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定義為「眼高手低」的人了,怎麼改變並完善自己?

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方法改正一下,就像糾正一個習慣一樣


當年我的一位領導對我的評價:眼高手低的懦夫!

別人的評價不可怕、也不是關鍵的問題——真正關鍵的是你如何看待別人的評價?

當做是鞭策,那麼就向前沖;

當做是定位,那麼就洗洗等死。

突然想起:

人生最可怕的結果不是死亡,比死亡更加可怕的是等死!

至於方法?

看過《駭客帝國》嗎?尼爾見到先知的時候,被告知的是他並不是那個人!

他如何做的?

做自己該做的事!活在當下,做現在該做的事,並且儘可能做好。


少說,多做。

不要做參謀,要做實行者。

你看問題的角度會不一樣。


本人是軟體工程專業大三學生,寫過的項目除了之前跟過的實驗室的科研計算程序、專業課的課程設計(這些都是比較華而不實的程序),唯一能拿出手的作品竟然是大一暑假寫的QQ客戶端程序,實在慚愧。

直到現在,我才真正下決心要開始邁出從所謂的「學霸」到「解決問題」小能手的轉變。

為什麼之前一直停留在理論?回想一下我們課本章節課後的習題、書上的示例代碼、我們每晚睡前想像的美好藍圖,都是少有人去落實的東西。

-----

學習方法的錯誤,對理論的高估和對實踐的不重視。

大多數人把書籍閱讀了一遍之後就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其中的知識,但其實還差得非常遠,單純閱讀是學習知識效率最低的一種方式,我們只是獲得了一些初步的印象而已。(你經歷過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在這個錯誤認知的基礎上,我們便覺得實踐是多餘的了,再加上對知識的新鮮感帶來的熱情已經冷卻,實踐便不了了之。高估了自己對理論內容的理解,完全沒有把實踐也看作是對掌握知識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

我把實踐的動手項目分成兩類:

1. 較無趣的機械性重複的工作

2. 需要自由創作的、沒有「標準答案」的探索性工作

對於第一種實踐大多數人都會下意識地避開,按照工作流(Work Flow)的理論,誰願意做無趣的事情呢?

而第二種實踐卻又是我們所懼怕的。因為長期的填鴨和應試教育,我們習慣了有老師的指導,自學能力強一些的也是習慣了有書籍的指導,一旦失去指導便容易陷入被動的恐慌;而自由創作經驗的欠缺,又循環加深我們對自己自由創作能力的懷疑,對未知的工作的「初始靜摩擦力」越來越大;而且未知的工作我們一時間無法釐清它的工作量,這種不確定也讓我們退避三舍。

-----

大多數人沒有科學、良好的時間和計劃管理。

當一個動手實踐的計劃是模糊的、混沌的時候,整個的不確定性讓我們非常恐慌,會下意識地長時間拖延。這時候如果制定了有清晰、可操作的計劃,按照計劃一步一步地執行,就像長跑中一個個小階段目標那樣,絕對要容易了很多。

而其中明確、易行的第一步更是整個實踐最為重要的一步,沒有開始,妄談有終。

時間管理的另一個好處是不被當下的關注點所蒙蔽,避免精力分散。

人的思維總是把最大的注意力放在當下,這讓我們可以很好地去解決當前的問題,但也很容易被當前的難題或者焦點所遮蔽,看不到全局和長期的地圖。比如你發現你現在編碼能力很差,你便瘋狂地找項目,卻沒有把做項目這份努力與你的長期目標結合起來。「眼高手低」上的「眼高」也是有必要的,只要把手也帶上,事情便可得善終。

-----

實踐項目缺乏獎懲機制,缺乏用戶需求的驅動力。

學校課程的大作業你肯定能完成,這是因為「懲」的力量,這關係到你能不能拿到學分;而自己動手的的項目,大多只是一種鍛煉的過程,沒有明顯的、「功利性」的獎懲導向,而人的執行力卻很大程度受獎懲的驅動,「人的行為,要麼是對獎勵的追求,要麼是對懲罰的避免。」,這也是為什麼帶有功利性質的比賽、競賽很多學生參加,但動手的過程中它們也確實幫助了學生的提高。

-----

做有益於他人的事,讓你的工作被別人需要。

如果你是有接觸過軟體工程理論,你應該會知道「理解用戶需求」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有多少人需要這個東西、有多需要這個產品,絕對是你願不願意完成它的最大動力,人都是渴望被需要的

那些「沒有找到good idea」的朋友,大多連自己的需求還都沒有被挖掘被滿足,你們缺乏一種洞察力,更缺乏的是一種「懶人」的思維,情願去承受麻煩的現在,而不願意改變現狀、改善現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你又怎麼能夠說你可以做出偉大的、有價值的事情來呢?

-----

沒有學以致用的意識、習慣。

有多少人能夠把自己學來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我覺得現在的人往往不是知道得太少,而是知道得太多太淺,學而無用,「讀書無用論」才會被推崇。

二十世紀最「反直覺」的偉大生物學發現:化學滲透

像物理、化學、生物這些基礎學科,在一般人的眼中很可能枯燥且無實用價值,然而對於真正學懂而且融會貫通的人,他們眼中的世界跟我們普通人是不一樣的。大概十年前,我有幸遇到這樣一個人,在短短一小時內就給了我以上的感悟,讓我發現了在一個銳利的頭腦支配下,簡單的科學原理可以變得如此明徹,充滿力量。

那是在美國的一個小天文館,當時有一群大學新生(大概是個興趣小組)在搞參觀活動,館長出來接待(我是不沾邊的,記住了答案的旁觀遊客)。館長是一個穿著夏威夷襯衫的笑眯眯小老頭,學生們連珠炮一樣提問,他隨口回答:

「火星為什麼是紅色的?」

「紅色是三價鐵的顏色---火星表面被氧化了。金星也是一樣。鐵鏽是什麼顏色?」

「火星是鐵的嗎?」

「任何岩石行星都可以說是鐵的。鐵是宇宙中最多的金屬元素。」

「為什麼?」

「鐵的原子核結合能在所有元素中最低。恆星在燃燒,最終的灰燼都是鐵。我們的行星都來自於灰燼。地球也不例外。地球有一個融化的大鐵核。不然你認為地磁場是哪裡來的?」

「那地球怎麼不是紅色的,怎麼沒有被氧化?」

「誰說不是?科羅拉多大峽谷看起來就像火星。其他的地方,我們有生命保護著。」

「火星上不是沒有氧氣嗎?」

「沒有,但是火星上曾經有水。」

「水到哪裡去了?」

「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把它烤乾了。這是化學的烤乾,在海洋的表面,微量的水被射線分解成氧氣和氫氣,火星大概用了20億年。來,誰來給我寫個反應式?」

「那火星上有很多氧氣和氫氣?」

「氧氣和岩石中的鐵結合了,變成了紅色的氧化鐵。還會氧化其他的岩石成分。氫氣太輕,火星重力拉不住它,泄漏到宇宙中去了。」

「地球為什麼沒有被烤乾?」

「因為地球有很多氧氣。分解出來的氫氣一離開水面,就和大氣層的氧氣重新結合,變回了水,最終會回到海洋。」

「為什麼地球很很多氧氣?」

「因為我們有光合作用,有生命。火星上氧氣不能積累是因為微量的氧氣被鐵和碳不斷消耗,固定在岩石中。地球上的固定氧被風和水不斷粉碎,又被光合作用釋放出來。」

「也就是說生命保護了地球?」

「是的,地球也保護了生命。」

「地球上為什麼會有生命,而火星上沒有?」

「這個,我不知道...」

小老頭終於被問倒,全體學生大笑,我卻一直在驚奇和震撼中。他說的全是簡單物理、化學,我在學校基本都學過,卻從來沒有給我如此透徹的視界。

從那時起,我明白了科學=世界觀。它不斷回答我們對這個世界、對我們自身所有的大大小小,乃至終極的疑問。

-----

從經濟人的角度看,即從成本與收益的角度來看,一方面是缺乏獎懲體制導致收益不明顯,另一方面是「沉沒成本」太小,容易被放棄。

要合理地安排,分段去做,在事情的一開始要付出一定的量,然後你會捨不得你已經投入的成本而堅持把它做下去。

-----

一個人從構想到行動可以分成下面的步驟:

怎樣提高動手能力?

實踐四步曲:

  1. 想像中實踐

  2. 動手去做它
  3. 犯各種錯誤
  4. 反思改正之

想成就大事業的人大多會遭受多次失敗的教訓,即不斷的重複上述的2~4,但如果連第2步都沒有辦法做到,我不看好你,就像我不看好現在的自己。

另一種說法是對美好藍圖的幻想,也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我們,以致於動手實踐獲得的快樂大大減少。對這種說法我保留看法。

-----

上述所說,大抵可以分為三個結論:

1. 要通過實踐去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知識

2. 要通過有效的獎懲體制去驅動自己動手實踐

3. 科學的時間管理讓你的作品有始有終

以上為一家之言,有想法的朋友歡迎來與我探討:-D

最後以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只有你做出的看得見的事情,才能代表你的成就,你的話語、你的習慣、你的思想都只是為了幫助你做出更好的事情,如果沒有作品,你永遠是被架空的Loser。

Loser應該知道的6個殘酷人生事實(血淚翻譯)


我也遇到了這個問題:「眼高手低」。比如有的時候總想,一夜間就寫一篇高質量的文章,頃刻間就編製出一個偉大程序。但實際上,每天沒有認真動筆寫過一篇文章,沒有實打實的完成過一個高質量的程序設計。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勿在浮沙築高台。我的結論是:將理想目標聚焦在憂國憂民、時政歷史、大國崛起、體制改革、大文化或大繁榮固然可貴,但是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一定要從簡單、容易的事情開始,比如,認真回答好知呼上的喜歡的一個問題,仔細寫作豆瓣上的一篇影評或書評,認真編製好自己出手的每一行程序代碼。


先做一個比較牛逼的事情,每個人在心裡上都有一個限度,一旦你某一次突破了這個限度,你會發現之後你仍然做的很好,比如說劉翔拿了奧運金牌,一旦突破了自己已有的限度,史冬鵬就一直是作為陪練的,之後的事情就不說了,非常喜歡雷磊的最後一句話。


少說,多思考,多行動,等到做出成績來了,自然不是問題,,,


有時候只是為了讓你更踏實的搬磚。所以你首先確認你是否的確眼高手低了


把手抬高 重要的不是你知道或看到什麼,而是你做到什麼。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赤裸裸的面對現實是第一步


以下內容來自baidu問答,我感覺內容很棒。

眼高手低者不能重用。現實中眼高手低的人常有,這種人老想著干大事,小事不屑於做,即使做了,感情上老大不情願,心理上也覺得不舒服受委屈,當然有這樣心態的人小事肯定是干不好,連小事都干不好的人,怎麼能幹大事呢?所以,對這種人千萬不要給他委以重任,如果委以重任,十有八九把事情做不成。想掃天下的人必須有掃天下的能力和心態,掃天下的能力和心態是通過持續性地掃一室而積累和培養出來的,整天只想掃天下而不想掃一室的人肯定沒有掃天下的能力和心態,不僅天下掃不了,而且一室也肯定掃不好。

舉一例子。童第周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生物胚胎實驗學家,懷著一腔的愛國熱情,於解放初期碾轉回到祖國,投入到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當中,然而文革期間遭受到衝擊,被勞動改造,不準搞研究,讓他打掃中科院的廁所。周總理一直惦記著這些老科學家,一天來到中科院看望童第周等,童第周正在打掃衛生,周總理髮現童第周負責打掃的兩個廁所衛生是最乾淨的,當即召開現場會議,周總理感慨地說:「童第周連搞廁所衛生都是世界一流的!」讚譽之情溢於言表。在那種動亂無奈的年代,童第周儘管不能實現自己科學報效祖國的理想,但在掃廁所的事情上,仍以科學的精神一絲不苟地掃好。

這裡還有一個很好的真實例子,事情發生在某一高層家屬宿舍樓,一個開電梯的年輕女孩,因相貌酷似某演員,因此招來不少的議論,大家乘坐電梯時,總是有意無意地說起她像女演員之事,說得多了,她便默不作聲。一天,下班高峰時間,擠在電梯里人們又開始談論起這件事情,有人說:「真的,你長得太像某某演員了,何不去試試演電影呢?」言外之意,開電梯委屈她了。這位姑娘終於忍不住開口說話了:「您說的那位演員我知道,她只多是位三流的演員,而我卻是一名一流的電梯工。」電梯里頓時鴉雀無聲,從此,乘坐電梯時再也沒有人議論此事了。

世間只要是合情合理合法之事,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用心去做,都能夠做到精細一流的水平,而且作為職場中無論在任何崗位做任何事情都應追求精細和一流。

再進一步研析,世界上無論任何難事大事都有做成功的可能,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首先是做事的心態。世界上再難的事情,再偉大的事情,無論多麼宏大的工程,都可分解成細小的具體事情,要想做成大事情,就必需把分解後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所以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開始做起,只有從一做起,才能做到二、做到三,才能最終做成功,不做一的人,永遠做不成二,也永遠不會做成功,不能做小事的人也不可能做成大事。

所以說,眼高手低的人關鍵是沒有做成功事情的心態,所以做任何事情浮躁,很難把事情做精做細,做成功。因此,對眼高手低之人,用之要慎重,輕易不要委任為重任。作為用人單位,有義務教育眼高手低之人,培養他們做小事的心態,把小事做漂亮做精緻的心態。一旦員工養成了有把小事作成功的習慣,那麼他們便有了做成大事的基本要素,只有如此,他們才可能做成大事。

當然,眼手二者還有另外三種組合:即眼高手高者、眼低手高者、眼低手低者。第一種眼高手高之人,這種人可以大用重用,然而這種人,尤其有年齡優勢的人往往用不長,因為外部的媚眼、鼓噪、誘惑很容易使其離開組織。這種人期盼的是更寬廣的舞台和順心的工作環境,所以,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容易產生一走了之的想法,因為這類人堅信世上「自有留爺處」,其實這類人到了新的「留爺處」時,未必就留得時間長。

第二種人,眼低手高之人,這種人屬於不自信的人,對這種眼低手高的不自信者最好給他們一直接操作性和執行性工作,有重要的工作時,讓其擔任輔佐性的角色,輔助主角完成工作,或者相對比較穩定且變化不大的工作讓其完成,當然,這中人也可以讓其獨立完成些比較細小的工作,這樣逐步培養其自信心,但是也不可培養過頭了,要注意把握度,過頭時,一是盲目自信,二是過高評價自己,容易跳槽離開。

第三種人,眼低手低之人,這種人一般有自知自明,讓其做些按部就班的工作,日常慣性的事務工作,作為一企業組織這樣的人也是有其發揮特長的地方,而不應簡單地處理。每一個人都有其發揮能力的時候,關鍵是做到人事相宜。


這應該是現在大學生的通病吧。

原來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可能會是這樣的。可經過幾次實習之後,覺得很多大學生的確是眼高手低。當然,我並沒有完全的否認了所有的。

可能,多經過幾次磨鍊就會發現自己有改變吧。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當接觸一新的行業時,試著從他們的角度和處事態度去做事。


知識加經驗並且去實踐得到反饋分析這就是一次進步的過程。

我們先來談談知識,什麼是知識。我這裡要說的知識就是廣義的理論知識,他是通過閱讀前人的總結,讀古人的二手資料,基於前人的實踐來分析總結出的一套方法論叫做知識,知識是每一次進步的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卻只是一個大流程的一小部分。因為知識也在不斷更新,在閱讀知識的同時也得不斷的提出問題和假設,更重要的是不要迷信權威人士寫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真理在正確的唱歌他是真理,在錯誤的場合就是牛糞。

我們再來談談經驗,何為經驗。為什麼我在這裡不用經歷2個字而用經驗來取而代之呢?因為經歷只是你親身體驗過觸摸過感受過的事情,你並沒有在這個程度加以總結。而你的經驗就是在經歷上加以總結分析的產物,所以經驗來源於知識高於知識,來源於經歷高於經歷的一個特殊的體驗。

實踐,實踐不是你以前干過的事情再干一遍,而是基於你之前的知識和經驗,做一件突破自己的難度更加高的事情。實踐是這幾個流程里難度最高,最有挑戰性的一項。雖然你有你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支撐你,但你做的畢竟是一件你之前都沒有做過的,對你個人相當困難的事。無論對你的心態還是肉體都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個實踐過程無論你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對個人而言都是意義極大的。因為很多人連走出第一步的勇氣都沒有。

反饋這一步是最核心的,如果你沒有反饋這一步,可以說之前的努力都前功盡棄,臨門一腳射歪了。為什麼?因為所有的之前的流程其實都是為了這一步而努力的,你每一次的實踐無論成敗,成功有成功的經驗,失敗有失敗的教訓。如果你不反饋不分析,下次還是繼續失敗,你永遠都不可能進步。

每當你完善自己都是一次進步,由量變到質變,當你完善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就會遇到一個里程碑式的自己。遇到最後一個里程碑的時候祝賀你成功了。當然了今年我也只有20歲,我並沒有達到局部成功,但是偶爾在幾件小事上獲得一些進展。以上是我個人總結出的一套方法論希望對大家有用。

我是一個20歲喜歡閱讀喜歡挑戰自己的年輕人


我也是哎。別多想多去做事吧。


不就是(吧啦吧啦),,這事兒簡單。簡單?這麼長時間還沒做好?!!!沒做好之前別再來吧啦吧啦。。。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教育 | 執行力 | 職業規劃 | 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