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槍打不透!鱗甲的防禦力有這麼猛?
鱗甲可以算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鎧甲了。鱗甲的出現很早,而且古代文明廣泛出現。這大概由於古人通過觀察帶有鱗片的動物從而獲得靈感,加上鱗甲製作相對簡單,於是大多數的古代文明都不約而同的發明了鱗甲。因此在古代各文明國度的軍隊中,都有鱗甲的出現。就連多穿亞麻制護甲的埃及、亞述等國的士兵,亦不排斥鱗甲。但這也導致究竟鱗甲最早是什麼文明發明的已經不可考了。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出現一種因以長方形甲片為主的甲胄。因該類甲片形似書札,所以又稱「札甲」。由該類甲片構成的甲被統稱為札甲。札甲從結構和防禦力上來看,和鱗甲非常接近,所以也可以認為是一種變形的鱗甲。
鱗甲相對於鎖甲來說,對鈍擊的防禦力顯然更好。鱗甲由於甲片大多有弧度,以及獨特的排列方式,一般來說可以向一個方向輕鬆彎折甚至捲起來,但是另一個方向可彎折角度就比較小。這樣其在對抗鈍擊的時候,顯然比鎖甲的防禦力更高。但是因為有一定的形變,同樣需要軟緩衝。
傳統的鱗甲,甚至於札甲,在東西方則出現了軟緩衝的不同穿著方式。西方的鱗甲大多是在一件串好的鱗甲裡面,穿著如同厚的棉襖一般的武裝衣。其好處是盔甲製作更簡單,只需要批量生產出甲片找人串起來即可。缺點自然是厚棉襖般的武裝衣顯然比較熱,而且對關節部位活動也有一點影響,穿脫起來比較費事。當然這種直接穿厚的緩衝衣物的結構,在中國的札甲中也有出現。
最後,在中國明代和清代比較流行的布面甲,則是選擇把軟緩衝放在外面,而甲片則放在內側。從甲片的結構來看,也可以算是鱗甲。其具體的製作方法是將採摘的棉花打濕,反覆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張這樣的棉片綴成很厚很實的棉布,兩層棉布之間是鐵甲,內外用銅釘固定。這種布面甲製作相對容易,且不像一些重型鎧甲一般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產。其對早期火器有很強的防護力。另外,對於鱗片類的甲胄來說,一大缺點是容易讓武器滑入甲片接縫、刺傷人體。布面甲提供的摩擦力可以減少這一缺陷。直接把鐵片釘在布上,也比用繩子穿起來更不容易損壞,而且相對較輕。
▲布面甲
國外還曾對札甲做過各種測試。比如匈牙利人嘗試復原的5至6世紀阿瓦爾人和匈人的札甲,然後用9mm魯格手槍對札甲進行了射擊。其結果是雖然甲片損壞,但是子彈不能穿透札甲。這意味著,受札甲保護的人,被手槍擊中,雖然盔甲有損壞但是並不會死。
既然連手槍都無法穿透鱗甲,那麼箭矢顯然也難以穿透。其對於刀劍類的劈砍顯然更不在話下。甚至於長槍的刺擊也會比較難以傷害到穿甲的人。所以,鱗甲類、特別是札甲類的鐵甲在戰場上是相當有防禦力的,更不可能出現在影視劇中那種一刀揮去,砍中鐵甲就立刻飆血倒地的情況。
另外,鱗甲最大的優點是只要更換掉損壞的甲片即可修復盔甲。且鱗甲方便上漆或是上油來防止盔甲生鏽,無論是修理還是維護都很方便。這點上來說,鱗甲就要比鎖甲方便很多。鎖甲環斷裂再更換就比較麻煩,小環散開後要找很久才能找到斷裂點,並且很難預防生鏽。一旦鎖子甲生鏽,只能扔進細沙中進行攪拌來進行除銹。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腦洞大開!一戰時期的美軍為了提升戰鬥力竟還去復原古代鎧甲?
※戰鬥民族祖先的「防彈衣」:羅斯人鎧甲的演變史
※歐洲板甲配件里的奇葩時尚:尖頭克拉科鞋、熊掌護足具、護陰甲
※歐洲人打戰都用鐵手套,為什麼中國鎧甲卻缺乏手部防護?
※想買一套萬元內的整套騎士盔甲哪裡可以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