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愛·梵高 | 影評《Loving Vincent》
看完影片《LovingVincent》,趁熱寫篇觀後感。
前幾日才看完口碑爆棚的《Coco》,眼淚流的我都沒顧得上一睹旁邊Minus的眼淚首秀,但由於影片的happyending,走出放映廳時淚痕猶在卻已沉浸在大團圓的喜悅中。可看這部影片不同,快到結束時我發現自己不但止不住淚,隨著梵高的轉身離開,隨著悠揚的《Starrynight》,彷彿淚閘被一股涓流沖開後,竟失控般越開越大。
先說影片製作。很早前就聽到宣傳說百餘位藝術家,七年時間,對梵高的百餘幅畫作進行臨摹和再創作,然後拿這些作品連貫成一部電影,使得電影中每一幀都是一幅作品,只為表達對梵高的尊重和敬仰。當時就曾嘆息過自己無法成為其中一員,以最直接的方式致敬。現在算起來需要65,000幅之多,平攤到每位藝術家,都需要幾百幅!向這些藝術家向梵高致敬的方式致敬。(原諒我在散場後腦中單曲循環的竟然是《天地在我心》,這是腫么了~)
接著說觀看,視覺上會有稍許不習慣。要達到肉眼無法識別的流暢程度,至少需要每秒30幀以上,而由於這部影片的每一幀都是畫家們的油畫作品(來向梵高致敬),要形成一個多小時的放映,素材自然無法提供多到觀感流暢的地步。這部放映起來號稱每秒12幀,而本人肉眼感覺不超過5幀,這種跳躍感甚至把人帶回到黑白默片時代。
但正因此,你能體會到什麼叫「立體」:每一幅畫面停留的時間,足以讓你在它們身上關注到畫筆的痕迹,顏料刷成的溝壑;兩幅畫面之間的切換,讓你僅依賴於色彩的變換(其實是疊畫)便可感知時間的推進。你可以說它有些生硬,但我寧願說它別有一番生動,一種質樸。
再說情節。有些評論里說,設計的故事情節將這麼多幅畫硬生生穿起來很是勉強,甚至會讓觀眾懷疑畫家遭他殺。坦率的說,我看到一半時也心生疑慮:原來加歇醫生並不像熟知的那樣對畫家朋友們那麼友善和慷慨,而是大有所圖。但起承轉合,經醫生女兒和醫生的娓娓道來,『合理懷疑』不攻自破,其實也是當時的人們不理解精神疾病更無法理解精神科醫生的一種體現吧。
再說,從死因入手的方式來探究梵高,總比「whenI was young」這種平鋪直述更有新意,更能領你進入畫家那無比炫麗飽滿的內心世界。
最後再說自己的感受吧。雖然能從大熒幕上看到這些熟悉的畫面被連貫的放映出來,已足夠讓人激動,但令人感動的遠不僅這些。比如,郵政署長堅持讓兒子在Vincent死後將他生前未寄出的信送到收信人提奧手上。因為雖然對於寄信者(已故者)來說已無多大區別,但對活著的收信者來說意義非凡。他對兒子說,「如果我有信要給你,我死了,你當然希望能收到這封信,不是么?」這是身為郵差的職業理念,卻也是最樸素又最具人文關懷的推己及彼。
說到感動,全影片最牽人魂魄的只有兩個字「孤獨」。奧威爾的船夫在描述梵高有次在瓦茲河邊作畫時說到,是怎樣的孤獨,才能讓一個人發現一隻在偷吃他的午飯的烏鴉時歡喜成這樣。多柔軟!想想他短暫的一生,從小遭母親嫌棄,又連個裹腹的工作都保不住,再後來展露才華結識高更,因受不了他執拗的依賴而逃離,到最後連最親的提奧都將離開,如果只有他自己,那還有什麼留在這世界的理由?這個任性的自私的孤獨到無比脆弱的孩子,選擇了比提奧早一步離開。
印象最深的還是瑪格麗特·加歇對於他致命的孤獨的詮釋。她是加歇醫生的女兒,那個在《彈鋼琴的女人》中只能看到側後背的女孩兒,雖然梵高也在《花園裡的瑪格麗特》放了她的正面,但終究僅是個遠景,也遠不及前一幅知名度高。
她常去梵高的墓前看望並放一些花,並終身未嫁,不但因為她認為梵高的死和自己有關而心生內疚,還因她和他是真知己,我寧可想像他們有著伯牙子期般的關係,可能她再也沒有遇到像梵高一樣的知己吧,可能她比高更比加歇醫生多了份女子的細膩所以更能領悟吧。她問追著打聽梵高死因的盧蘭,你如此執著於他為何會死,難道你不更應該去了解,他活著的時候過著怎樣的生活?
梵高是怎麼死的,這恐怕是後世之人也非常期望了解的真相(之前鵬叔寫過一篇文章探討:梵高為什麼選擇自殺)。只不過我們多半也只是出於對藝術天才過早離世的可惜,即吃瓜群眾的看熱鬧心理—就像開始的盧蘭一樣,好像發現Vincent不是自殺就等於發現了新大陸。但我們確實在被牽著鼻子走:為什麼不去了解梵高是怎麼活著而一味想知道他怎麼死的,就如同被電影情節牽著,看到盧蘭「發現」另有死因而感到蹊蹺。
對一個孤獨到絕望的人來說,活著已經沒有意義,死亡反而能帶他走近那遙不可及的星辰,走入《羅納河上的星夜》。小鎮居民的嘲弄算不了什麼,讓他孤獨到絕望的,有高更的逃離,提奧的將死,瑪格麗特的迴避,壓死駱駝的稻草究竟是哪一根,早已不再重要。而她其實是懂他愛他崇拜他的,只有她會從他不會忽視再微小的細節而感知他對世界的愛,她會從他對渺小卑微的人給予同樣的關注而看到他純潔的心。
後記:
打標題時一下打成《LovingVan Gogh》,正如影片的中文譯名。了解了一下,《LovingVincent》正是其與提奧通信時的落款,而電影劇本大量參考了兄弟倆之間的通信,且應了《Starrynight》的景兒。然而在我心裡,文森特可以有很多人,而梵高就是VincentVan Gogh吧。此時又想起剛看過的《Coco》,如果被人遺忘就會在另一個世界消失,在那個世界裡的梵高,又會不會因獲得將近永生而更加孤獨呢?
我是鵬叔,歡迎關注我的專欄「跟著鵬叔游世界」。這裡有旅行,讀書,理財,美食,個人提升等我的思考與經歷,不為別的,只為了讓人生體驗更多的有趣。
推薦閱讀:
※保羅·西涅克,如此精緻的法國點彩派
※關於梵高的6首歌6部片6本書
※連結與多元——第五屆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的影像連結
※安德烈·馬松| 戰爭中涅槃的超現實主義畫家
TAG:电影推荐 | 艺术 |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