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的悲劇:事必躬親,有時候並不是誇領導的好詞兒

袁術以讖言「代漢者當塗高」,自雲名字應之。又以袁氏出陳,為舜後,以黃代赤,德運之次,遂有偕逆之謀。

——《資治通鑒?卷六十二?漢紀五十四》

這一篇,我們繼續來說袁術的蠢。

袁術佔了九江郡以後,信心膨脹。後來聽說李傕、郭汜在關中相爭,漢獻帝過得衣衫襤褸、蓬頭垢面,袁術不免就開始動起了小心思。

什麼小心思呢?稱帝

當然,袁術不打無準備之仗,在稱帝之前,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 首先是讖語。亂世是讖語的生存土壤,在沉寂了兩百年以後,讖語又開始大行其道了。當時,有一句讖語是這麼說的:「代漢者當塗高」。袁術覺得,哇,這句話一定是在說他。

為什麼呢?「塗」者,「途」也。我袁術字公路,「路」和「途」可不就是一個意思么!所以儘管外人看來這關係七拐八拐,實在是牽強附會,但袁術還是覺得自己就是天命所歸。

/ 況且,還有另一個事也可茲證明,那就是傳國玉璽在袁術的手中。

當然,這個玉璽來的不太光彩。一開始,玉璽本來是在宮裡的,後來何進和太監火併,宮中大亂,傳國玉璽便失了下落。等到董卓禍亂洛陽,被聯軍趕跑以後,孫堅首先進入洛陽城收拾殘局。在一口井裡,他意外發現了傳國玉璽。當時還沒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孫堅於是便把這方玉璽給藏了起來。

但後來風聲還是傳出去了。袁術知道這個事的時候,孫堅已經死了。袁術便把孫堅的老婆給抓起來,一番威脅,最終搶到了玉璽。

袁術於是更覺得自己是上天選中的人了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開個會吧。袁術把手下們都叫來,在會上直接宣布了會議主題:關於稱帝、改國號的事。

聽完這句話,每個人都傻了。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大漢王朝雖然已經名存實亡,但畢竟皇帝還在,各路諸侯表面上也都是奉大漢朝的正朔的。這時候稱帝,不是站出來主動讓別人吊打么?

一時間,沒人敢接這個話茬。

可袁術興緻勃勃,看大伙兒都不說話,還一個勁的問:怎麼樣怎麼樣?你們倒是說句話呀?我應該改什麼國號呢?提個意見撒!

主薄閻象於是站出來,說:......老闆,這樣可能不是很好。要不,這事兒我們先不議了怎麼樣?

剛說完,大家便紛紛拍手叫好,說對對對,散會散會!然後人走得一乾二淨。

袁術很是鬱悶。

(圖片來源於網路)

沒多久,袁術又收到了孫策的一封信——之前袁術曾專門寫信,就稱帝一事詢問孫策的意見。迫不及待的打開一看,沒想到孫策居然也是一樣的說辭。

袁術真是沮喪極了。本來還以為孫策跟他一條心呢,結果一封信寫過來,竟然也是這個態度!(......也不知道袁術哪裡來的自信,忽悠了人家孫策兩次,還把人家的母親關起來搶東西,居然會認為孫策能跟他一條心!)

但袁術執著。雖然形勢如此,可他還是決定一條道走到黑!沒過多久,他居然真的就稱帝了——只不過這個皇帝一沒有實力,二不被別人承認,所以越混越差。不久就兵敗病死了。


袁術稱帝的整個過程看下來,我們會發現袁術應該是想當皇帝想瘋了,哪怕時機條件實力一樣都不成熟,也非要偏要強來,甚至於自己親自上陣,徵詢手下們的看法。

這個事有多不靠譜?我們做個對比就明白了:

幾年以後,袁紹打敗了公孫瓚,內心也有點膨脹。但是,人家卻沒有直接說勞資想當皇帝了,你們給我議一議,而是用了一種非常迂迴的手段:減少對朝廷的進貢。這種事,你看得懂就懂,看不懂頂多罵袁紹兩句沒良心,也就算了。

果然,有個叫耿包的人就看出了袁紹的小心思。他私下裡跟袁紹說,您應該稱帝。

袁紹心裡樂開了花,心想哎喲不錯喲,我手底下還是有明白人的!

但袁紹還是不會像弟弟一樣那麼莽撞,直接就把大夥叫過來討論「當皇帝該是個什麼流程」這種事。他只是把所有人叫來,讓大家討論一下耿包的這個提議怎麼樣。

結果,討論的效果很是不好,大家都說耿包妖言惑眾,應該斬首!

袁紹不得已,只能殺了耿包,以示這只是別人的提議,不是自己內心的想法。

對比一下,我們明顯能看得出,袁紹比袁術,不知道高明到哪裡去了:袁紹的借人之口,相比於袁術的親自上陣,給自己留下了很大的緩衝餘地。這種做法進可攻退可守,別人要是贊同呢,那就接著往下辦;要是反對呢,只要把耿包殺了,自己就能撇的乾乾淨淨。

(圖片來源於網路)


身為領導,身處高位,很多時候有些事情是沒辦法自己乾的。不是因為自己虛偽做作,而是有些事就不該自己親自來干,只有交給別人,才能留下迴旋的餘地

這種不能幹的事,有大也有小,既可能是像稱帝一樣的大事,也可能是自己的一些細微小事。

比如說,領導覺得自己的辦公桌不夠氣派,一般情況下,他是不會直接去找後勤主任去說的,這樣既顯得自己貪圖享樂,又顯得沒有權威。

萬一後勤主任說換不了,這個臉就丟大發了。再萬一被別的不對付的領導抓到了話柄,不冷不熱的懟上幾句,那就更是不好辯駁。

正確的做法,是把後勤主任叫來,說我們單位的辦公桌年頭都比較長了,能不能給同志們都改善一下辦公條件?

領導既然都這麼提了,如果沒有什麼大的障礙,那一般後勤主任是會把這個事給辦了的。

而別人的都換了,領導的能不換嗎?

別什麼事都親自下場,您把下屬的活都幹完了——有時候還干不好,這是把下屬置於何地,又把自己置於何地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番外 | 我們的說書時間

講完了領導該有的自我修養,我們再來說說耿樂、後勤主任這一類人。

正文舉的例子,其實並沒有說完。在換辦公桌這件事情上,更聰明一點的辦法其實是:後勤主任能在領導還沒有提這個事的時候,就了解到了領導的心思,然後主動提出換辦公桌的提議,讓領導愉快地批示。

這樣的後勤主任,就是很多人經常講的那種圍在領導身邊的「小人」,他們似乎一天到晚不務正業,以討好領導為能事。

但其實歸根結底,這些人只是洞悉了領導心思的人而已。

這樣的人因為有領導的照拂,當然能混得如魚得水,一時風光。但是,風險也不是沒有:就像耿包,明明點出了袁紹的真心話,卻被袁紹拿來做人肉盾牌,為息眾怒給殺了。

你得了領導的好,就很難照顧群眾的情緒;得意的時候大可以春風十里,但哪天被拿出來犧牲,也是分分鐘的事。

食得鹹魚抵得渴,怎麼選就看你自己嘍。

(圖片來源於網路)

- Review -

對事不對人?呵呵噠

漢元帝:平庸管理者的標準樣本

身處食物鏈的低端,還說什麼「平淡是真」

- More -

文字內容原創

謝絕未經授權轉載

三國之前內容已歸檔入

微信公號「喻以流年」

不再搬運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屬於原作者

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

推薦閱讀:

袁術長史楊弘、長史楊大將、魏國王凌在汝南叛變里的心腹楊弘這三者可有關聯?
歷史竟是如此相似:相隔1700多年,這兩個姓袁的皇帝過著一模一樣的人生···

TAG:袁术 | 谶语 | 篡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