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中年危機更可怕的是你還不知道職業轉型

知名投資人朱嘯虎在某次飯局上「只投80、90後」的判斷,進一步撕裂了年齡所造就的代溝---無論你是選擇「佛系」還是「道系」,不可抗拒的年齡大小問題正成為定義個人乃至公司未來的主導因素之一。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無論是公司還是投資人,和年輕人站在一起並為年輕人提供服務成為互聯網時代的資本傾向。

那麼60、70後這類群體就註定規避不了中年危機嗎?其實,比中年危機更可怕的,是你還不知道職業轉型。

" 職場轉型 " 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轉型,有風險,但也可能是一個躍進式自我升級的機會。如何積極應對職場轉型,這是一個問題。

1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人們會選擇進行職場轉型?

職場人生必然會遭遇瓶頸,而據說每隔大約7年就會出現一個職場機遇,這是基於你的人脈、經驗、經歷積累到一定階段後,便自然會出現的機會。

職業和工作是兩個不同的定義。工作只是一種為了拿到報酬、養家糊口的手段。而職業意味著你對工作開始產生一定深度的見解,這種見解也會驅動你進行轉型。

2

如何進行職場轉型?

可以先從行業前景、企業背景、自身發展空間三個維度進行評估分析。其次,要擺正心態。在追求改變的過程中,不能因為對現狀不滿或抱怨而急於改變,因為在不理智的情況下往往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正確的做法是:趁著合適的機會去改變,分步、分時地去實施。也許在考慮轉型時,無法一開始就做出正確決定,這時一點一點逐步探索,就像摸著石頭過河。

此外,設定底線也是重點。每次轉型必然會帶來不定量的損失,因此要預先設定好你能接受的最大損失,這也是你的底線。

總結而言就是,冷靜分析外部環境,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用良好的心態,有計劃地迎接改變,並且預設改變帶來的風險。

3

職場轉型是否有合適的時機?轉型時需要注意哪些?

要充分熟悉某一個崗位後再考慮職場轉型。花2-3年在職場上體驗通才教育,了解各種崗位上的不同分工和職責,並嘗試去體驗那些崗位的工作細則。不僅要擁有紮實的業務技能,成為自己行業領域的專才,更重要的是能進行深度思考,明白自己的工作在整個公司運作鏈條上的比重,準備好這些後,再適時地進行轉型。

關於轉型的注意事項,轉崗不轉行,轉行不轉崗。因為轉崗和轉行都意味著你要學習新領域的知識、適應新的環境;若二者同時轉變,學習曲線會非常陡峻。

無論是轉崗或轉行,都意味著要擁抱更大密度和深度的知識體系,因此要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可以通過訓練自己的思考模式,來增加思維的強度和韌性。

4

關於職場轉型的領域,有什麼見解和建議?

如果你面臨的是是否轉型到外企、民企的問題,首先,你需要考慮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行業,在這家公司能否實現充分發展。因為目前民企和外企互相靠近,管理風格很像,很多民企的員工都是外企跳槽過來的,因此會保留以往的管理方式。

如果你在考慮是否自主創業,可以設計一個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進行短期和長期的戰略搭建,同時還要加入績效考核。綜合評估下來,再去做決定。

1.在沒有相似工作經歷的情況下,該如何準備轉行面試?

在面試過程中,很關鍵的一點是要讓面試官看到你對於新行業的熱情。可以從自己過往的工作中,精心整理出最出彩的一些案例故事,從而讓面試官能在你身上看到無儘可能。

在選擇某一新行業前,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能勝任這份工作,自己有哪些軟技能,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也可能成為你面試時的加分項。

2.女性在考慮轉行問題時,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壓力?

要清楚自己的人生訴求,重要的是把自己想做的事捋清楚。在此基礎上重新定義家庭關係,不必將家庭和職業捆綁在一起,二者並不矛盾。再者,現代女性其實可以憑藉多重身份步入社會,這樣更能獲得來自多方面的職場能量。

3.怎樣評估自己適不適合創業?

衡量自己是否具有創業必備的兩項人格特質,就是責任和勇氣。另外還要看是不是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進行創業,畢竟興趣愛好是很強的助力器。

如果決心要進行創業,就要將自己充分社會化,與周圍的人和社會發生高度聯繫。這種聯繫的程度越高,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時,也要充分做好面臨創業低谷的準備,在低谷期要擁有足夠的包容心,暗示自己度過這個瓶頸後就會有更大的收穫。

4.在起點不高、非技術性的領域進行創業,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每個行業都有突破點,需要找到突破點並進行產品差異化,也就是為用戶提供不一樣的體驗。自主創業,產品品質很關鍵,做到小而美,力求精緻,提高產品附加值,最終形成良好的口碑。

想要提高競爭力,工作方法也很重要:根據適時的發展階段做出合適的工作安排。感覺事必躬行、應接不暇時,可以嘗試做減法,根據項目的輕重緩急排出優先順序工作。

如果覺得以上所述有些乾貨,小編不妨舉個例子,一位在某通訊公司的高管就做出了兩次職業轉型的決定。

第一次轉型:

從技術和項目經理轉型到一線銷售

原因有二:

看到身邊比自己大十歲的同事還跟著自己干項目,自己不想十年後跟他們一樣;想要獲得更好地職業發展,銷售工作是一個比較好的起點。

注意:

轉型不是做的不好了去轉型,做的不好了轉型不叫轉型,只能說你還處於擇業階段。

只有把當前的職業做好了你才能從當前職業內有收穫,才能對後續的職業有幫助。

這不僅是職業生涯規劃,更是職業能力規劃。

他在第二次跨行業職業轉型過程中頗有感觸,並慶幸在第一次職業轉型的時候走對了。

第二次轉型:

從銷售管理者轉型到職業培訓師

第一次轉型還算容易,畢竟是在行業內轉型。但第二次職業轉型完全拋棄了本行業。

原因也有二:

在工作中發現培訓講師這個職位很適合他自己,也很喜歡;在自己45歲以後可以不必守著一份工作,更加自由,從容面對那個時候家庭、老人的壓力。

於是,他平時沒事就開始增加自己的閱讀量。花費半年多的時間潛心研究專業,與行內人士認識交流。每月按時參加課程,剩餘的時間就是不斷學習,完全打開了一片不同的天空。

唯一不同的是他將時間提前到了38歲,正直當打之年,就急流勇退。

作為一個心理學名詞,「中年危機」對應的更多是人的心態。但其實無論是人還是公司乃至產業,沒有什麼會永遠保持年輕,這是無論如何都難以避免的規律。

褚時健八十而再創業,反觀從中國到世界商業史上的那些百年企業和偉大企業家,他們應對中年危機的方式,依賴的更多是思維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更深層度的創新,而不是簡單粗暴地驅逐中老年。


推薦閱讀:

二十多歲的青年們,這些描述里,符合你現在的狀況嗎?
不禿頭,你拿什麼給我講中年危機?
遇到中年危機,我到底該怎麼辦?

TAG:职业转型 | 中年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