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控指南,六成靠內控解決內鬼,跟著真實消費場景走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真實的消費場景,就夠了嗎?

——瓜姐

消費金融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分期,二是現金貸。從去年開始,不斷有消費金融公司提出:「風控應該跟著場景走,知道資金用途,風控更容易」。然而,這種模式實踐的同時也混進了許多套現者和騙貸者,從中吸食紅利。

那麼,作為消費金融公司要如何保證底層人員不會和騙貸者串聯?六成的風控其實都來自內控,在消費金融火熱的當下,所有的線下消費場景模式,都面臨著底層人員與騙貸者勾結的問題。

在利益面前 線下場景很容易被鑽空子

去年開始,互聯網化的「線下場景+分期」變得火熱,被激活的線下場景也頗多,如醫美、培訓、家裝、租房等。其中最具帶代表性的就是「捷信」的駐店模式。捷信讓信貸員駐紮在手機店中,有顧客來買手機,就給他推薦「分期」。

用戶去店鋪消費的時候,店員會告訴他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或下載APP,在線上申請分期。「我們的風控,肯定比現金貸更好做」,某風控負責人在一次峰會上,講述行業迅速崛起的核心原因——現金貸不知道用戶將錢花在哪裡,而場景分期,卻直接將錢打給店鋪和機構,「風控當然更安全」。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套邏輯無懈可擊。但他們忽視了一個關鍵環節,就是線下勾結。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利益就如藕絲,讓各方曖昧不清,牽扯得綿延不絕。

藉助合作商戶來核實消費場景和資金用途是合乎邏輯的,但實踐中也時有不法商戶聯合用戶騙貸的情況發生。比如前一陣深陷輿論泥沼的百度教育貸,合作商戶騙取學員信息申請貸款後跑路,而學員則背負一身債務,平台也因此承擔違約壞賬的風險。

在利益面前,完全授權合作商戶操作貸款申請非常容易被鑽空子,因此百度教育貸在經歷風波之後,嚴把合作機構質量。

防範風險 做好信息披露是關鍵

今年一季度以來,小牛資本也被不斷爆出高層人事變換,資產端又發生員工「離職潮」。人事的動蕩也衝擊著職業底線,大量小牛分期員工在離職之前,與商戶、中介聯手騙貸,做出了瘋狂的最後一搏,與商戶、中介聯手騙貸。

離職前,銷售都會主動聯繫中介準備人,套完現立馬辦離職。剛開始在小牛辦手機分期甚至不需要對手機串碼進行拍照驗證,套現特別容易。雖然後面要求拍串碼照片進行驗證了,但也只能對初級的銷售起防範作用。這一場騙貸狂歡,要買單的,當然不只是被騙去貸款的人,放貸機構也會為此付出利益和名聲的代價。

其實小牛資本忽略了企業內控中最重要一點——人性,人性總是有著多面性的,而企業的本質其實就是暫時性利益聯合體。所以,內控要做的就是對於人性的風險管理,消除員工的意願和機會是風險管理的根本。

那麼,一個企業在做內控的時候,需要依據的標準便是KPI考核。但是對於這個標準過低、過高都不合適。過低便可能帶來易主的問題,過高則可能會帶來其他風險。KPI所到之處,的確有立竿見影之效。但有了KPI不等於消除一切風險,關鍵還是要看執行效果。更何況,KPI的制定過程本身也充滿了博弈與權衡。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那便是披露。信息披露的前提條件是要判斷當前的市場是否理性,通過充分的披露可以讓投資者自行決斷。但是現在的一些企業都傾向於報喜不報憂,向公眾、投資人展示好的消息,對於不好的消息則盡量隱瞞。畢竟任何披露都會帶來經濟後果,任何事情都有成本。信息披露最終將決定公司的財務、利潤、收益。因為,披露之後,市場,消費者,監管層都會有新的解讀。

說到底,想要化解這場消費金融公司的騙貸危機,企業還需得對內控有個清醒認知,擺正內控的位置,不應把內控視為靈丹妙藥,而是應該把內控視為日常所需完成的工作。作為消費金融公司,不能等到病入膏肓時再想解決的辦法,而是應當防患於未然。

本文來自公眾號:瓜姐講堂,carguagua,歡迎交流。


推薦閱讀:

狐狸金服CRO范學紅:以科技打造汽車全鏈金融 | 金融高管會
汽車金融萬億風口,為何P2P平台僅能喝口湯
汽車金融輕資產模式窮途陌路,往重發展才是出路

TAG:汽车金融 | 风险控制 | 消费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