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定會發生的事。

文 | 星球研究所

(首發於公眾號:星球研究所。一群國家地理控,專註於探索極致風光)

確定的世界,不確定的你

2017年剛剛逝去

無論眾生如何喧囂

無論你經歷過多少悲喜

2018年的太陽都會照常升起

世界穩健運轉,平靜如昨

因為這是一個充滿確定性的世界

諸多大事已定

1

宇宙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公轉一周即為一年

今天

即是一年之始

亦是一周公轉之始

(地球公轉3D示意圖,截取自《How Earth Moves》,原視頻製作@Vsauce/thecuriositybox.com

公轉之路並不平坦

太陽系內流浪的慧星

"喜歡"沿途拋灑碎石、冰塊

(2011年12月彗星Lovejoy衝過太陽風的景象,慧尾拋灑出大量物質,圖片源自@NASA)

2018年8月12日前後

地球將行進至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軌道

並與軌道上的碎石、冰塊迎面相撞

(2012年艾森慧星軌道上的碎塊與地球相撞模擬圖,製圖@Paul Wiegert/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

這一夜

身居地球的人類

會看到夜空中「星墜如雨」

這便是知名的英仙座流星雨

(2009年8月英仙座流星雨的延時拍攝畫面,肉眼無法看到這樣集中的爆發,圖片源自@NASA/JPL)

流星雨就像是在地球軌道上預設的煙火

每年準時現身,絕不缺席

其他如象限儀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等等

也將分別於1月4日、12月14日前後降臨

(2017年雙子座流星雨的火流星,拍攝於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攝影師@蘇鐵)

不僅是流星雨

月球的表演同樣已經敲定議程

2018年1月31日

太陽、地球、月球三者處於一條直線

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中

月全食正式上演

(月全食示意圖,圖片源自@NASA)

因為沒有太陽直射

只有地球大氣層中的紅色光被折射到月球表面

使得月亮呈現出明顯的暗紅色

是為血月

(2014年4月15日的月全食,攝影師@D.Schreiner和S.Degezelle/歐洲南方天文台)

血月當空

從升至落、極為夢幻

(2017年8月7日拍攝於歐洲南方天文台德國總部,非全食,使用多張照片合成,攝影師@P.Horálek/歐洲南方天文台)

而在更遙遠的地方

直徑只有20千米

質量卻高達太陽兩倍的脈衝星J2032

「將」在2018年衝進另一顆大質量恆星的物質盤

點燃一場宇宙級別的高能焰火

屆時全球將有眾多望遠鏡參與觀禮

事實上

這一事件已經在5000年前發生

只是今年才將「畫面」傳至地球

(該星距離地球約5000光年,圖片源自@NASA)

然而無論流星雨、月食、脈衝星

我們所知道的只是浩瀚宇宙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還有許多未知的力量在主導著宇宙的生生滅滅

人類只有繼續向太空探索

才能揭示更多奧秘

2018年5月5日

美國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

將開啟登陸火星之旅

(2012年好奇號火星車著陸動畫,源自@NASA)

令國人更加自豪的是

2018年下半年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

將代表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

(中國探月工程藝術想像圖,圖片源自@國防科工局)

2

地球

新的一年

太陽繼續照耀地球

西北太平洋的海水將被加熱至26.5℃以上

海面上方的熱空氣開始上升

周邊的冷空氣迅速補入

形成源源不斷的強風

而地球由西向東的自轉之力

又將風向輕輕撥動

使它圍繞中心逆時針旋轉

聲名赫赫的颱風就此誕生

(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大西洋與東北太平洋的颶風,形成原理一樣,都屬於熱帶氣旋;圖片源自@威斯康星大學氣象衛星研究所)

它威力巨大

一個中等規模的颱風所釋放的能量

就相當於全球年發電量的200倍

或者相當於每20分鐘引爆一枚核彈

每年的7月-9月

都有數個颱風陸續登陸中國沿海

成為當地的災難

2018,並不會被例外對待

(颱風威力估測數據源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UCAR;下圖為2016年9月15日颱風莫蘭蒂過境後的廈門街道,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地表之上風起雲湧

我們腳下的大地也絕非鐵板一塊

上億年前

一塊完整的超大陸開始分裂

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亞歐、美洲、非洲等陸塊

數億年後

這些大陸將再次聚合成一塊大陸

是為超大陸旋迴

(1.5億年以來大陸分裂示意圖,原視頻製作@Christopher Scotese)

億萬年的尺度上分分合合

大陸板塊不斷碰撞、摩擦

在我們可以感知的時間尺度上表現為

每年500萬次地震

(2017年九寨溝地震,消防人員路過景區內一段被掏空的公路,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每年50-70座火山噴發

2018,仍無例外

(2017年11月27日巴厘島阿貢火山噴發,攝影師@Michael W. Ishak/維基百科)

除了地震、火山噴發

其他諸如暴雨、洪水、南極冰架斷裂等

那些看似偶然發生的事件

也往往只是地球宏大進程中的小小必然

365次日出、365次日落

一年的風風雨雨

對於地球而言不過是1/46億的時光

它正值壯年,力量無窮

未來造山填海、移天換日

仍將威力無邊

(地球內部示意圖,視頻截取自BBC紀錄片@《EARTH:THE POWER OF THE PLANET》)

3

人類

250萬年的人類史

99.8%的時間都是在茹毛飲血中度過的

直到最近的5000年

才迎來了相對文明的時期

我們發明了體育競技

定期舉行萬人空巷的全球賽事

將你死我活的荷爾蒙從戰場引向競技場

2018年2月9日

我們將在韓國平昌迎來第23屆冬奧會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閉幕式,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2018年6月14日

我們將在俄羅斯迎來第21屆世界盃

(靜候大戰的莫斯科盧日尼基體育場,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我們還發明了音樂、影視

以及其他娛樂活動

讓人類獲得更豐富的精神生活

那些表現優異的人類藝術家

每年都會被遴選出來,獲得獎勵與關注

2018年1月28日

格萊美獎將第60次授予音樂精英

(2017年第59屆格萊美音樂獎頒獎現場,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2018年3月4日

奧斯卡金像獎更是已經到了第90屆

(2011年第8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藝術家們也已經深諳其中套路

只要每年定期更新一部續集

人們便會乖乖地走進影院或者守在電視機旁

2018年漫威的《復仇者聯盟3》

和HBO的《權力的遊戲》第8季

毫無疑問會和往年一樣俘獲無數觀眾

(另有消息稱《權力的遊戲》會在2019年播出,下圖為劇照,源自@HBO官網)

節日的發明

意義更為重大

情人節、婦女節、兒童節、端午節、聖誕節

每年不斷地舉行慶祝、寄託情思

可以讓一種文化持續加強、無限傳承

如果你翻閱日曆

會發現2018年幾乎每一天

都被各種節日、紀念日佔滿

已經沒有人類可以度過沒有節日的一年

(2012年2月13日,遼寧大連,商家加緊製作手捧花備戰情人節,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但是精神娛樂的豐富

並不能直接帶來科技的進步

未來人類的命運更多掌握在科學家的手上

所以在2018年10月

人類的目光依然會投向諾貝爾獎

(2016年諾貝爾獎頒獎宴會,名流齊聚,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4

國家

100多年前

西方列強瓜分世界

許多國家頃刻瓦解

二戰之後世界局勢相對穩定

國家的壽命又大為延長

2018年

澳大利亞將迎來第230個國慶

緬甸、斯里蘭卡

甚至時刻神經緊繃的朝鮮

也將迎來建國70周年

(2015年朝鮮閱兵,攝影師@饒愛民/新華社)

一些國家領導人的選舉同樣板上釘釘

例如2018年3月俄羅斯大選

現任總統普京依然是最熱門人選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對於中國而言

無論國家之間如何紛爭

2018年的我們依然堅持發展之路

這種堅持是對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獻禮

(2018年為改革開放40周年;下圖為1993年拍攝的深圳鄧小平畫像,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5

城市

相對於國家

城市與我們的聯結更加密切

中國有近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極值

要讓如此眾多的居民密集居住、高效流動

我們的城市必須是一個不停建設的大工地

新的高樓、新的道路

每年都會不斷湧現

2018年

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橋

將正式通車

(從太空拍攝的港珠澳大橋,海面上的細線即是,圖片源自@NASA)

連接杭州、黃山的杭黃高鐵

也將於2018年通車

從此杭州人到黃山

只需要1小時30分鐘

(2013年啟用的杭州鐵路東站候車大廳,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然而城市最熱門的話題

早已經從無休無止的城市建設中轉移

這是因為

80後取代70後成了中國城市居民的主力

他們出生於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嬰兒潮時期

人數眾多、競爭激烈

強烈的競爭意識一直貫穿他們的成長曆程

(中國曆年出生人口數,紅框內為數量較多的嬰兒潮時期,最高峰出現在1987年;數據源自國家統計局,每年出生人口數由「當年的人口出生率」乘以「上一年的年末人口數」計算)

如今他們大部分已經年過30

擁有了自己的孩子

競爭意識轉化為對未來的焦慮

這不但體現在自身的中年危機

例如廣泛傳播的「逃離北上廣」、「油膩中年人」

更是在下一代身上集中爆發

前些年並不鮮見的虐童案件

終於在2017年演變為全社會關注的超級輿論事件

2018

焦慮仍將繼續發酵

一些特定的事件還會挑動我們敏感的神經

然而我們焦慮、我們彷徨、我們迷茫、我們掙扎

都不過是人口代際變遷大潮的一個表象

(天津的一家80後主題餐廳的標語牆,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另一方面

作為80後的繼任者

大批1990年前後生人

將在2018年迎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

大批1992年前後生人

將在2018年步入婚姻的殿堂

大批1996年前後生人

將在2018年完成他們的初次性行為

(上述結論按照以下標準推算:中國人平均初次性行為為22歲、平均結婚年齡為26歲、女性平均生育年齡為28歲,這些數據綜合自國家統計局以及多個民間調研報告,因為報告多為抽樣統計,且普遍存在缺陷,所以謹供參考;下圖為2016年南京大學舉辦的校園集體婚禮,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與此同時

有著2170萬常住人口的北京

每年還將有9萬人迎來他們人生的終點

婚喪嫁娶、生老病死、天道輪迴

一代代新陳代謝

一代代推陳出新

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2013年清明陵園掃墓的人,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每年相同的痛點、每年相同的淚點

每年相同的笑點、每年相同的熱點

有些人會被想起、有些人會被遺忘

只是太陽照常升起

世界穩健運轉、平靜如昨

6

如果凡事都已確定

這一定是個無趣的世界

我們渴望打破常規

我們渴望改變世界

就是這個世界最大的不確定性

新的一年

不要再隨波逐流

不要再按部就班

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這才是真正的

2018

(一個孩子的眼神,彷彿能洞穿世界,攝影師@高承)

... The End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

我所聚集了一群國家地理控

專註於探索極致風光

by 星球研究所 原創編輯,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註於探索極致風光


推薦閱讀:

哪些地方的古代地名比現代地名更好?
前天在霧靈山用手機拍攝的星空,求問是否有大神知道這片星空在星圖中的哪個位置?
東非大裂谷是正在形成的板塊邊界嗎?
元朝時期郭守敬到底是怎麼走到北極圈的?
山西究竟屬於華北地區、中部地區還是西北地區?

TAG:社会 | 地理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