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辭帝都君歸故,可能俱是不如人。

羅隱這個人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提到一首詩,想必所有的讀者都耳熟能詳。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首詩相當有諷刺意味,寫的是蜜蜂,但隱喻的卻是勞動人民。工蜂因為本能將自己采來的蜜貢獻給蜂后,這本來已經是個令人惋惜的故事了,但養蜂人的介入讓這個故事更加悲傷。蜜蜂是靠本能存活的低等動物,但高等動物人類的養蜂人又是誰呢?

喜歡寫諷刺文章的人通常都不招領導們喜歡,羅隱也是吃了這個虧。

他生活在晚唐,26歲從浙江老家到長安,開始考科舉。

一考不中,再考不中,連續考了7年,還是沒中。他很有才氣,就連當時的宰相鄭畋和李蔚都很欣賞他,但考官們卻不喜歡他辛辣的批評文風,所以不讓他考上。羅隱於是就暫時不考了,在長安寫了一本書,叫《饞書》。

《饞書》奠定了羅隱唐朝魯迅的地位。當然,這種說法未免有點怪,因為分明是羅隱在前,魯迅在後。而魯迅也對《饞書》有自己的評價。在《小品文的危機》一文中魯迅寫道:「唐末詩風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輝。但羅隱的《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其實魯迅的文章也是如此,每個字都直指國人的劣根性和統治階級的虛偽殘暴,所以他倆並稱倒也很合適。

《饞書》中最有名的一篇應該是《英雄之言》:

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故人亦然。夫盜亦人也,冠屨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節,不常其性耳。視玉帛而取之者,則曰牽於寒餓;視家國而取之者,則曰救彼塗炭。牽於寒餓者,無得而言矣。救彼塗炭者,則宜以百姓心為心。而西劉則曰:「居宜如是」,楚籍則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無退遜之心、正廉之節,蓋以視其靡曼驕崇,然後生其謀耳。為英雄者猶若是,況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為人所窺者,鮮也。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物品之所以有隱藏不露的,是為了防備盜賊。所以人也是一樣。

盜賊也是人,同樣要戴帽穿靴,同樣要穿著衣服。他們與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讓的心與正直不貪的品格,這種美好的本性不能長久保持不變罷了。

看見財寶就要竊取的,說我這是出於寒冷飢餓;看見國家就要竊取的,說我這是拯救百姓的困苦。出於寒冷飢餓原因的人,不用去多說;拯救百姓困苦的人,應該以百姓的心為心。

但是漢高祖劉邦卻說:「我的住室應該像秦始皇這樣。」楚霸王項羽也說:「秦始皇可以取而代之。」

想來他們並不是沒有安分忍讓的心與正直不貪的品格,可能是因為看到了秦皇的奢華尊貴,然後產生了取而居之與取而代之的想法。像他們這樣的英雄尚且如此,何況普通的人呢?因此說高大的宮室與放縱的遊樂,卻不被人們所羨慕覬覦,那是太少了。

羅隱把開國帝王比作竊國之人,這種對統治階級毫不留情的諷刺使得他難以在仕途上有什麼發展。《饞書》出版之後幾乎就是斷送了羅隱的政治生命,所以他的好友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羅隱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

羅隱一直認為自己考不上功名不是因為自己才華不夠,而是因為官場、科場太黑暗,於是又寫了一首《黃河》來嘲諷: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崑崙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第一句,「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阿膠,藥名,據說將其投入濁水,可使濁水變清。羅隱卻說不要把阿膠倒進黃河裡了,黃河之所以渾濁是有天意的,怎麼也明不了了。暗諷當時政治黑暗,並且毫無改變的希望。

第二句,「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崑崙便不清」,

解在這裡是能的意思。羅隱說,黃河之所以能直通天上,是因為它「曲」;河水在源頭處,就已經渾濁不堪。這裡的小常識錯誤,黃河其實並非出自崑崙,但羅隱故意妄言,讓詩意更加激烈。這兩句表面說黃河,其實暗指當時朝政不清,平民想要地位上升,需要使用不正當(曲)的手段。

第三句,「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這裡用了一個典故:漢高祖劉邦做了皇帝之後和功臣們約定,要等到黃河變得像衣帶那麼小的時候,功臣家族的爵位才會失去,意思也就是永遠不會失去。羅隱在這裡痛批政治卡位現象,既得利益集團牢牢把控政治資源,普通人沒有上位的機會。而「仙人占斗客槎輕」這一句則是用仙人比喻當權者。占斗,指的是用步法導出星辰的方位。總體的意思就是,那些攀附權貴之人紛紛得以飛黃騰達。

最後一句,「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民間有一句諺語,「黃河清,聖人出」,只有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黃河才會清。但羅隱很悲觀,他覺得按照現在的情況,三千年後都不必勞駕黃河來報太平了,因為河水不可能會清。

這種詩要是在清朝寫,羅隱的頭恐怕早就被砍了。即使是在晚唐,寫這樣的詩也是需要不少勇氣的。但自古以來,官場就不需要這樣的「憤青」,所以羅隱不第,也大概是活該。

羅隱還有一首詠雪的詩在最近比較能引發大家的共鳴,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同樣是在首都,「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流傳了一千多年,而很多關於「帝都有低端,房租不宜漲」的文章已經404了。

當然,才子自然是離不開佳人的,羅隱和一位叫雲英的佳人也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十上不第」之後,羅隱離開長安回老家,路過江西鍾陵,碰到了十多年前的故人——歌姬雲英。羅隱看她仍隸名樂籍,未脫風塵,不勝感慨。而雲英更是驚詫:「怎麼羅秀才還是布衣?」羅隱便寫了這首詩贈她:

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最後這句成了自嘲的千古名句。而這些天離開北京的人們大概也要互相安慰:

我辭帝都君歸故,可能俱是不如人。

推薦閱讀:

效率君,你有沒有那種網站?|效率君問答第一期
為什麼說「網賺」是灰色行業?
6G 會是什麼水平?
攝影師這個職業會不會消失?

TAG:古诗 | 互联网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