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有的行業,做品牌只是一種奢望?
毋庸置疑,打造一個盡人皆知的品牌,是每個創業者的夢想。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對於某些產品(比如大米、茶葉),無論你下多大的決心、付出了多少努力,也難以建立起品牌,更不要說要實現「盡人皆知」的夢想了。
為什麼這些產品難以建立起品牌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消費者是如何做選擇的。
實際上,影響消費者購買選擇的力量有三種:
「過去偏好」、「營銷」、「第三方」。
這三者之間是互相博弈的關係。如果消費者受過去偏好的影響較大,那麼相應的,受營銷和第三方力量的影響就較小,反之亦然。
比如對大米來說,因為決策足夠簡單,且每個人的口味偏好不同,我們往往就會根據以往經驗購買,而不太會參考別人怎麼說。
但是我們都知道,只有營銷和第三方力量才能被市場部調動。這就導致,一旦消費者更多的依靠偏好做選擇,那麼營銷和第三方的作用就被大大削弱了,這就意味著再試圖以這兩者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
這時,市場部就相當於被捆綁了手腳,有心無力,真正的變成「只花不賺」的部門了。
這時就會有人問了——你說了這麼多,難道這些受消費者偏好影響大的產品,就一定沒機會建立起品牌了么?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知道這個問題的本質。
其實,這個問題本質上就是在問:我能不能通過一些方法,讓營銷成為驅動消費者選擇的主要力量,而不是偏好呢?
答案是:可以!
既然消費者頑固的偏好是我們的對手,那麼,我們的任務就是找到一個戰場,在這個戰場上,營銷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而過去偏好變得無效。
要做到這一點,你至少可以在以下這三個「新站場」,成功建立起品牌。
1.改變歸類——跳到其他行業做品牌
2.做渠道品牌
3.做生活方式品牌
1.改變歸類——在其他行業做品牌
有些行業本身就很難做成品牌。比如主食行業、茶業等。
既然難以在本行業建立品牌,那就不妨改變產品的歸類,從而跳到另一個行業——在這個行業里,營銷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偏好的影響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比如,茶葉是受消費者過去偏好比較明顯的產品,有的人習慣喝碧螺春、有的人習慣喝毛尖、而有的人習慣鐵觀音。(ps:多數人誤認為這些是品牌,其實在過去茶只分品類)
所以,你想在任何一個品類(比如碧螺春)中建立一個品牌,都是比較困難的。
而最近特別火的小罐茶,僅僅把傳統的按重量計的茶葉裝進小茶包,再放進精緻的小鐵罐里,就成功地把茶葉歸類到了快消品&禮品。而快消品&禮品又主要受營銷力量的驅動,受偏好的影響不大,就使得在這個行業里,品牌的建立變得容易了很多。
絕大多數資深從業者可能努力了幾十年也沒能做起來的茶葉品牌,小罐茶卻在幾個月之內就完成了。而這,則完全得益於對產品的巧妙歸類。
同樣,挂面也是受過去偏好影響較大的產品,你不太可能記得住挂面的品牌,即使知道(比如金沙河),這也很難作為你的決策依據。你只會記得你喜歡的口味(比如喜歡寬條、筋道的),並在下次購買時以此做為決策依據。
這就是過去偏好的強大力量——消費者根本不考慮你的品牌。他們只記得上次吃的那款口味還不錯,再買就參考上次就行了。
對這樣一款「頑固」的產品,陳克明成功的將其歸類到了「方便食品」——他們把挂面做成了方面面的形式,一包只裝一人的量,並且因生產工藝的改良使得麵條更易熟。
這樣在方便食品行業,過去偏好就變得不那麼重要,營銷基本決定了消費者的選擇。品牌建立就容易得多了。
總之,如果你所在的行業,消費者受偏好影響較為嚴重,導致他們不願意聽從品牌商的。那麼,你不妨改變產品的歸類,重新讓營銷主導消費者的選擇,以成功建立品牌。
這時你就要經常問自己:
我的產品還能歸類到哪個行業呢?
在這個行業里,營銷是否主導了消費者的選擇,而不是過去偏好?
2.做渠道品牌
如果你的產品受過去偏好影響大,且因為產品較為特殊,難以被歸類到其他行業。那麼,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是:把品牌努力放在渠道上,成立一個渠道品牌。
因為在「渠道」這個戰場上,過去偏好對消費者影響變得非常有限,相反,營銷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比如對種子廠商來說,農戶不是看誰的廣告打的響就選誰,種子的選擇關乎於一年的收成,因此他們不太會相信有明確立場的廣告,而更多依據的是自己之前積累的經驗。
而種子又屬於同質化特別嚴重的行業,各廠商生產的種子沒有太大差別。加上種子行業難以建立品牌,就使得絕大部分種子生產廠商無法享受品牌帶來的溢價,只能和廣大同行拼低價,最後不得不以「薄如刀片」般的利潤生存。
那怎麼辦?
其實你可以把品牌努力放在渠道上,相比於「逆天」做個種子品牌,做個渠道品牌就相對容易多了。
因為,轉換到了「渠道」這個戰場上,消費者的選擇更多受營銷力量的驅動,而不太會受過去偏好的影響。
(PS:這裡不考慮成為渠道商的難度,只討論可行的方向)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想要在生鮮領域建立品牌,一定要做渠道商的原因。比如每日優鮮(一個生鮮O2O品牌)雖然自己不種植水果、不養殖奶牛,但他們有一大批優質的生鮮供應商,因此,每日優鮮可以很容易成為一個渠道品牌。
實際上,你能說出很多生鮮O2O品牌(比如愛鮮蜂、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卻很難知道任何一個生鮮食品的生產商。就是因為,對於生鮮類產品,你一旦成為了他們的渠道商,那麼,對於你來說,驅動消費者的力量就從「過去偏好」轉換到了「營銷」,你自然能比較容易地建立起品牌。
總之,如果你嘗試轉變產品歸類後,仍然難以歸類到任何其他容易建立品牌的行業。這時你不妨把努力放在渠道上,成立一個渠道品牌,因為相比於在行業中「逆天」建立品牌,成立渠道品牌相對容易多了。
因此,你要經常問自己:
我所處的行業,有沒有知名的渠道品牌呢?
如果沒有,我能不能成為渠道商,從而使營銷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削弱偏好對消費者的影響呢?
3.做生活方式品牌
前面我們講了,如果產品受消費者過去偏好影響較大,你可以改變產品歸類到容易建立品牌的行業。如果鑒於產品特徵,實在難以歸類到其他行業,你也可以成立一個渠道品牌。
其實,建立品牌,除了以上兩種方式,在這個「產品後於品牌」的時代,還有一種方式越來越成為主流,那就是:做生活方式品牌。
「醉鵝娘」最開始只是一個普及紅酒小知識的微博大V,後來成立了品牌,之後才開始做內容電商賣紅酒。
「杜紹斐」最開始也沒有產品,只是一個教直男穿搭的微信大號,不斷積蓄勢能成為品牌後,才開始自己賣自己的男士用品。
因此,在這個時代,行業中難以建立品牌,也不必拘泥於此,你大可以像他們那樣先通過建立社群、積累粉絲做出品牌,然後再為你的產品引流。
粗糧產品難做品牌?或許你可以組建社群,把對飲食健康感興趣的人聚集起來,大家交流心得,並經常組建線下活動,不斷積累勢能,順勢成立一個「我愛吃粗糧」的生活方式品牌,然後為你的粗糧產品引流。
茶葉難做品牌?或許你可以創建一個名為「痴人說茶」的微信公眾號,持續滿足粉絲的核心內容需求(比如茶知識的普及),以此增加粉絲粘性,並通過推廣擴大粉絲數量,然後水到渠成成為一個「普及茶知識以及奇聞異事」的生活方式品牌。然後再為自己的茶葉產品引流。
這樣之所以有效的前提是:成為了生活方式品牌,意味著驅動消費者選擇的更多取決於營銷,而不是過去偏好。
因此,如果你嘗試了改變產品歸類,但因為產品特徵,很難被歸到其他行業,成為渠道商也難度較大,那麼,你還可以成立一個生活方式品牌。
對此,你要經常問自己:
我的產品和哪些生活方式相關呢?
我需要成立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品牌,並以此為我的產品引流呢?
結語:
在很多行業(比如茶、大米),無論你下多大的決心,付出多少努力,做成品牌都是非常困難的事。因為這些產品,本質上都是偏好在影響著者消費者的選擇,而不是營銷。
這樣,營銷的作用有限,品牌自然難以建立。那怎麼辦呢?
你需要找到一個「戰場」,在這個「戰場」上,過去偏好對消費者的影響能降到最低,而營銷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為此,文中提供了三個方向供你選擇:
1.改變歸類——跳到其他行業做品牌
2.做渠道品牌
3.做生活方式品牌
說明:
本篇文章,為受偏好主導的產品提供了三個可建立品牌的方向。但這幾個方向,只是建立起品牌相對更容易一些,並不代表在實現「知名目標」的路上會一帆風順。
實際上,在成為品牌之前,你會遇到各種阻礙。比如,
跳到其他行業做品牌,可能需要改良產品,以適應不同行業的要求;
做渠道商,需要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以及人脈資源;
做生活方式品牌,需要有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能力等。
推薦閱讀:
※上海來福士廣場出現一台會「演奏音樂」的縫紉機
※DELL 在 Twitter 上的營銷模式是什麼?
※國內較為優秀的互聯網口碑監測的第三方公司有哪幾家?
※微博上的@奶牛denny 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