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恩「視覺行為」設計案例】要說城市形象設計,這回韓國人走前面去了

2015-03-22 李驥 狐狸獵手

昨天萬能的朋友圈裡看到這個圖:北京市政井蓋變成了背包,背身上有一種忍者神龜的風範兒。是為平民的幽默感。

這倒讓我想起了在一份PDF里看見的另外幾個井蓋:

這份PDF是荷蘭設計師Michel de Boer提供的城市形象設計的案例,這幾個井蓋只是諸多公用設施設計中的一個演示。但井蓋上的設計元素卻大有名堂 --- 那些呈弧線型分布的小點點,其實是Unjeong城市形象設計概念(或稱「視覺行為」體系)的一種應用而已。

那麼這個所謂「24層旋轉圖形」的視覺行為概念又是哪裡來的呢?這要從Unjeong城市形象的策略思考說起。

Unjeong是漢城邊上的一個人口僅有12萬人的小城市,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它的中文名字是「雲井」還是「雲亭」。因為是個新建的城市,Unjeong城市規劃井然有序,擁有「綠色、藍色、文化、人文和城市」五大主題的片區,同時具有非常出色的生態環境。授命為城市創造一套視覺識別體系的Michel團隊,首先開始思考的,是城市的個性:

由此他們提出「Natural Smartness」(自然的聰慧)這樣一個概念,試圖抓住這個城市獨有的一種柔性的性格。設計團隊同時界定了城市的「用戶」(有意思的概念,我們每個人不都在「使用」我們的城市嗎?),包括居民、訪客、機構、企業和媒體,同時從他們的需求,界定「生活、工作、玩樂、聯接、提升、學習、健康」等一系列體驗需求,最終確定了一個叫做「Harmonious Complexity」(和諧相處的複雜性)的設計主旨和核心概念。而設計師所找到的完美體現「和諧與複雜」相融的文化原型,正是這種韓國的古羅盤:

從這些層層疊疊排布的細微圖形出發,設計師找到了城市整體視覺形象的核心「圖譜」:

源發於羅盤的平面圖形疏密有致、型態多元,因此為視覺應用提供了寬廣的可能:

但城市所提供的體驗空間,完全不限於目力所及的視覺表達。實際上五感所至,都有視覺行為施展的空間。尤其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設計師為城市環境和公用設施所規定的「姿態語法」:

經常說「設計語言」,其實沒有「語法」是不能構成「語言」的。按這樣的「語法」,設計師完成了燈光、座椅、遮蔽體、街道、人行道、公用設施、標示等各種型態的設計規範,其中也包括上面秀的那幾隻井蓋的設計。

沒錯,這已經是實景圖片。Unjeong的城市設計項目據說已全部進入實施階段,這個小城市的市民已經在享受設計為他們的城市生活所帶來的新的價值。而這一項目後面的大腦Michel de Boer,也在韓國一舉成名,現在正以首席創意顧問的身份,為韓國政府創造其新的政府形象系統。

和Michel聊到這個案例,我其實最感慨的,不是Michel和他的團隊的創造能力,反而是韓國政府機構的遠見和創新思維。在他們旁邊的這個泱泱大國,在我們身處其中的,充滿了「奇奇怪怪」建築的城市裡,我們極少看到以人為中心的城市整體規劃,更沒有聽過全球最新銳的視覺形象設計滲透到我們的城市生活之中。最後只剩下普通平民背一隻「北京市政」的井蓋包聊以自嘲一下。

對了,那天聊到井蓋,聽說國家說了,今後的井蓋不會是鐵的了,因為它們總是被偷。我希望不管什麼新材質的井蓋出來,他們能哪怕稍微用一點心思在設計上,因為我們身邊「丑不忍睹」的東西已經不能再多了。



推薦閱讀:

越來越多的建築師不滿現在的工作狀態與薪資待遇,那麼建築師轉行能做什麼?
5分鐘做軸測圖式小房間
你感覺平常用的文具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
現在通用的關機鍵圖標,最早出自誰之手?

TAG:设计 | 城市设计 | 视觉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