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幫自媒體賺錢這件事上,微博和頭條走在兩條不同的路上

錢就是正義

考慮到年底往往是各大平台公布自己今年成績以及下一年戰略目標的重要時間段,因此對各大公司來說,「說什麼」以及「怎麼說」已經成為一門藝術:

比如去年這個時候,企鵝號和今日頭條的負責人不約而同的在新榜的大會上了自己對短視頻的看好並宣布補貼計劃,而在不久之前的今日頭條內容大會上,張一鳴又開始張羅幫用戶漲粉絲這件事,更別提一個月前的騰訊的TPGC,要拿3個百億去打造內容開放平台這件事了。

看上去大家都拿出了幾十億到上百億的真金白銀補貼,但為什麼自媒體還是哭窮呢?我總結了三個原因:

一是僧多粥少,不夠大家分的;

二是這些錢的數額可能被誇大,或者過於「細水長流」;

三是這些錢的分配機制出現了問題,比如被做號黨鑽了漏洞。

但我覺得以上都不是核心問題,核心問題在於,在沒有真正探索出變現模式之前,絕大多數的自媒體都很難擺脫「依靠補貼過活」的現狀。

所以大家真的只能吃平台的「低保」嗎?不一定。微博就是一個例子。

在剛剛結束的V影響力峰會上,王高飛公布了微博2017年的成績以及2018年的願景,簡單來說,2017年通過微博賦能自媒體的收入超過207億元,而這個數字明年是希望超300億。在現場,高飛總還公布了接下來要拿30億補貼MCN機構的消息。

在現場王高飛總結了三個方向:

第一,我們將繼續做大微博,讓所有的自媒體受益於微博粉絲大盤增長的活力。第二,我們會繼續堅持基於優質內容的社交賦能,就是讓優質內容的創作者更容易得到賦能,讓粉絲更高的大V獲得更高的流量。第三,我們會繼續堅持基於社交方向的賦能。讓粉絲多的大V、讓粉絲黏性強的大V,擁有更多的變現機會和規模。

微博這個表態很明顯:堅持社交的大方向,堅持社交賦能,堅持讓自媒體賺到錢。

事實上,不論是V+會員,還是知識付費,亦或是效果廣告,包括網紅店導購,以社交起家的微博,開始全面開花的嘗試商業化變現,與此同時,微博的平台化戰略的持續推進的結果則是:不論是活躍度還是流量還是用戶時長,都開始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微博商業化的策略:垂直化+生態化

微博的商業化持續推進,想知道微博如何讓自媒體賺錢,首先要知道微博怎麼賺錢。

2017年,微博自媒體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廣告代言、電商、內容付費這三大領域,而三大塊對應的則是月閱讀量超過100億的19個垂直領域。

而在今年,這個梯隊又增加了6個,分別是遊戲、攝影、旅遊、時政、互聯網、情感。換句話說,這25個大品類,構成了微博多樣性和多元化的底色和基因。

事實上微博增長很大一部分還是因為頭部大V的貢獻:根據微博公布的數據顯示,頭部用戶閱讀量的增速已經達到了39%,這個增速超過了全站的增長速度,而頭部的主動互動量提升了36%,同時帶動了粉絲的被互動量提升了32%。

這意味著頭部賬號,包括大V依然是微博最為看中的社會化資產。

娛樂明星是微博的主要驅動力,但並非全部,在娛樂之外,還有大量垂直品類的大V,這些大V有的是諸如「科學家種太陽」這樣的科普大V,有的是像杜蕾斯這樣的知名藍V,還有包括一些傳統意義上的意見領袖,這些領域廣泛需求各異用戶樣本,組成了複雜多樣的變現需求。

正如營養師顧中一在演講中所說的那樣:「自己從醫院辭職全職出來做自媒體也考慮到變現的問題,硬廣有損底線,軟文消耗信任,諮詢則效率太低。」最後顧中一選擇了以知識付費的方法進行商業變現,在商業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同時,也沒有損害自己的品牌形象,想像很多人聽了應該會心有戚戚。

所以你就能明白了,微博的辦法是,讓這些大V選擇自己合適的變現方法進行變現。

比如在網紅導購這塊,微博和淘寶進行了打通,2017年通過紅人店主和內容導購實現的交易額187億左右,並且還在內測「微博內容導購平台」,除了原來的時尚和美妝之外,還會推出諸如母嬰、美食、旅遊這些適合垂直KOL博主快速的內容導購變現的品類。

與此同時,廣告也是微博發力的重點。比如現在微博正在發力的視頻廣告,已經確定了貼片、翻版、角標三種標準的廣告形式,並且分成比例也做到透明:平台和作者分別是45%和55%。

電商,廣告,知識付費,社群……不管你是大象公會還是咪蒙,換句話說,任何一個有自己個人IP和擅長領域的KOL,都能通過微博的商業變現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變現方法,這就是微博強調的生態。

王高飛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詞,那就是粉絲即訂戶的概念,什麼是訂戶,也就是突破了博主-粉絲的關係,變成了「內容-粉絲-用戶-變現」的粉絲經濟模式,在用戶通過信息流、個人主頁消費內容的同時,通過內容和產品機制幫助博主提升獲取粉絲的能力。

通過粉絲沉澱為忠實的用戶,這個用戶不再是光看你的微博,也有可能會買你的問答、成為你的V+會員、給你打賞,甚至通過你的微博櫥窗買衣服……正是基於社交關係的進一步沉澱,促進自身品牌力的養成,讓更多的用戶變成有消費行為的「訂戶」

舉例來講,科學領域博主@科學家種太陽 曾在微博晒圖,其單月V+會員流水達100萬,月新增會員超過3000人。2018年,V+會員計劃覆蓋2000個頭部作者,涉及20個領域,預計為自媒體帶來收入達5億元。

頭條VS微博,一個像淘寶,一個像京東

有人說頭條和微博長得越來越像了,某種意義上的確如此:微博在底部菜單欄加入了內容信息流,開始和頭條正面競爭,而頭條不但上線了「微頭條」直接剛微博,還要幫1000個粉絲完成百萬粉的計劃,進一步挑戰微博的社交關係鏈。

為什麼我說微博像淘寶,因為微博本質上是搭了一個檯子,每一位KOL好比不同的攤販,微博本身不參與交易,但它提供了買賣需要的不同工具和貨幣。

為什麼說今日頭條更像是京東自營?因為今日頭條依靠大量的補貼吸引內容創作者去平台上生產內容,最後通過CPC,CPM的方式完成商業變現,本質上是一種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的模式,和京東採購商品然後在自己平台銷售的模式一樣,用戶並沒有參與到整個商業變現的環節中來,你無非是躺在京東倉庫里的一件商品而已。

正如我之前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你通過廣告分成獲得的收入,可能連實際銷售價格的1/20都不到,為了不惹口水戰我就不貼圖了,否則有人又要發朋友圈了。

以及……

作為一個科技自媒體,最後我想說句話。這也是我在虎嗅作嗅活動上說過的:

機構媒體有錢有資本背後說不定還要人撐腰,因此有抗風險和抗壓能力,而自媒體沒有任何背景也沒有錢,在沒有廠商包養或者資本包養之前,最重要的,是考慮商業變現問題。

Old saying說「金錢即尊嚴,顏值即正義,才華即自由」,我說,錢就是尊嚴,錢就是正義,錢就是自由。這是我心裡話。


推薦閱讀:

#書摘#2016.7.29
自媒體在古代叫百家爭鳴,在現代叫萬家爭名
自媒體:內容創作者必須深究的幾個套路
咪蒙上過無數熱門,這一次竟然是因為宮頸癌

TAG:自媒体 | 微博 | 今日头条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