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中方寸間,掌心中國美
中國人對「美」有本能的執著,拿到什麼,都忍不住要捋起袖子將它琢磨切磋得好看。外國人遠渡重洋進貢的鼻煙瓶,中國人嫌單調,將它們改造成屬於自己的藝術。有些物品的故鄉在遙遠的別處,最後卻在異鄉獲得了新生。從平平無奇到巧奪天工,這就是鼻煙壺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生命蛻變。
如果不是親眼看見,我們很難想像萬丈江山就藏納在這個巴掌大的玻璃壺裡。崇山依舊險峻,古木依舊蔥蘢,尺寸的收縮絲毫沒有損蝕本應大筆鋪張的國畫之美。內畫家用纖毫畢現的神妙筆觸,將水墨畫的精深意境全部收納到了這個盈寸天地里。
內畫鼻煙壺也稱內畫壺。在中國,先於鼻煙壺出現的是舶來品鼻煙瓶。西方人向萬曆皇帝進貢鼻煙的時候,用大小兩種四方玻璃瓶裝著,瓶身外描著金花,時人稱之為「大金花」和「小金花」。這造型平平無奇的玻璃瓶,也許料不到自己在200多年後,會以內畫鼻煙壺的驚艷容貌迎來新生──中國就是這樣一片能化庸常為神奇的土地。
內畫壺的製作,一般是在水晶壺、透明或半透明的素玻璃壺內,用特製的彎頭竹筆,蘸取墨汁或顏料,從小口伸入瓶里,在內壁上反向作畫。由於玻璃瓶內壁光滑,著色難度大,所以在作畫之前,首先要將金剛砂或鐵砂摻水灌入壺中反覆搖晃,這個過程趣稱為「串膛」或「涮里」。
當內壁磨成毛玻璃之後,著色變得方便,顏料蘸於其上還會產生類似墨染宣紙的效果,與通透朦朧的內壁相映襯,如夢似幻。
畫師需要「正視反畫」,即是一手握壺,一手用筆在壺內反向描繪,這樣人們才能在外部看到正向的畫像。諸多限制之下,如果沒有對筆線條觸的精準控制、對構圖意境的胸有成竹,要想在鼻煙壺的盈寸心房中巧筆風流,創作出毫不遜色於紙絹之上的精妙書畫,說是「難於上青天」,實在不為過。
有的內畫壺裡藏了故事,筆筆令人入戲:一位藍衣老者騎著黑驢,紅衣書童緊隨其後,一驢一人邁著碎步,踩在白雪上嘎吱嘎吱的聲音彷彿在壺中迴響;有的內畫壺藏了一個大自然,山水縈繞,花木搖曳,動物奔騰,滿壺的生命力幾近噴薄。更有精絕的肖像鼻煙壺,畫中人一顰一笑,纖毫畢現,恍如立於觀者眼前。
將千年的翰墨丹青微縮在鼻煙壺的寸天厘地之中,註定是一場藝術歷險。創作內畫,空間的限制以及作畫方向顛倒,是兩個主要的難題。揮毫作畫本應是酣暢淋漓的事,但內畫卻要求畫師的手指和筆桿在僅容一豆的空間內騰挪,如同針尖跳舞,極其考驗畫師的耐性與膽識。
水墨藝術本是生於紙絹的,中國人卻藝高膽大,將它移植到圓潤的玻璃壺中。工筆寫意從紙上躍起,千尺揮灑濃縮為掌心精華,廣闊天地被精心收納在壺心的一筆一畫裡頭。中國藝術家用內畫神技,讓初時平凡到極的鼻煙壺成為極致美的化身,這樣的美物,才足以裝載中國人所有的藝術想像。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更多精彩內容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參遇],我在那裡等你哦~
往期精彩:
非遺篇
參遇話非遺(十三)|這樣的蛋蛋,一隻足矣……
參遇話非遺(十二)|小身子,大學問,中國皮影製作技藝
參遇話非遺(十一)|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內附製作教程)
參遇話非遺(十)|永不凋謝的美麗——老北京絹花(內附製作教程)
參遇話非遺(九)|范冰冰的新娘娃娃跟這個比起來簡直弱爆了……
……
竹雕篇
參遇竹雕篇——竹雕歷史
參遇竹雕篇——竹雕流派
參遇竹雕篇——竹雕常見技法
參遇竹雕篇——竹雕的題材和用途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這幅橙子素描?
※为什么阳光下,人体明暗交界线附近的饱和度比较高呢?
※繪畫天賦不是人人都有但你可以後天訓練得到——寫生,創作中如何快速的畫出人物動態(談談速寫)
※現在的日漫角色的手部繪製糟糕嗎?
※畫到一個階段後應該做哪些學習繼續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