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貓科普:手機簡訊的誕生和落幕,你還在用嗎?
準備感受如此古老的自己吧:第一條簡訊已經25歲了! 工程師尼爾·帕波沃斯(Neil Papworth)於1992年12月3日發送了第一封簡訊,當時他在電腦上寫下了「聖誕快樂」,並將其發送給沃達豐公司的總監理查德·賈維斯(Richard Jarvis)的手機。這是一個不溫不火的開始,但最終改變了整個技術領域甚至社會和社交規範。
由於手機網路本身(1992年的覆蓋範圍遠遠達不到普遍存在的程度)以及按鍵是給撥號而不是鍵入字母而設計的手機,手機簡訊(SMS)花了很長時間才得到廣泛採用。但是智能手機的時代到了。僅在美國,SMS消息量就從2006年的每月125億條激增至一年後的450億條。到2017年6月,全國有7810億條信息在傳遞。信息傳遞突然變得如此簡單,SMS蓄勢待發,正在等待利用新發現的自由來做出更大的變革。
毫無疑問,發簡訊已經影響了多年以來的溝通。發手機簡訊曾經被認為是罕見、甚至是粗魯的行為,而現在通常是交流的第一選擇:試想現在當有人不發簡訊而直接打電話給你,你會不會覺得被打擾了?因此,通過簡訊來查看服務是完全常見的,無論是訂餐還是獲取音樂推薦。 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最早140個字元的限制(在今年11月剛剛解除)就是圍繞SMS的160個字元的最大上限建立的,以便在移動互聯網廣泛可用之前的一個時代能夠用SMS推出推文。簡訊的效果並不總是正面的(例如,他們已經促成了垃圾郵件和騷擾信息),但是很明顯,科技沒有回頭路可走。
現在的問題是SMS是否有一個健康的長期未來。智能手機和無處不在的移動互聯網接入的結合導致消息服務和社交網路的爆炸式增長。截至7月份,手機社交軟體WhatsApp本身每天提供了550億條消息(微信大約每天為400億條文字信息、70億條語音信息和2億多語音或視頻聊天),這還不包括臉書消息(Facebook Messenger),蘋果的iMessage或谷歌的環聊等其他重量級社交信息軟體的統計。手機簡訊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對於那些無法使用智能手機或者不能在可靠、實惠的移動數據中生活的人來說,這是最實用的選擇。然而,隨著人們轉向更加複雜的技術,SMS將完全有可能走上GSM的道路,逐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
推薦閱讀:
※用 iMessage 的時候,如果我打開了網路,對方沒打開,這怎麼算?算正常簡訊還是算 iMessage?
※你能編一條所有人都會回的簡訊嗎?
※怎麼看中國移動不接受低分評價的行為?
※簡訊禮儀有哪些?
※為什麼有人會過幾天才回復簡訊呢?
TAG: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