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志願者徐聰聰:支教圓了籃球夢 活成電影里的人

粉筆畫在牆上的「籃筐」,泥濘不平的土路,趕不盡的蚊子,晚上脫鞋時滿載的沙子……當徐聰聰來到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時,即使心裡打過預防針,也依然被眼前的環境給了一個狠狠的下馬威。

20歲念大三的聰聰,在大多數同齡人依然窩在寢室看美劇煲電話粥的時候,成為了姚基金希望小學的籃球志願者,拎著一個旅行包,開始了他「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有什麼」的支教之旅。

從最初「城裡來的大學生」到離開時孩子口中「帥帥的徐老師」,聰聰和樂土小學的孩子們僅僅四個月的緣分,卻成為了「改變一生」的羈絆。他的故事甚至被拍成了微電影《星空下的籃架》,以影像方式留存下來,感動著更多的人。

「是尊嚴吧」,談及體育帶來最大的改變,聰聰口吻里透著少有的成熟,「體育面前人與人真的是公平的,真誠、自信、陽光、團結,這都是體育教會我們的」。他突然又補了一句,「對,還有一個改變,我晒黑了」,說完被自己逗樂,笑出了聲。

「知道大多孩子是留守兒童後,總想做點什麼」

90後獨生子女們,在社會總被冠以「被溺愛一代」的名號,缺乏責任感、沒有目標計劃、懶癌拖延症晚期這些標籤,從最初的抗拒,最終竟被這個人群接受並開始了自黑。但偶爾,徐聰聰會想反問一句,「我真的就這樣了嗎」。自幼從喜歡NBA,喜歡籃球而最終選擇了「體育教育」專業的聰聰,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里,為自己心愛的籃球做點什麼。而即使走出這一步,甚至在報名參加姚基金希望小學志願者選拔後,質疑也從未停止。聰聰回想起最初的猶豫,「一開始聽到『支教』,大部分人都會抗拒,現在的我們不會選擇艱苦的生活」。姚明回想起在希望小學的經歷,也感慨著,「連上廁所都沒有合適的地方,一般找一個坑就湊合了。」

他所謂的「艱苦」二字,簡化了太多。另一位志願者回憶著「第一次參加支教,還是大二的學生,住的房間特別悶熱,見過了這輩子最大的蚊子和蜘蛛,飲食也極其不適應。可是想想當地的孩子,他們要在這種環境下生活六年甚至更久,而老師們幾乎一生要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卻沒聽過一句抱怨。」

相似地,真正讓聰聰下定決心的,也是了解了這些孩子之後,「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聰聰說著,頓了一下,「你想過嗎,只要花一點時間陪他們,也許就能讓他們的童年不一樣了,我想在我力所能及範圍里,把我會的東西教給他們」。他有些害羞地咳了一下,「事實證明這是對的啊,我們現在也都經常聯繫。真的,現在回想,幸好我做了這個決定。」

一路長大,我們在小時候總聽見一句話,「力所能及的事」,但漸漸長大,才會發現,能去做並敢於做「力所能及的事」,是一種多麼了不起的力量。

「我不能打籃球,要照顧弟弟妹妹」

最近,一句話在朋友圈悄然走紅,「請相信,總有人過著你想像不到的生活」。在我們刷劇看球,剁手收快遞的時候,你可能很難想像,樂土小學的子怡竟差點因為做家務,而放棄籃球。

「子怡爸爸在外打工,媽媽也常做零活,作為家裡仨孩子的老大,她像是半大的家長」,難掩語氣中的心疼,聰聰說起了這個堅強女孩的故事。「她非常有天賦,進步快技術也好,但經常沒法參加訓練,因為要回家照顧弟弟妹妹,做飯洗碗洗衣服等等,我只問了她一句,『喜不喜歡籃球』,她什麼也沒說,安靜地哭了」。

如果沒有聰聰,她的童年或許從來不會來,而聰聰卻耐心地等著她每次做完家事,再回到隊伍里來繼續訓練,看著她在場上肆意地笑,揮灑著汗水。「我會一直記得那一天。那場決定了全國大賽資格的比賽里,子怡下半場連得10分,一人撐起了全隊」聰聰語氣滿溢著驕傲,「她後來打了2015姚明慈善賽,還因此被縣支書送去了縣城上學,這後來的一切,誰能想像到呢」。

我聽著,心裡升騰起一股感動,頓時有點語塞。「現在才初二的她已經當上了籃球隊長,要知道校隊里還有高中生呢,厲不厲害?前幾天她還在qq上跟我說,又打了新的比賽,希望我能去看看」,這份羈絆,這份成為子怡籃球啟蒙人的自豪,大概便是聰聰堅持下來的理由吧。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聰聰隊的小胖,才五年級就有將近一米八,是當中鋒的好苗子。然而,大多數老師卻判斷孩子智力有問題。「其實真的了解了他後,他只是大大咧咧地單純簡單而已」,聰聰思考了下,「對,就特別像櫻木花道,總在笑,簡單直接,但是心特別善良。他學會了所有的內線技術,腳步等等,又特別能吃苦從不喊累,最後成為了我們當家球星,每場都會面臨2-3人的包夾,誰能想像到,那個最初有點傻傻的孩子,最後竟成為了球隊基石呢」。

「最重要的捐贈不是金錢,而是時間」

「姚基金希望小學最大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農村地區的體育教育,更是想告訴社會,最重要的捐贈物資不是金錢,而是時間,」面對騰訊體育,姚明曾說下讓人深思的一番話,「作為一名志願者,投入到這項事業中的時候,才是最有價值的。時間是唯一一個人人平等的資源」。

另一位志願謝紹強也分享了支教中印象最深的瞬間,「『老師你還會回來嗎?』,就因為這一句話,我已經連續三年再做志願者了。他們的那種期待和渴望,會讓你沒辦法拒絕」。

「過年的時候還回去陪他們了」更令聰聰感動的,除了那段回憶,還有之後每次見到他們的陪伴。「我那時帶小胖來我們學校,吃好吃的,一起去澡堂,他現在已經去了體校了,正經瘦了不少呢」。

在對話中,你可以感受到這群志願者比同齡人更加成熟,他們有責任感,堅強,關心身邊每一個人,不會把生命中的一切當成應得的,這份成長,大概是他們從支教中獲得的,並且將受益終生的經驗。

但當然,也會從他們身上看到偶爾的孩子氣。「那一年暑假,正好是騎士打勇士,我們在周末加練時,會找個教室看直播,」徐聰聰手舞足蹈地回憶著,「如果沒有直播的話,我會放一些姚明和其他球員的集錦。我自己是科蜜,看了那麼多錄像之後,也有孩子被我傳染了,特別高興。當然,還會看詹姆斯、鄧肯和艾弗森這些球星的集錦,孩子們也慢慢的有了自己喜歡的球星,成為了球迷。」

這種對人生的改變,是相互的。當我們把「支教生活改變了什麼」拋給孩子時,一位小男孩揚起稚嫩地臉驕傲地說「我以前總調皮搗蛋,但後來老師說,不按時完成作業,就不能訓練了。我現在上課比以前端正多了,這次考試比以前高了27分呢。」他那一刻臉上的微笑,是無價的。

孩子總會教會我們一些事情,有些時候,不要因為「力所能及」或「微不足道」而忽略。如果每個人都能拿出一點時間,真正為孩子做點什麼,他們的未來才真的會是彩色的吧,你們覺得呢?

結語

第一次看見聰聰,已經是三年前了。彼時的他還顯得青澀,在鏡頭面前有點閃躲,只有談起孩子的時候才露出寵溺的微笑。

三年前的採訪結束後,他和小孩子們玩鬧起來,姚明在一旁輕輕笑著,沒有打擾。那幅畫面一直印在我心上,溫暖純凈。

三年間,他早已大學畢業,從事起籃球相關的工作,成為了「圈內人」。朋友圈裡總看見他打扮地酷酷的,穿著喜歡的球鞋,出現在各座城市、各個球場……然而不變的,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的他和孩子們的照片,三年如一。照片里,他的笑容依然寵溺,眼裡依然滿是真誠。

採訪中,他總說起「體育對他的改變」,而我看見的,更多的是他得以保持的那份「不變」。那是一份比成熟、世故、圓滑更為難得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曾好奇地問起,不知怎麼的總覺得你和三年前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困惑著撓撓頭,回了句,大概是因為那些孩子吧,隨即靦腆地笑開了。

那一瞬間,突然心底萌生一絲感謝,能夠得以見證他的這三年,見證他不變的這份童趣真誠,可真好啊。


推薦閱讀:

朋友們:你們願為體育夢想付出多少?
怎樣成為一個優秀的出版編輯?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曾老師真的快樂嗎?
寫在開頭的一些話
最近為理想,你做了哪些計劃?

TAG:篮球 | 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