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金融科技十大趨勢,來自畢馬威的預測

對比2016、2017兩年入選企業的核心技術分布,可以看到「機器/深度學習」、「區塊鏈」已然成為行業的新熱門,而大數據技術仍是被各大金融科技公司運用最多的技術。

公眾號:新金融琅琊榜(id:finrank)

12月21日,畢馬威中國發布2017中國金融科技50強榜單及行業報告。這是其第二年製作相關榜單及報告。

對比今年和去年的榜單,可以發現重合度頗高,除了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陸金所等相對熟知的大型機構,也有同樣二度入選的眾安保險、PINTEC(品鈦)和馬上消費金融等。

報告顯示,在今年上榜的50家企業中,大數據與數據分析類公司佔比較高,借貸、消費與場景金融類其次。畢馬威中國指出,在金融科技領域,數據技術是金融行業未來發展的核心方向之一,因此大數據與數據分析類公司在領先數據技術的應用和研發方面較為突出。

與此同時,對比2016、2017兩年入選企業的核心技術分布,可以看到「機器/深度學習」、「區塊鏈」已然成為行業的新熱門,而大數據技術仍是被各大金融科技公司運用最多的技術。

畢馬威中國認為,目前,金融業的很多痛點都需要通過技術的應用,以及以技術應用為背景的模式創新實現突破性解決。

例如: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持,通過對個人用戶多維度分析,多角度識別客戶需求,開展精準營銷;結合生物識別技術,交叉驗證用戶信息真實性,防止盜用身份套取資金等欺詐行為;基於機器學習技術,使得通過深度學習演算法分析相似行為、實現複雜數據環境下的異常交易識別成為可能。

在對全國數十家領先金融科技公司進行調研訪談後,畢馬威中國總結了金融科技領域的十大發展趨勢:

1

利用領先科技解決金融行業發展中的痛點

目前,中國傳統金融行業仍面臨諸多發展中的痛點,例如:金融資源對接實體經濟不足;金融產品的宣導效率和質量低;金融服務流程繁瑣成本高;金融服務中欺詐現象增多,等等。

與此同時,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生物識別、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領先科技已經進入了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的臨界點。這些技術中較為成熟的部分,可以為金融業發展提供突破性的技術方案,深度解決傳統金融行業中的痛點。

2

傳統金融機構發力金融科技轉型

傳統金融機構今年來正積極探索金融科技轉型之路。2017年以來,以工、農、中、建為代表的四大國有銀行均與BATJ展開「一對一」的戰略合作;下半年,中信和百度聯手的結晶百信銀行正式成立,這也是國內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這些現象都深度體現了傳統金融機構擁抱金融科技轉型的決心。

3

各類型機構取長補短、深入合作

畢馬威中國認為,傳統金融機構在中國經濟變革時期有戰略轉型動力,風險投資機構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高效資本配置能力,而金融科技公司則具備創新的技術與快速靈活的團隊, 他們的深入合作將形成良性互動。

此外,專業技術公司也與中小金融機構展開合作,今年PINTEC(品鈦)與哈爾濱銀行,鄭州銀行,新網銀行,民生證券等都展開了合作,為金融機構提供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金融產品研發服務。

4

金融科技企業技術輸出轉型

金融科技在提升傳統金融業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有極大的優勢。對於需要引入更多互聯網基因的金融機構來說,通過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彌補自己的短板、享受技術紅利。

已經有不少金融科技企業做出了成功示範,轉型成為金融科技服務集團,專註於提高自身大數據處理技術和金融科技產品研發能力,用科技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為傳統金融及各類企業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5

人工智慧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應用正在迅速推廣

今年,人工智慧在應用層面已有不少成功案例:部分領先銀行已經開始運用視頻識別技術識別重要客戶、識別陌生人員與可疑行為,在實現個性化服務的同時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在移動領域,可以通過面部識別實現遠程身份認證,用戶根據系統提示完成指定操作,即可進行解鎖、支付和授權等功能。

此外,基於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技術以及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 智能投顧、智能投研和金融知識圖譜等應用場景也正在嶄露頭角。

6

非科技引領的金融創新有可能劍走偏鋒

脫離了領先信息科技應用帶來的金融業態模式變化和效率提升、過分強調形式創新和利益驅動,很可能會導致短期金融套利行為的出現,創新的價值會大打折扣,甚至劍走偏鋒,走向引發重大風險的誤區。只有以領先科技為支撐點的創新,才能夠成為金融業價值經營的突破口。

7

金融科技發展需關注消費者教育與權益保護

金融科技企業可以通過大數據和智能技術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捕捉,進而用以進行有效的投資適當性評估。金融科技企業還可以通過智能客服技術,開展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產品風險教育。

8

金融科技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有效監管

當前,金融科技創新在大數據運用、信息安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給現行監管帶來了挑戰。但是,監管和創新發展之間並不矛盾,監管體系可以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構建促進創新探索的有效機制,在可控範圍內為創新提供支持。

9

金融領域的風險管理需要全局觀

金融機構所面臨的七大金融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合規風險、聲譽風險和系統性風險——並未因為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而消失。在新的技術環境下,這些風險很可能以更具隱蔽性、波動性和挑戰性的形式展現。

因此,任何接觸金融業務的企業都要關注這些風險,在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發展業務的同時,培養識別風險的洞察力,打造更為智能化、數字化的主動風險管理能力,實現企業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10

利用領先金融科技解決系統性風險管控問題

傳統金融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往往難以通過精準的數量化方法進行監控,監管的實效性也較為欠缺。而在金融科技普遍應用的今天,科技的採用提供了更多的有效管理手段。生物識別、大數據和區塊鏈等領先信息科技的應用,為建立金融科技創新環境下的公共信用服務體系帶來了可能。

通過領先科技創新,不僅可以為解決微觀層面信用評估提供高效解決方案,還能為監管機構提供強有力的工具,通過廣泛的數據平台開展實時數據採集、異常交易分析與高效宏觀監控。

附:金融科技生態全景圖

附:業務模式國際對比:中國FinTech 50 VS全球FinTech 100


推薦閱讀:

行業研究 | 中國大陸本土的FinTech發展路徑與模式
監管洗禮之後 2017年會開啟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潮嗎?
監管科技不止於監管,更是銀行風控的一把利劍

TAG:金融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