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註力:碎片化時代的自我提升之路
上次寫了篇文章,說的是現代我們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這不是鼓吹碎片化學習,而是覺得畢竟學總比不學的好。要是有其他方法可以保持專註,那將是更好的選擇。
經常有人會私下問我:如何保持專註,如何長達幾個小時專註於一件事情上?其實,人們的精力是有限的,不一定非要幾個小時保持專註,這個是可遇不可求的。能夠讓你保持專註的事情不需要你主動去訓練,比如看一本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或者是玩一場酣暢淋漓的電子遊戲。
所以要保持專註,先看看你要做什麼事情。這幾年心理學家米哈伊的《心流》成為了暢銷書,當你進入到了「心流」狀態的時候,自然也就十分專註。而這樣的事情一般是你感興趣的,有一定挑戰性,而挑戰了也能夠成功的。比如我身邊就長期放著一本《金融物理學》導論,這本書我就從來沒進入過心流狀態,只能用來裝X和催眠了。
一般來說,保持幾個小時的專註很困難,但在碎片化時間,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至少還是要保持25分鐘的專註時間。比如看一本書,進入心流的狀態,可能兩個小時一口氣看完。如果辦不到,那至少也要看完內容上聯繫緊密的幾個章節,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在這段時間裡,一定要強制自己。比如關掉自己的手機,找一個安靜無人打擾的環境。這一段時間內,就算覺得枯燥和乏味,哪怕是浪費時間也一定要堅持住。否則,你注意力轉移後的挫敗感,會讓你陷入到惡性循環中,更加無法做到專註。
除了要排除外部噪音的干擾,更重要是排除內部的噪音干擾。很多時候,我們點開手機,刷新朋友圈,其實並沒有任何消息的提示音,只是自己忍不住就去點開了而已。這和病態心理的強迫十分類似。
從認知上,我們必須告訴自己,其他的事情沒有啥大不了的,離開了你,沒有世界末日。你少刷點新聞和朋友圈,也不會錯過一筆幾百萬的大生意。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訓練來保持自己的專註。比如聽一首讓自己完全沉浸的音樂,具體哪首音樂因人而異。你可以採用單曲循環來播放,這個時候,你的大腦會呈現出阿爾法波。根據認知神經科學理論,這是人在放鬆和沉思的時候產生的腦電波。人的大腦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你越訓練它,就越容易讓自己進入到專註的狀態。
冥想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所以禪師們在進行冥想的時候,可以保持長達幾個小時專註。當然,這個過程中,並是說人就完全沒有雜念。當你產生雜念的時候,不要去急於批判,而是關注當下,把你的注意力放回到自己呼吸上。這就是正念。
這個不是玄學,而是被認知神經科學所認可的結論。當然,缺點是這些東西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產生效果。而冥想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稍微無聊了點。但我相信,你總能找到讓自己的專註的事情,然後用著個事情來訓練自己---當然我說的不是玩電子遊戲,這種簡單粗暴的刺激所起到的效果可能正好相反。
當我在查找這篇文章的支撐材料的時候,我瀏覽了無數個網頁,聽了幾首歌還看了幾個視頻,但是當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在半個小時內一氣呵成了,這就是長期訓練的結果,畢竟我們每天都要寫上幾千字。
作者為獨立投資人&心理諮詢師,歡迎關注我微信公眾號:jingji-xinli,了解更多經濟投資和個人成長話題。
回復「經濟學思維」,用經濟學思維思考這個世界。
回復「真愛」,還有小驚喜額。
推薦閱讀:
※數據分析的前途在哪? 職業發展之路?有什麼資格認證證書嗎?
※不用Office,這些工具一樣炫酷的辦公
※是不是做技術支持之前先做開發?
※怎樣經營個人的社交媒體,能夠不讓人厭煩,但是又能產生有效的互動?
※提升職場元認知:談談你想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