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刑罰觀

人的觀念總是會變化的,直到完全說服自己,不再改變。

年輕時少不經事,也相信文藝老中青筆下的世風日下,也堅信亂世就要用重典,嚴刑峻法才能得盛世太平,恨不得這也死刑那也死刑。

後來略微系統地學習了下法律知識,才知道刑罰和刑法都是不能亂來的,也不是處罰越重就能換來和諧社會的簡單線性關係。

比如我國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平等適用刑法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這些知識點不系統了解一下,不看些真實的案例,還真是對刑法缺乏足夠深入的認識。

中間也曾經一度認為歐美的陪審團制度要優於我國的審判模式,但後來發現也並沒有那麼簡單的優劣對比。

如果你看過米高梅公司製作的那部經典的黑白電影《十二怒漢》(12 Angry Men),一定會被它精彩的情節和緊張的節奏所折服,甚至會被它感動,認為這是美國真正的偉大之處。

沒錯,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但在經過了經濟學的洗禮之後,會有不同的看法。你會發現,原來看似不經意的表達,很多都是別人非常非常巧妙的在你情感共鳴到高潮的時候,給你悄悄植入的。設計手法之巧妙,城裡套路果然深。

當我們坐進電影院,準備工作之餘享受片刻閑暇的時候,要的就是放鬆,放鬆之後便是代入,把自己代入到了電影的場景之中。一邊看電影,一邊自己的部分神經化身成為了劇中角色,所以我們會跟隨劇情的變化跟著緊張、難過、高興、感動,甚至哭泣。

這個時候誰管你什麼邏輯不邏輯的,重要的是代入,這一代入、一共情,電影傳遞出的價值觀悄悄就印在了你我的腦海。除非你事後反思,否則這些觀念基本上就潛伏在了你的腦海深處,某個時代等待你的激活。

經濟學的訓練在於讓你體會到邏輯的力量,可以被情感所打動,但不會讓情感所打倒,它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之前的觀念。在看《十二怒漢》的時候我很享受觀影的感覺,但它傳遞的觀念卻需要認真辨析,馬虎不得。

經濟學還給了我們一個更重要的角度來認識問題,那就是「成本」。此前有關部門有一項考核指標,叫作「命案必破」。我們知道,有些疾病目前人類是無法徹底醫治的,同樣受制於科技條件,也有些案件是始終無法偵破的。

但當「命案必破」這種不合邏輯和常理的規定成為規定的時候,那一定就會有人為此付出代價,代價之一便是冤假錯案的發生。佘祥林、趙作海、聶樹斌、呼格吉勒圖,這些冤案的發生,背後有其深刻的制度原因存在。

成本,正義也是有成本的。

犯錯的成本很低,收益卻很高,所以一定有人願意去嘗試。刑法刑罰的作用是增加犯罪的成本,並讓潛在的可能嫌犯知曉這些成本,知難而退,遏制犯罪。

近期山東姑娘江歌在日本遇難的案件成為輿論熱點,咪蒙的文章也迅速刷屏,10w+ 的閱讀和10w+ 的點贊。我覺得寫文章跟熱點並沒有什麼不妥,寫文章的動機和目的並不值得去猜測和關注,值得討論的是文章本身的觀點。

咪蒙那篇《法律可以制裁兇手,但誰來制裁人性?》是非常巧妙的情緒調動,既讓你感覺到了憤怒,又彰顯了自己的正義和立場,達到了既定的戰略戰術目標。這就像《十二怒漢》一樣,既讓你為人性的光輝而感動,又讓你覺得美國真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全盤接受了文章的觀點。

但咪蒙這篇的標題和立意都有問題,人性怎麼制裁?法律當然不能用來制裁人性,法律只能制裁兇手,制裁的也只能是行為和後果,人性都要制裁,那離1984大概就不遠了。

不過對死刑的呼籲我是支持的,基於最簡單樸素的邏輯,欠債還錢,殺人償命,天經地義。

但死刑作為最高的刑罰措施,應當非常的慎重,而不是草率行事。在保留死刑的基礎上,嚴把死刑的執行標準,並不能簡單的指望呼籲提高責任心、加強道德教化來實現。

從大的宏觀角度上來講,有兩個努力方向:其一是死刑的審判者和執行者要能夠具體追責到人;其二,則是司法的競爭。

方向之一,死刑和審判者和執行者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就是允許死刑犯的家屬保留進一步追責的權利,而這個追責必須能夠追責到具體的人。美國的陪審團制度並不理想,因為假如陪審團錯判了,沒法追究到具體的人,小範圍內的法不責眾。

假如死刑犯被執行死刑後,家屬追查出真相確定是被冤殺了,那麼審判的法官和死刑執行者都應該同樣以殺人罪論處。唯此方能減低死刑的錯殺概率,我們看到的僅僅是那些曝光的冤假錯案,還有那些沒有被曝光的呢?

方向之二,正義的確是有成本,但它卻是可以降低的,降低的唯一辦法,那就是——競爭,司法的競爭。唯有競爭能夠降低司法成本,也降低冤假錯案的機會。

競爭意味著消費者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司法服務與銀行、教育等等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當然認識並接受這一點並不容易。純粹學理探討,點到為止,還是不作展開了吧。

曾經我也一度猶豫,廢除死刑是不是意味著文明的進步?現在沒有猶豫了,死刑不可廢,因為有的人是帶著反人類、反社會的基因來到世上的,雖然我們不能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定罪,但一旦這些人將想法付諸實際行動,對他人造成了致命的傷害,那就一定要讓他付出代價。

罪犯在剝奪他人權利的時候,實際上也就喪失了自己在這同等程度上的權利。一個殺人犯殺害無辜者的同時,實際上也就喪失了自己的生存權利,就這麼簡單。

延伸閱讀:看得見的正義,看不見的成本

上一篇:沒什麼大不了

題圖:張是之-晨光靜水霧,逸者猶安眠

另外,想系統建立經濟學思維,尤其是對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感興趣的同學注意了,我們做了一個「一課經濟學」的學習社區,帶你一起精讀三本書:

1、張五常的《經濟解釋》(我來解讀)

2、米塞斯的《人的行動》(可二老師解讀)

3、羅斯巴德的《人,經濟與國家》(香港的譚叔解讀)。

微信掃碼即可加入

st.h5.xiaoe-tech.com/s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怎麼理解「你看見的只是別人讓你看見的,而不是真正的事實」這句話?
稅費改革歷史回顧
殘忍!29歲後奶奶開摩托車碾壓孫女
女生出門穿什麼顏色的襪子好看?
為什麼中國的外匯儲備減少?

TAG:法律 | 经济学 | 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