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辨別石器時代的手斧?
十一期間去參觀了廣西自治區博物館,對這幾塊石頭有些好奇(如下圖),考古工作者是如何確定它們是人造的手斧,而非自然(比如掉落)形成的形狀呢?
舊石器什麼的最牛了,這問題我不太懂的...騰飛兄是專業人士,看他答案就可以了。
然後補兩張圖算是給您個交代吧。
石器的加工技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時期,大致經過了這麼幾個階段。1.最早的砍砸器,或從礫石上剝離下來具有刃部的石片
奧杜威石器工業(Oldowan)這是200多萬年前最早的一批石制工具。2.有意識對石器工具兩面進行修整,形成具有銳利雙鋒和對稱性形狀的手斧
阿舍利類型(Acheulian)題圖裡說的應該是這種。這一技術本身發展了幾十萬年。中國境內有不少阿舍利類型的手斧出土。
3.先對石核進行修整,在此基礎上剝離所需形狀的石片
勒哇婁瓦技術(Levallois)這個大約在10萬年前出現。4.石葉技術,這是從圓柱形石核上剝離下來的石葉,這一技術的優勢在於,節省石料,可以大量生產,更多的刃緣。這一技術出現在舊石器晚期。
上面答的已經很好了,我再補充一下石器的一般特徵吧。
人工石器和自然石塊是有區別的。其關鍵點就在人工石器技術中體現的幾個重要特徵。劈裂面、破裂面或石片陽面:即石片從石料上剝離的面。
石片陰面、石片疤或剝離面:石核上剝片以後留下的面。 一般說來,石片上的劈裂面是微凸的,石核上的石片陰面是內凹的。半椎體陰面或陰痕:在石核上遺留下來的半椎體凹面。2、自然力形成的石塊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內力因素:酷寒作用(多形成圓形);被火燒裂(多成三棱形) (2)外力因素:海水衝擊,山崖崩塌,冰川壓力,地下水,動物(錐體多平坦散漫) 由此可知,自然力下形成的石塊多無規則形狀,石片多無用疤痕,邊緣損傷,表明面多擦痕,有風化、石銹標誌。3、關於中國西南舊石器的手斧技法和技術的問題。
(1)首先很簡單也是很困難的一個問題——什麼是手斧? 這是個外來詞,西方一開始分為handaxe(不安柄的手斧),boucher(屠宰有關),coup-de-poing(可手握而擊打)和biface(兩面加工)[1]。19世紀80年代發現在法國Abbeviley遺址。早期類型手斧叫法多元,Abbevilian手斧,Pre-chellean手斧和chellean手斧。20世紀60年代後統一為Acheulean(阿舍利)手斧,並劃分三期。1948年,手斧被莫維斯(Movius)所用,將東西方舊石器時代文化劃分為兩個傳統或區域。他認為:在非洲、歐洲及西亞地區,以手斧為代表的阿舍利文化傳統(Acheulian handaxe tradition)盛行,而東亞卻缺失這套組合,反而是持久固守的砍砸器傳(chopper-chopping tool tradition)的天下。莫維斯對產生這種區域性差異的原因做出兩種推測:1)東亞在人類生物進化和文化演化方面處於邊緣區域,脫離了進化的主流,在孤立的環境中沿用人類最早的技術;2)東亞石器原料質量低下,古人群無法製造出更完美、更精緻的阿舍利工具[2](這種觀點帶有種族優劣論的色彩...)
莫維斯線理所當然的引起了爭論。舊石器時代的教授們很顯然就叫起來了,好嘛,那我們就來下個定義吧。教授們太喜歡下定義了,這裡就簡要概括下了。 在西方,《舊石器時代類型學手冊》(Handbook of Paleolithic Typology)一書對手斧的發現、研究、命名歷史和類型學特徵有過系統的介紹。法國學者莫爾蒂耶(GD Mortillet)最早使用coups de poings 一詞,其後類型學大師博爾德(Bordes)對手斧或兩面器(英語biface 一詞的漢譯。西方一些學者傾向於使用「兩面器」這一稱謂,以迴避「手斧」一詞所包含的功能含義)做了類型特徵的描述並為大多數學者採納,即手斧是: 1) 在礫石或大石片上從兩面剝離下大石片而形成的工具; 2) 往往用軟錘加工; 3) 修疤覆蓋相對應兩面的全部或大部分; 4) 刃緣也是兩面加工而成,或只有局部的刃口,而其他部位不經修整,或周邊 都被修成鋒利的刃口; 5) 橫截面或為透鏡體狀,或者為三角形與菱形; 6) 一般具有一個尖或薄銳的遠端或尖部(distal end or tip)和相對的近端或 根部(proximalend or butt)。另有: http://www.worldmuseumofman.org/acheurohandax.php
在國內,裴文中[3]、賈蘭坡[4],黃慰文[5],林聖龍[6],謝光茂[7]都下過定義,但是莫衷一是。高星[8]提出了更為簡潔、明確和統一的定義: 1)兩面打制加工; 2)兩面、兩側基本對稱; 3)一端窄薄,另一端寬厚。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界定次一級的分類標 准,以區別不同形態變異和不同階段演變形成的亞型。 至此,手斧的定義具有的基本的核心概念,但是最終的明確定義,應該有待於今後中國西南地區更多的考古發現。(2)手斧的技法問題,即手斧生產過程。
(待續)參考文獻[1]謝光茂_關於百色手斧問題_兼論手斧的劃分標準[2]Movius H. Lower Paleolithic archaeology in Southern Asia and the Far East[M]. Studies in Physical Anthropology No.1, edited by W.W Howells. New York: Humanities Press, 1969.
[3]裴文中,張森水.中國猿人石器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4]賈蘭坡.中國發現的手斧[J].科學通報, 1956. [5]黃慰文.中國的手斧[J].人類學學報,1987. [6]林聖龍.對九件手斧標本的再研究和關於莫維斯理論之拙見[J].人類學學報,1994. [7]謝光茂.關於百色手斧問題——兼論手斧的劃分標準[J].人類學學報,2002. [8]高星,中國舊石器時代手斧的特點與意義[J],人類學學報,2012.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