的,同時又希望用它來成就自己,成就我們的企業的一些朋友們,我也希望通過自媒體與社群專欄,作為一個引發點也好,作為連接的核心的點,最終讓我們對自媒體與社群這種工具是的的風口,能夠成為助力你我彼此,就是最終能夠賦能彼此的一個機緣,而我也將會用這個欄目作為持續的聚焦的一個關注,哪怕是書籍還是一些諮詢,還是一些行業或者大咖,或者是應用案例等等,去作為一個持續延展的關注和聚焦的方向。

關於自媒體和社群你又有怎樣的經歷和想法,也歡迎在評論區跟大家來一起分享和交流,那我們明天再見!


推薦閱讀:

怎樣將興趣變成事業? ScalersTalk成長會告訴你如何運營社群
米粉,鐵絲,板栗,你怎麼稱呼你的社群成員?

TAG:社群 | 社群运营 | 社群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