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茶事演變(上)

剛從日本回來幾天,文章也斷更一周,這周開始恢復每周一篇文章

微信的原創功能審核也通過了,以後有什麼感想,或者想讓我寫茶葉相關的文章都可以留言板留言,只要有時間,我都會盡量回答各個問題。

茶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句宋朝俚語,便可以體會到茶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茶不僅解渴、去膩,也可以提神、清心。從古到今,飲茶品茗,從帝王將相到販夫走卒,一直與生活息息相關。

歷代啜茶品茗的方式。從隋唐以前的葯飲、解渴式的飲法,一直到唐、宋講究細碾點啜,以至明清細煎慢泡的品飲,飲茶品茗的方式各有不同,茶器亦隨之更新,不同時代與地域都各有其獨特的品茗啜茶藝術。

這篇文章主要從,唐,宋,元,明,清來簡單梳理一下整個茶事的演變過程

唐:煎茶法

唐代法門寺出土茶具

煮茶為唐代的主要煮飲方式,風行於文人、僧道之間,在詩文中通常以煎茶稱之。《茶經》中就有一卷專論茶的煎煮操作方式,而現在日本的茶道源祖就是我們唐送的煎茶道和點茶道。

唐代煎茶法完整過程

第一步驟:備茶。首先炙烤餅茶,以「竹夾」夾茶餅到火上烘烤,然後儲放於「紙囊」是香味精氣不外泄。待餅茶晾涼後,以「碾」研磨成粉末,經「羅」篩濾,使末更細,再存於「合」內。(羅、盒,用羅篩出的茶末放在盒中蓋緊存放,把"則"(量器)也放在盒中。

第二步驟:煮水。以「鍑」(茶釜)盛水,置之於「風爐」之上煮沸。

唐代茶釜與風爐

第三步驟:投茶。加調味鹽及茶末煮茶,第一道沸水開時,依「鍑」內湯水之多寡,由「鹺簋」中取出適量的鹽花添入,用以調味。待第二道沸水開時,用「瓢」(柄勺)舀出一勺沸水置於一旁,一面「「竹夾」在鍑湯中心循環擊拂攪動,再以「則」(茶量)量末,對著鍑中心下茶末,頃刻,茶湯勢如奔濤濺沫,此為第三沸,此時取先前放在一旁的第二道沸水止沸,以做培育湯花之用。湯花即放下茶末之後,在沸水中所產生的現象。湯花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把瓠瓜(葫蘆)剖開製成,舀水工具。鹺簋(cuó guǐ ) ,裝鹽用。揭,用竹製成,是取鹽用的工具。)

第四步驟:分茶。前述至第三步驟,茶已烹煮完畢,將煮好的茶分酌於「碗」,茶碗專作飲茶之用,分茶時必須沫餑平均,至為嚴謹。

煮茶的操作程序中,如有茶渣濺沫,需使用一的茶器予以清理,例如「滌方」是貯污水容器,「滓方」是於貯茶沫、渣滓,「巾」用於擦拭茶漬。飲用的茶器一律置於「具列」之上,茶事完比則以「札」刷洗「鍑」,茶器清潔後收容於「都籃」。(滌方,盛洗滌的水和茶具。滓方,用來盛各種茶渣。巾,清潔茶具。具列,貯放陳列全部器物。都籃,因能裝下所有器具而得名


推薦閱讀:

對於天福茗茶 華祥苑等商家的茶葉品質,茶葉定價, 銷售模式有怎樣的看法?
求問圖中的三樣東西是什麼?材質分別是海黃,越黃,紫檀
生活不是詩和遠方的田野,而是眼前能觸摸的細節。
有哪些不知名但是很棒的茶葉?如何購買?
大目和李悟:因為愛,讓我們想在土地上流汗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