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之死——沒有皇帝的命,就別得暴君的病
暴卓屍於市。天時始熱,卓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屍吏為大炷,置卓臍中然之,光明達曙,如是積日。
——《資治通鑒 · 卷六十 · 漢紀五十二》
董卓死的時候,真得是天怒人怨。
漢獻帝病癒後,開了個大Party進行慶祝。董卓作為朝官之首,自然要盛裝出席。當然,董太師也知道自己人品太差,不招喜歡,所以不管走到哪都帶著大量的軍隊,以防被人偷襲。
可沒想到進了皇宮以後,迎面就碰到兩個刺客。董卓趕緊大喊,呂布何在!只見呂布從懷裡掏出早就準備好了的詔書,說,有詔討賊!然後衝上去就把給董卓給刺死在地。
董卓帶著的兵士呢?站在原地,大呼萬歲。
禍亂大漢朝的奸賊董卓,就這麼輕而易舉的死了。
而且,不止刺殺的過程很簡單,這麼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前期的整個謀划過程也非常簡單。
呂布和董卓的一個侍女私通——要注意,此處與《三國演義》不同。歷史上並沒有貂蟬這個內應的存在。與呂布暗通款曲的這個侍女,既跟王允沒有什麼瓜葛,也沒有挑撥董卓和呂布的關係。
只是呂布覺得,睡老闆的女秘書這個事如果被董卓發現了,後果會很嚴重,便憂心忡忡的跑去求教王允該怎麼破。
王允一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這麼著就把呂布給拉攏了過來,然後就發生了上面的一幕。
今天,我們不妨來做個復盤,看看董卓究竟為何身死,他的被刺又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有益啟示。
距史料記載,當時的長安人民載歌載舞,歡慶董卓之死。這會讓我們形成一種錯覺,認為董卓如此不得人心,所以敗亡是在所難免的。但事實上,這個邏輯並不成立。
其時,曹操也是篡黨亡國之徒,如果他在許昌被人刺殺了,只怕許昌也會陷入歌舞的海洋,畢竟他「名托漢相,實為漢賊」。同樣,在曹操奪取漢中後,劉備如果在成都被刺死,成都人民也會歡歌笑語,慶祝這個外來的侵略者終於授首。
歷來史書對董卓殘暴的描述處處可見,對此,我們並不打算翻案。我們想分析的是,董卓的敗亡,到底是不是因為其殘暴所導致?
很顯然,並不是。因為在那個時代,殘暴的人並不少見。曹操所屠之城就不止一處,行為舉止和董卓相比也沒見得有多大差距,但曹操所建立的基業,遠不是董卓所能比的。
所以,對百姓殘暴,可能是董卓敗亡的原因之一,但絕不會是主要原因。
那麼,董卓究竟為何失敗?
原因在於他自己。
梳理史料,我們能從董卓殘暴的表象之下,發現他更多的問題,不光是經驗、眼界的不足,更有能力上的欠缺。
- 首先,董太師居然有一個安享晚年的美好願景
歷史上常說「董卓亂政」,但從來沒有說「董卓篡位」的,原因固然是因為董卓還沒有走到篡位那一步就已經身亡。但這種表達方式上的差別,還是從一個側面體現了董卓不思進取的個人心態。
到了長安以後,都已經攪亂了時局,董卓卻依然還抱著他擁兵自重的陳舊思維。他築了一個大堡(郿塢),裡面囤滿了糧食,號稱可用三十年。對此,他得意洋洋的說:「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已經劫持了皇帝,趕跑了大臣,把天下搞到一團糟了,董卓竟然還幻想著有一天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別人會和他相安無事,讓他在郿塢內安度晚年。
他難道不知道,他幹得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勾當嗎?
- 其次,團隊成員嚴重缺乏認同感
到了長安以後,董卓手下有三種人:自己的原班人馬,如李傕、郭汜輩;控制漢廷以後,表示會向他效忠的,以呂布為代表;還有就是其他中央官吏,以太尉馬日磾、司徒王允、尚書僕射士孫瑞為首。
這三種人對董卓的團隊認同度,是完全不相同的。第一種,絕對忠誠;第二種,相對忠誠;第三種,貌合神離。
這種時候,董卓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抓班子建設。只有團隊人心齊了,業務才好往下開展。但翻開史料你會發現,董卓壓根就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他自以為手中有兵權在握,有恃無恐,毫無遠慮。
時間一長,自然是人心渙散,各安鬼胎。
- 第三,一個沒有目標的團隊註定要失敗
進京以前,董卓久懷異志,蟄伏伺機。大約是因為前期工作做得足夠好,董卓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了中央權力。但是,此後呢?未來時局會如何發展?對此,董卓沒有絲毫看法。
如果說之前沒有預想到可能會發生討董聯軍這種事尚情有可原的話,那遷都長安以後,打什麼旗、走什麼路,未來究竟要何去何從,都該有一個初步的規划了。
但董太師沒有,他幻想的是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
老同志多的地方,永遠是暮氣沉沉的,更何況這裡還有一個等著退休的領導。上面如此安於現狀,下面的人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招兵買馬、開拓業務的進取精神。
董卓手下,其實是有很多能人的,諸如賈詡、呂布、張遼、高順等,當時都在董卓陣營里。但是正如上文的分析,董卓既沒有把這些人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甚至於都沒有把這些人的才能發掘出來。
原因何在?不是因為董卓識人能力不高,而是因為整個團隊並沒有具體的業務可以開展。
不打仗,
如高順、張遼般的勇將,就無法展現自己的軍事能力;
而董卓對未來又沒有什麼規劃,每天無非就是應付些日常行政,自然也就不需要像賈詡一樣的策士來出謀劃策。天下猛將呂布,被董卓用來當警衛員。呂布實在閑著無聊,只好找董卓身邊的小姐姐來玩玩了。
所謂工作能力,沒有工作,哪來能力?能力都是靠工作鍛鍊出來的,有能力也是要靠工作才能體現的。董太師以養老為人生目標,導致了整個團隊喪失進取心,員工每天只能是應付一下日常的雜務。
董卓之死,表面上看,是因為呂布被王允引誘而反水;但實際上,是因為這個團隊根本就沒有適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這種能力。董卓在爭天下的過程中最終落敗,他的能力不足,是全方位的。
董卓亂政,就好像一把巨大的推手,讓大漢朝這艘四百年的巨輪在風雨飄搖之中終於觸礁沉沒。
此後,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
番外 | 我們的說書時間
- 壹
正文在分析董卓的不足時,第二點講的是董卓在面對一個認同度不盡相同的團隊時,首要任務應該是抓班子建設。
那麼在這裡我們不妨發散一下,董太師要怎麼做,才能讓團隊人心齊律呢?
答案之一,應當是:投名狀。
以王允指使呂布刺殺董卓為例。呂布對於殺死自己的老闆,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負罪感,反倒是身先士卒,親自動手。
但是,如果王允找的是李傕呢?
那麼他絕對無法成功。為什麼?因為李傕知道,自己的身家性命榮華富貴,全都是因董卓而來的。董卓一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但呂布就沒有這層顧忌。他於董卓,是半路出家,兩人並沒有結成統一的利益體。殺了董卓對於呂布而言,意味著可以得到更大的富貴和權力。
面對像呂布這樣能力出眾又節操全無的人,董卓該如何收服?
方法就是投名狀。比如,董卓可以讓呂布與文官集團敵對,諸如殺人父母,淫人妻女等,一旦呂布幹了這些事,他就和文官集團再無聯手可能。
哪怕是董卓想讓文官集團的王允加入自己,也有辦法——他可以指使王允凌辱漢獻帝。這樣,王允就自絕於文官集團,自絕於黨和人民了。
這種事,當時就真的有人干過。
漢獻帝的老丈人付完謀誅曹操,事泄被殺。曹操假傳聖旨廢伏皇后,派了當時的御史大夫郗慮和尚書令華歆執行。華歆直接拽著伏皇后的頭髮就出去了。伏皇后哭向漢獻帝:快救救我啊!漢獻帝說,我都不知道哪天自己就沒命了,怎麼能救得了你!轉身又問郗慮:天下還有這等無禮之事?郗慮無言以對,但是,人還是要抓的。當郗慮和華歆幹完這種事以後,他們就再也不可能轉投漢獻帝了。
這就是投名狀的目的所在,增加成員對於組織的認同感和捆綁度。往大了說,這一類臟活,都可以算做投名狀;往小了講,什麼入職儀式上的半裸奔、新員工培訓時的相互體罰等,也都可以歸入此類。當
然,像董卓這樣的文盲,是想破頭也想不出曹操這種文化人能發明的臟活兒的。
- 貳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王允。此人在歷史中雖然露面機會較少,但表現卻相當出彩。
董卓強迫漢獻帝遷都,這麼大的事從籌劃提出到付諸行動,前後不過幾個月時間,諸事雜亂無章,甚至於前後方的接應、人員的安置等,都根本沒有預案。而且,董卓自己並沒有跟隨大部隊出行,只是派親信武將半護送半脅迫成行。
但是,王允於其中卻統籌有力,兼顧內外,深受各方信賴(「允外相彌縫,內謀王室,甚有大臣之度,自天子及朝中皆倚允」)。
這樣的才能,是標準的宰相之才。只可惜,董卓一來不會用,二來甚至都無法拉攏,這不能不說是董卓自己的問題。(這裡再插一句:曹操後來的主要謀士之一——荀攸,當時也在長安。只不過那時候他還沒有顯現出運籌帷幄的能力。)
這也是我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說過的,所謂人才,其實是環境選擇出來的。
舉阿里巴巴為例,你能說馬雲是運氣好,所以才正好找到了那麼多的人才和他一起創業嗎?並不是。其實是馬雲一方面擁有卓越的領導才能,能夠選拔有潛力的人;另一方面,是阿里巴巴良好的環境以及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巨大發展,共同造就了這麼多人才的出現。
所以下次,貴公司如果再有領導感慨沒有人才,你就可以輕易識破他的醜惡嘴臉了:
沒有人才,從來都是領導問題和體制問題。
- 前情回顧 -
四大名將 | 各不相同的人生結局
陳勝吳廣 | 前浪都死在了沙灘上
領導之力 | 變色龍們的職場藝術
- More -
文字內容原創,
謝絕未經授權轉載。 三國之前內容已歸檔入 微信公號「喻以流年」, 不再搬運。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
推薦閱讀:
※若呂布勢力於日本戰國,那對日本戰國有何影響?
※呂布如果生在漢與匈奴對峙的時代,會有怎樣的結局?會成為一代名將嗎?
※《三國演義》中,塑造呂布這個形象,有什麼意義?
※董卓死後名將呂布為何很快戰敗?
※呂布|他可能是三國最好的員工,為何卻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