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外語學院「貴族化」的反思

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329篇文章。

昨天,看過一段知乎網友「 TuaTua英語 」寫的一段話,深有感觸。

「 現在高校農村學生越來越少,就連小城鎮的都很少,而其中北外似乎還更「貴族化」一些。我入學的時候,老師問有沒有農村的,我們班上只有兩個人舉手,而且我和那個同學都知道自己只是出生在農村,後來已經搬到縣城了。而其他同學都是二三線城市、更多是省會城市來的。年級中絕對不乏入學時英語水平已經好過大四時的我的(不單是口條好,是真的語言功底好)。 」

相信,很多人讀到這裡,會有點不淡定了。難道偏遠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孩子,就學不好英語了嗎?可以,但是所佔比例非常低。

我當年師範院校,英語專業,班上口語、聽力、發音好的同學也大都來自大城市。有些同學,直到我們大學畢業,水平依然遙遙領先。

比較有名的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例子。來自農村的俞敏洪,當年在北大英語系求學時,與城裡的同學相比,口語、發音、聽力一直是他的軟肋,這一差距一直持續到他大學畢業。

像北外、北語、上外這樣的外語院校,「貴族化」現象更為突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01

階層固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在一線城市,省會城市, 學生們的選擇機會很多,出國遊學,國際幼兒園,外教口語課,國際夏令營,這些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英語水平,也增長了他們的見聞。

這些條件,都是偏遠的城鎮鄉村無法比擬的。毋庸置疑,語言環境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要不,為什麼國際幼兒園裡,星二代和富二代扎堆?

此外,在大城市裡,外國遊客、外企、高校比較多,鍛煉口語的機會也相對較多。大家都聽說過,當年馬雲練習口語的故事。每天堅持到西湖邊為老外免費做導遊,鍛煉自己的英語口語。有了良好的語言環境,再加上他的勤奮努力,使英語口語成為他一生的優勢。

在資源匱乏的偏遠城鎮鄉村,一年甚至十年也難得見到一個老外,更別說和老外聊天練習口語了。這也進一步導致了另一個惡性循環,外語院校在偏遠地區的每年招生人數僅為兩三個人。

02

啟蒙趁早

面對外語院校「貴族化」趨勢,我們的家庭教育應該如何應對?

用時間換空間,早日開始英語啟蒙,用時間的積累,戰勝資源不足的短板。

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聽說讀寫譯,任何一項能力的脫穎而出,都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積累。

在10歲之前,孩子的時間相對較多,記憶力也比較好,是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期,準確地說,是英語自然習得的最佳時期。10歲之後的學校英語學習,是一種快餐式的學得過程。因為缺乏童子功的基礎,它將一直影響孩子未來的英語學習功底。

舉個簡單的例子,英語26個字母,每一個字母都有一個字母音,並且在不同的單詞中的發音也各不相同,此外還有語調、重讀、連讀、失去爆破、弱讀、濁化等發音現象。都需要長期反覆訓練,才能熟練掌握。

而學校英語教學,每周時間有限,班級人數又多,老師不可能逐一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發音,甚至都沒有機會發現大多數學生的發音問題。

鑒於兒童的超強模仿能力,從小給孩子輸入地道的英語音頻視頻,然後反覆模仿練習,攻克發音難題。

03

寒門逆襲

在這個階層逐漸固化的時代,有人感嘆「寒門難出貴子」,但也有人並未因此停止前進的腳步。

出生於農民家庭的劉媛媛,通過自己的努力,跳出「農門」,考上了北大法律系碩士研究生。後來她挑戰自我,參加安徽衛視《超級演說家》比賽,最終奪得第二季全國總冠軍。如今她再次出發,成為媛創文化CEO,成功完成了逆襲三級跳。

復旦校長楊福家說:「在信息更新迅速的現代,能拉開人和人之間差距的,不再是她掌握了多少知識信息,而在於迅速吸收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只要獲得學習能力,就能原地逆襲。」

英語學習亦是如此。只有勤奮的汗水加上頑強的上進心,才能敲開通往「英語高手」的大門。

面對階層固化,抱怨無濟於事,唯有充分利用自己唯一的資本---勤奮,去改變可以改變的,去適應無法改變的。

04

彎道超車

時代的發展,為我們實現寒門逆襲、彎道超車提供了可能。

如今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智能手機日益普及,人們的學習生活習慣被徹底顛覆,英語學習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只要下載一款手機APP,就可以輕鬆地和老外聊天,自如地練習英語口語和聽力,瞬間使得以前「高大上」的英語學習方式,變得非常平民化,使得寒門學子,看到了飛越「農門」的希望。

當然,不是說有了方便的學習工具,就一定能夠實現逆襲。事實上,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孩子們發揮寒門學子吃苦耐勞的精神,用時間和汗水戰勝自身的短板,最終實現彎道超車。


推薦閱讀:

家庭教育:少即是多,慢就是快
英語啟蒙:英語是這樣煉成的
英語啟蒙:打通口語和寫作
英語啟蒙:一個英語牛人們隱藏的學習秘訣

TAG:英语学习 | 少儿英语 | 幼儿启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