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任何一本書:翻譯式讀書筆記(一)
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書讀懂
書是一種古老的發明。將字寫在方形的紙上,然後將紙裝訂在一起,包上更耐磨的書皮,一本書就製作完成了。
書也是一種知識的載體。那些漢字與西文,不僅是狀如方塊或蝌蚪的圖案,它們都有自己的意義,自己楚楚動人的靈魂,等待人類去掀開符號的蓋頭,欣賞意義的意義。
人不是天生就識字,需要經過好多年的教育,才認得那幾千個常用漢字,或者幾萬個常見單詞。識字後,人們就會讀書。讀故事書,讀說明書,讀教材,讀學術專著,讀《怎樣征服美麗少女》和《如何征服英俊少男》。
可惜,很多人能讀書,很少人能讀懂書。《新華字典》和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格外暢銷,不是毫無道理的。
市面上有許多教人如何讀書的書。大家現在看到的這系列文章,也是教大家如何讀書。不過,其中直接呈現的不是讀書的方法,而是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寫讀書筆記的好處
已經有很多人強調過讀書的好處,強調過寫讀書筆記的好處。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話,只是小生不愛聽。有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如果寫讀書筆記真有大家說得那麼好,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去做呢?
容我慢慢說。
讓我們把人類多種多樣的能力,劃分為信息輸入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輸出能力這三個類型。其實就是聽和讀、思考與決策、說和寫。加上「信息」二字,顯得更加高端、大氣、上檔次。還可以把它們簡稱為IPO,分別對應input、process、output,顯得更高大上了。
信息輸入能力就是辨別並尋找高質量信息的能力,閱讀好書就是這種能力的體現。信息處理能力就是俗稱的思考能力,我們在閱讀和寫作時,需要主動思考該如何理解某段文字,如何遣詞造句,這算是對思考能力的鍛煉。寫作能力則是信息輸出能力的一種,在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都能用得上。
採用信息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這三個階段的劃分,我們會發現,寫作讀書筆記可以同時鍛煉這三種能力。它可以讓我們把書中的知識內化為頭腦中的神經結構,從而將別人頭腦里的知識掌握到自己手裡,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同時,它也訓練了我們的信息表達能力,幫助我們更好地影響他人。而且,將這些讀書筆記分享給他人,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所以說,寫讀書筆記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不僅讓自己學到知識,還能讓別人知道自己學到了知識,更有機會在分享讀書筆記時認識新朋友。這些新朋友里,一些人可能是你工作中的人脈資源(弱關係),一些人可以成為你的知己好友(強關係),甚至還有人可以與你私定終身,做你的人生伴侶。
這麼看來,書中自有黃金屋和顏如玉,書中還有高富帥和白富美,讀書能幫你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古人誠不我欺,我要是騙你們,我就是小狗。
設想一下,我們相親時,約在某個安靜的咖啡店裡,點上一杯溫暖的熱飲,從包中掏出一疊厚厚的讀書筆記。雙方交換過來,仔細品讀,不知不覺間,半小時過去了。從彼此的讀書筆記中,雙方都能看出對方的興趣和涵養以及見識水平。合適的話,就進一步相處。不合適的話,那就早點換下一位相親對象,讀別人的讀書筆記。
這樣的畫面是不是很美?如果有人想運營類似的相親產品,歡迎使用這個創意。虧損的話,本人概不負責。
如果說寫讀書筆記就可以收穫男朋友或女朋友,那這一定是善意的謊言,汪汪。
不過,寫讀書筆記的確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知識,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這是千真萬確的。對記憶材料的更深層加工有助於記憶效果。以我這麼多年積累的心理學知識和豐富的讀書經驗,大家可以選擇相信我的話,這次真不騙你們,騙你們的話,我真是小狗。
什麼是翻譯式讀書筆記?
有人要問,寫讀書筆記有什麼難的呢?只要會寫字,不就會寫讀書筆記嗎?不就是把書中的重點划出來,然後抄寫在筆記本上面嗎?
如果你確實能把書中的重點都找出來,或者有人能幫你劃好重點,然後你在抄寫這些重點語句時,也的確用心仔細理解了,而不是不過腦子地謄抄,那麼這也算是一種讀書筆記的寫法了。
但這種方法的技術含量不高,不是我所推崇的。我想給大家提供一種技術含量更高,難度也更大,但效果也更好的讀書筆記寫作方法,它叫做翻譯式讀書筆記。
什麼叫翻譯式讀書筆記呢?它其實和翻譯很像,讓我為大家翻譯一段英文。
Philosophy (from Greek φιλοσοφ?α, philosophia, literally "love of wisdom") is the study of general and fundamental problems concerning matters such as existence, knowledge, values, reason, mind, and language.
上面這兩段話,來自英文版維基百科的Philosophy(哲學)這個詞條。翻譯如下:
哲學(英語philosophy來自拉丁語 philosophia,希臘語 φιλοσοφ?α,字面意思是「對智慧的愛」)是關於一般性問題和基礎性問題的研究,這些問題包括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以及語言等等。
一個只懂漢語不懂英語的人,要想讀懂英文所表達的意思,就需要藉助翻譯。
翻譯需要我們理解原文,然後將原文的含義以另一種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這種說法頗具哲學意味,它默認了世界中有同樣的「語言含義」,可以用不同的語言文字來表達。這個世界上有同樣一個我,可以用「Andy Lee」或「《思維的利劍》的作者」這兩段不同的語言文字來表達。世界上有同一個北京,我們可以用「中國首都」或「紫禁城的所在地」這兩段不同的語言文字來表達。這個世界上有同一個自然數「2」,我們可以用「1+1」或「3-1」這兩段不同的符號串來表達。
以這種方式理解翻譯,翻譯其實就是把同一個意思換一種方式來表達。將英文換成中文來表達,我們叫「英譯中」。將日文換成德文來表達,我們叫「日譯德」。將用數學語言表達的科學論文換成通俗語言來表達,我們叫「科普」。將艱深的知識以學生所能理解的形式來表達,我們叫「教學」。將隱藏在內心深處(其實是頭腦深處)的愛意用語言或行動表達出來,我們叫「表白」。
文學作品的翻譯講究信、達、雅。哪怕我們不懂英語,通過朱生豪的翻譯,也能一睹莎士比亞的文采。只是,譯文再美,欣賞起來也如同穿著雨衣洗澡,很不痛快。所以大家如果行有餘力,可以多學幾門語言,好享受不同世界的美。
知識作品與文學作品不同,它的翻譯講究的不是文雅,而是知識本身在翻譯過程中不受損害,經過翻譯的知識能最大程度地方便讀者理解。如果原作者的文風保留不下來,為了讓知識永存,就讓那些修辭性的外包裝都光榮犧牲吧。此類作品的翻譯典範,可以參考商務印書館引進的侯世達的《GEB》,中文翻譯可謂出神入化。
明白了知識類作品的翻譯方式,再來了解什麼是翻譯式讀書筆記,就很簡單了。大體來說,翻譯式筆記就是把一本厚書進行改寫,將其翻譯成一本薄書。通常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需要寫1萬到2萬字的筆記。不過,讀書筆記具體寫多長,既因人而異,又因書而異。有些人習慣言簡意賅,有些人話癆成性。有的書信息密度特別大,做筆記反而需要增添許多原書沒有的解釋,10萬字的書,居然要寫成20萬字的讀書筆記。有的書信息密度特別低,只需要用原書1%的篇幅就能概括完畢,10萬字的書,1千字就完成翻譯了。
光是這麼說,大家可能還是對翻譯式筆記的體會不深。同一個意思,該如何換一種方式來表達呢?什麼時候該引用原文,什麼時候又該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概括呢?原作者的哪些文字可以刪去,我們又該為原作者補充哪些隱藏的前提假設呢?
以上問題,都沒有簡單的答案。因為寫好翻譯式讀書筆記,需要大量的實踐練習,才能體會其中微妙的細節。在岸上學不會游泳,讀《如何彈鋼琴》也學不會彈鋼琴。我們只有真正捧起一本又一本書,用心閱讀它們,書寫一篇又一篇讀書筆記,才能提高自己的信息輸入、信息處理以及信息輸出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既然翻譯式讀書筆記這麼好,那是否只要掌握了它的方法和原理,就如同無名小卒般的主角被武林前輩輸送了畢生內力,能問鼎江湖了呢?
非也。同樣一本書,例如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位掌握了翻譯式讀書筆記寫作方法的高中生,和一位研究社會學幾十年的老教授相比,後者寫出來的讀書筆記依然更好。這就說明了,光是掌握方法和原理還不夠,還需要大量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才能達到卓越的水平。如果你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那麼你會發現自己的作品總是有無限優化空間的。
而且,翻譯式讀書筆記也絕非萬能的。目前看來,它並不適用於敘事類書籍、抒情類書籍。閱讀虛構的小說或者電影劇本,更像是一場旅行,它的過程無法被壓縮,只能任由主體去體驗其中的每一個細節,無論是在火車站排隊買票,還是在風景區一覽無餘,抑或是躺在床上盼著明天早起,都是不可壓縮的旅行體驗。
翻譯式讀書筆記,似乎只適用於知識類作品,比如教材、學術著作、百科全書、期刊論文、通識讀物、科普讀物等。這些作品所欲承載的知識是同一的,無論是用德語、日語、漢語、英語還是其他語言來表達,無論是用數學公式或者通俗語言來表達,知識本身是不變的。唐詩宋詞很難翻譯成英文,英文詩歌也很難翻譯成中文。研究論文卻很容易翻譯成不同的語言,一篇英文心理學論文翻譯成中文後,其知識含量並不會有所衰減。一篇中文哲學論文翻譯成英文後,其知識含量也不會有所衰減,如果這篇論文是分析哲學風格的話。
文學性的東西,也很重要。要是這個世界上失去了美,只剩下真,那活著多無聊?不過,很多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利弊的權衡。我們要寫的翻譯式讀書筆記,在權衡之後,只能將所有文學性的美全部拋棄,只保留知識的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要是美與真能兼得,那自然很好。要是不可兼得,捨棄美而追求真,才是我們的正道。
翻譯式讀書筆記的寫作,究竟有多難?
好些經驗豐富的老師都建議我,一定要鼓勵學生,讓學生對自己更有自信。
這些建議可能對教中小學生很有用。但我的學生很多是成年人,他們對自己目前的水平,心中多少還是有數的。我鼓勵他們說,這些知識不難,你一定可以掌握。他們會覺得我這是騙他們,想要繼續多收他們學費。
開個玩笑,其實中級課程理論上是免費的,只要寫完作業就把所有學費當作獎學金返還給學員。但很多人還是無法堅持下來,因為確實比較難。
大家仔細想想,有些人自小學到本科或研究生階段,都是那種頂級學霸,每次考試都是全年級前幾名。而大部分人的學習成就都是相對靠後的。對於這兩類人來說,同樣一段學習材料,前者覺得簡單時,後者一定會覺得很難。連前者都覺得很難時,後者根本看都不敢看了。
不過,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學霸。學霸也是靠自身努力和外界環境,慢慢培養起來的。我自己小學6年沒有正經學過英語,初一的時候指著「apple」這個單詞問同桌是什麼意思。同桌驚訝地看著我,以為我是在開玩笑。現在想來,確實可笑,那時我認得「banana」,但不認得「apple」,認得「turtle」,但不認得「fox」。由於小時候沒有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導致我後來需要花很多時間來補這塊短板,哪怕到了現在,辭彙量積累了很多,也只是達到無障礙閱讀和聽的水平,口語和寫作依然差了些,無法令自己滿意。
最怕的就是破罐破摔,假設我英語不好,就堅持認為英語不重要,不去學習,那就糟糕了。因為我感興趣的心理學和哲學以及其他學術研究領域,絕大部分材料都是以英文寫的,不懂英語真是寸步難行。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也都知道邏輯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但如果因為自己不擅長讀書,不擅長邏輯思考,就放棄提高自己讀書水平,自己的閱讀理解水平,自己的邏輯思考水平,那就真是太糟糕了。
勤也許能補拙,也許不行。一個普通人嘔心瀝血之作,可能會比天才的輕描淡寫要強。天才要是也嘔心瀝血了,普通人就真的很企及。我的智商不低,但也知道自己絕非天賦異稟,想要做出些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來,一定要堅持努力。
翻譯式讀書筆記的寫作,也很容易淪為《從入門到放棄》系列技能之一。很多事情都是入門容易,提高很難,精通則難上加難。大家都是漢語母語者,或多或少都知道如何將別人說的漢語翻譯成另一種說法的漢語。可以說,大家都至少具備翻譯式讀書筆記的入門級寫作水平。但要想繼續提高自己的水平,和他人拉開差距,或者至少不被他人拉開太大的差距,那真的需要很多功夫,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完成的。
當然,天底下值得掌握的技能有很多。對於當下的你來說,如果英語、編程、駕駛、廚藝、電子競技或者其他技能對你更有幫助,那你可以先去忙這些事情。如果你認為我剛剛闡述的這種翻譯式讀書筆記的寫作,對當下的你很有用處,那你就可以試著做個學習計劃,然後堅持執行。
關於這本系列文章的特徵
最後,我想講講這系列文章的特徵。
這系列文章,不知道最終會寫多長。目前計劃每篇文章在一萬字之內,盡量在10篇文章之內完成整個讀書筆記寫作方法的講述與案例展示。不過,以我的歷史記錄來看,很可能會嚴重「拖堂」。
有人會善意地建議我將文章拆成更短的部分發出來,這樣對大家的閱讀更友好。很感謝這樣的建議,但我不準備採納,因為寫完這個系列文章之後,我還有很多別的東西要寫,還有很多別的坑要填,這種細節就不要在意了。
我選擇杜威的《我們如何思維》(新華出版社2015年10月版)來作為展示案例。它的理解難度適中,適合大多數人來練手,本身也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太難的書,像是一段滿是陌生辭彙的外語,很難讀懂,大部分人都無法完成翻譯。太簡單的文字,比如小學生的語文課文,沒必要寫翻譯式讀書筆記,也能完全讀懂。如果大家有更推薦的作品,歡迎提出來。
這系列文章不會有很高的閱讀難度,高中生就能讀懂,大學生可能更合適,愛讀書的職場人士也沒問題。
一定會有人批評我夾帶私貨,這是顯然的。我不可能真的只是講如何寫翻譯式讀書筆記,那樣就變成語文老師了。像論證分析、論證重構等非形式邏輯甚至形式邏輯的知識點,以及分析哲學和認知科學的理論模型,由於和「理解」這個主題相關,那肯定是要被我當成私貨夾帶進來的。學寫讀書筆記,不是為了學寫字,而是為了學會理解某段話、某段論證、某段說明、某段解釋。換句話說,學寫讀書筆記,就是學會如何思考。
也可能會有人誇我毫不藏私,這也是顯然的。知識又不是什麼商業機密,藏私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有人把這些知識學了去,然後進一步傳播擴大影響力,那是好事。知識傳播的瓶頸,絕對不是知識本身藏得太深,普通人找不到。而是普通人太懶,花花世界誘惑太多,大家對知識不感興趣。
這篇文章是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它的用意是簡單解釋翻譯式讀書筆記是什麼,也強調了寫讀書筆記的好處,希望能成功「誘惑」大家,讓心動轉變為行動。
下一篇會談論選書的技巧,也會給大家推薦很多書。下下篇應該會寫一些哲學和邏輯學知識,幫助大家理解詞語和句子以及語篇。再往後就會真的寫「如何寫翻譯式讀書筆記」了。
更新速度不定。有時候我寫得煩了,就會寫別的東西了。而且我也不是專職作家,文筆和寫作速度都不是很好,請大家見諒。如果大家對這個主題感興趣,那可以去找市場上的同類型書籍來讀。找到了也麻煩告訴我一下,我也很想參考別人的想法。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梁文道和羅振宇哪個看的書更多一些?
※成神之路
※我們給孩子的愛也應該是3D版的
※今夜有雨,不宜私奔
※已有一萬單詞量,怎麼繼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