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原人為何對「晉祠大米」戀戀不捨,它的歷史你又知多少?

太原的晉祠是個好地方,文化瑰寶,人傑地靈。這裡的「三絕」享譽全國,這裡產出的大米,老百姓也非常喜愛。對於咱們山西人來說,水資源比不了南方,可就是在這裡卻能產出顆粒長,個頭大,外形晶瑩飽滿的晉祠大米。

晉祠大米顆粒分明,香氣撲鼻。吃到嘴裡,味香甜,有韌性,有嚼頭。在3300年前,晉祠就開始種植大米了。唐叔虞時期的晉祠大米還不叫大米,那時叫「嘉禾」。可能有的朋友誤以為是電影公司的名稱,其實不然。嘉禾:就是晉祠大米,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古時候,把一禾兩穗,兩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長異常的禾苗統稱為「嘉禾」。

歷史上,春秋時期山西簡稱「晉」也和晉祠大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晉」字上面好似兩穗水稻,下面是一個池塘,由此看出三晉文化與晉祠大米關聯。

從西漢時期至宋朝時期,晉祠大米的種植一直在持續。甚至到了宋朝,稻田面積達到了上萬餘畝。宋代范仲淹曾用「千家溉禾苗,滿目江鄉田」的詩句來描述晉祠稻田的盛景。到了清朝,朝廷將晉祠大米列為上貢米,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歷史韻味下的大米已經不再是普通的一碗食物,顆顆米粒譜寫著三晉歷史和文化。直到今天的晉祠仍流傳著:「晉祠大米數三營,三營又數小站營。」「三營」泛指今天的小站營、五府營和東庄營,而其中小站營產的晉祠大米尤為上乘,所以當年進貢大米多出自小站營。

近期晉祠大米,申報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這也讓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晉祠大米走出太原,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老太原迎澤公園的大象滑梯不能玩了?
傳奇剩女呂碧城驚艷了太原城,轟動了一個時代!
你也許不知道,武媚娘是個地道的太原人!
太原是幾線城市?
太原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有崛起的機會嗎?

TAG: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