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星計時陣引力波探等6大天文開放課題將獲資助
剛剛,正在雲南大理召開的中國虛擬天文台與天文信息學2017年學術年會上,國家天文台-阿里雲天文大數據聯合研究中心主任、阿里雲政務雲技術總監張戈宣布了「國家天文台-阿里雲天文大數據聯合研究中心開放課題徵集活動」的評審結果。經過公開徵集、同行通訊評議、專家會議評審等環節,下面6個項目將獲得資助。
雲計算加速脈衝星計時陣引力波探
基於 LAMOST 中解析度巡天數據
確定海量恆星近二十種元素的丰度
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施建榮博士團隊,藉助阿里雲的計算和存儲能力,構建一套理論模板光譜和計算程序,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 將獲取的數百萬中解析度恆星光譜,確定這些恆星表面近二十種元素的丰度,通過高維度的化學標籤對銀河系內數以百萬計的恆星進行分類,揭示銀河系整體的起源和演化進程。
黑洞吸積的風與噴流的廣義相對論
磁流體力學數值模擬
上海天文台研究員、上海天文台學術委員會主任袁峰博士團隊,將運用最新的廣義相對論框架下的三維磁流體動力學數值模擬程序ATHENA++研究旋轉黑洞情況下的風和噴流,基於模擬數據、運用軌跡線方法計算風和噴流的物理性質,為活動星系核反饋研究提供重要約束。
基於LAMOST 和GAIA 的移動星群研究
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趙景昆博士團隊,將在阿里雲的平台上,利用LAMOST的海量恆星光譜數據和歐洲空間局蓋婭衛星觀測資料進行移動星群的探測,通過對已知移動星群成員星的金屬丰度、色球活動分析,來確定它們的形成機制,加深我們對銀河系的結構、形成和演化的理解。
雲環境下射電干涉陣海量數據處理
框架關鍵技術研究
廣州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雙聘教授王鋒博士團隊,以滿足未來平方千米天線陣(SKA)超大規模數據處理為目標,通過明安圖太陽射電日像儀(MUSER)和天籟計劃已有的海量數據研究阿里雲平台下射電干涉陣超大規模數據處理與分析的關鍵技術。
基於天文大數據研究類太陽恆星磁場
活動特徵
國家天文台副研究員賀晗博士團隊,利用開普勒空間望遠鏡和LAMOST的海量天文數據,研究類太陽恆星的磁場活動特徵,分析類太陽恆星光球、色球和耀斑活動的相互聯繫及其與太陽磁場活動的共性和差異。
這些前沿課題的開展將為雲計算時代的數據密集型天文學研究起到重要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國家天文台-阿里雲天文大數據聯合研究中心冠名博士後」評審結果也同時揭曉,畢業於Turku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的Sarah Ann Bird博士以及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常江博士將在本計劃資助下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7-11-30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虛擬天文台」
原文
更多技術乾貨敬請關注云棲社區知乎機構號:阿里云云棲社區 - 知乎
推薦閱讀:
※Python數據分析之pandas初體驗
※函數式編程對數據處理、機器學習等工作有什麼意義?
※處理金融數據為什麼要對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