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如何讓跑步數據幫你改進跑姿、提高成績?

當你跑步時,當你跑完步,你一般關注哪些數據?速度?時間?距離?步頻?步幅?心率?或者還有其他?

你們一般會用什麼來記錄跑步數據?咕咚、悅跑圈、阿甘跑步等手機app?或者是小米手環、iWatch?還是佳明、松拓、愛普生等GPS運動手錶?

如果你除了速度、距離、時間,還很關注其他的數據,並且買了GPS手錶來專門跑步,那麼說明,你是一個重視科學訓練的嚴肅跑者。

除了速度、距離以外,跑步還有什麼可曬?

現在,跑個步不發個朋友圈,都感覺像沒跑一樣。那麼,作為一名有嚴肅態度的跑者,除了曬距離、曬速度以外,還有啥數據可曬的?

心率區間

這是一個體能參數。你在一個心率區間內跑了多少時間,決定了你這次的訓練強度是多大。比如,你在心率一區以6分配速跑了50分鐘,說明你今天跑的是放鬆慢跑,即使有人留言嫌棄你速度慢,你也可以淡定地回答:我跑的是放鬆E跑。

要得到準確的心率分區,需要你先獲知自己的安靜心率和最大心率,並且在手錶里準確地設置好各個分區的數值。

具體方法可以參見這兩篇文章:

第四節(上):你跑步從來不看心率?怪不得跑錯!

第四節(下):我該如何進行心率跑?實踐篇

由此,你也知道,不能單看配速來判斷快慢,心率分區才是彰顯你實力的關鍵。300大神們訓練,4分半配速,都在心率二區以內,這是純正實力。

步頻

這是一個跑姿技術參數。大多數業餘跑者,一分鐘的步頻大約在160-170左右,而跑姿富有效率的資深跑者,步頻會穩定在180-190,並且不需要刻意維持,因為這樣的步頻最能有效利用肌腱彈性。

打個比方,就像跳繩,你快速跳和慢慢跳,你會發現前者更有彈性,後者需要更多肌肉發力,這就是180步頻和慢步頻的差別——更好的發揮肌腱彈性,節省肌肉力量。

觸地時間

這也是一個跑姿技術參數。所謂觸地時間,就是你的腳粘在地面上的時間。跑步的過程無非分為兩種:在空中的時間,在地面的時間。落地支撐時,速度為零,只有騰空時候,你才是在前進。所以,騰空時間越長,觸地時間越短,你的跑步效率越高,也更容易跑得快而輕鬆。

同一位跑者,不同的速度下,觸地時間也會不同,當然是速度越快,觸地時間越短啦。技術優秀的業餘跑者,慢跑的觸地時間大約在220毫秒左右。

觸地時間長短,與落地方式和上拉效率有關。一般來講,由於跨步在體前以腳後跟著地的跑者,觸地時間都會更長。你的觸地時間越長,意味著你受傷的風險越大,跑步效率越低。換句話講,你要想跑得更快、更輕鬆,你首先需要通過改善跑姿,縮短你的觸地時間。

另外,跳繩、快步跑等練習,也是提升腳掌知覺和跟腱彈性的很好的聯繫。

垂直振幅

這同樣是一個跑姿技術參數。它指的是身體重心垂直振動的高度,也就是每一步你向上竄了多高。因為我們在跑步中移動方向是向前的,而不是向上的,所以垂直振幅這個參數越大,就表示跑步效率越差。

優秀的專業跑者,垂直振幅可以到6cm以下,普通跑者則一般在10cm左右。

這個數據通常與你上拉時是否推蹬地面有關。如果你有蹬地,垂直振幅也會更大,耗費體能也更多,落地受到衝擊和受傷風險都更大。

另外,一味地想跑出更大步幅的跑者,以為步幅更大速度就更快,不自覺地推蹬地面,在垂直振幅上的表現都不會太好。

垂直步幅比

作為一個跑姿技術參數,它比垂直振幅更高了一級,更能直觀反映出你的跑姿好壞。

它是垂直振幅除以步幅得出的。因為如果一味講究垂直振幅小,就會變成小步跑,這並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我們真正追求的,其實是垂直振幅小,步幅大,這樣才能跑得更快更高效,這也這是垂直步幅比的意義——越小越好,它越小,跑步的效益越高。

通常優秀的專業跑者,可以在6%以內,業餘跑者多數在8%以上,這也正是跑姿技術的差距所在。

觸地平衡

這個跑姿技術參數,反映的是你左右腳落地時間的差別。最完美的當然是左右兩邊各50%,但一般來講,由於有彎道等關係,通常左右腳落地時間會相差一些,1%以內都是正常的。

如果兩邊相差2%以上,就說明左右平衡有問題。落地時間更長的那一側,肌腱彈性更弱,落地時間更短的那一側,上拉的效率要加強。

跑步是單側運動,始終都是單側著地、發力,所以就要求,左右兩側盡量接近平衡。當然,每個人的左右兩側力量都不會完全對等,知覺也是有差距的,差距過大會存在受傷風險,這些可以通過跑姿技術和力量訓練的單邊練習進行彌補。

哪些是不重要的數據?

如果你看得仔細,你會發現我在上面並沒有提及步幅、平均心率等數值。

步幅是一個被動數值,它是由前傾加速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由你主觀跑出來的——你的腿就那麼長,想一步跨得再大,也是有限的。一味關注步幅,只會導致跑姿變形,只有當你把專註力放在對的地方——感知重心的前傾,感知上拉,你才可以越跑越快,自然地跑出更大的步幅。

平均心率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但相較於心率數值,心率區間更能顯現出你的訓練強度。並且,不同的跑者之間,心率是無法相互比較的,即使同樣的速度,我的平均心率150,你的平均心率160,也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但是,心率區間是可以相互比較的,同樣的速度,我在心率二區跑,你的都是在心率三區,說明我的跑力值更高。

錯誤跑姿示例

我們該怎麼看待數據?

你會發現,以上很多重要的數據,都是與跑姿技術相關的,並且都需要一塊GPS運動手錶。

肯定有人會說,免費的app不好用嗎?幹嘛花錢買塊表?

你的確能夠用手機app記下你的跑步距離和速度,且不談定位準不準,這些數據只是一個數值,不能給你更多的信息量,無法幫助你了解自己。

當然,假如你是一位初跑者,剛開始對跑步新世界的探索,每次跑跑走走,app作為記錄工具確實足夠了。因為對於初跑者而言,每次都比前一次能夠跑更久,就會很開心,不需要跑太快,慢慢搖,專註地享受跑步這件事。

但對於那些已經跑了一段時間的跑者而言,假如你準備把跑步當做一個固定的生活內容,認真去做好它,掌握跑步這件事,你會發現,跑步不只是速度和距離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需要了解自己的跑步狀態,了解自己哪裡可以再改進,以避免受傷,以獲得進步。

這時,你就需要一塊GPS運動手錶,以及獲得跑步動態的相關配件(佳明手錶採集跑步動態數據需要四代心率帶或者POD跑步動態感測器,採集心率數據需要有光電心率或者心率帶)。

當然,數據不是萬能的,不能為了追求好看的數據,而本末倒置——比如,為了追求觸地時間更短,刻意用前腳掌落地,甚至墊腳跑。數據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你跑姿的好壞、體能訓練的效率(佳明手錶會在每次跑完後,顯示你的訓練效果、恢復時間等),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到技術、力量和體能的科學訓練中。

我個人是佳明的粉絲,當然松拓、愛普生、TOMTOM等牌子也不錯。從佳明410、620,用到235、飛3、935,我體驗過最質樸的黑白屏,到用心率帶看心率,再到方便的光電心率,直到最近的跑步動態感測器「小豆芽」,終於解除了心率帶的「愛的捆綁」,可以收集豐富的跑姿數據,科技的進步一目了然。

手錶是跑者最忠實的跑步夥伴。跑鞋常換常新,而手錶一塊可以陪伴你很多年(只要你不是像我這樣的裝備控哈哈)。


「科學跑」系列往期文章供君翻閱:

當我在談科學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

第二節:我每次跑步應該跑多遠?

第三節:人人都會跑步嗎?

第四節(上):你跑步從來不看心率?怪不得跑錯!

第四節(下):我該如何進行心率跑?

第五節:跑步減肥該怎麼跑?跑了不瘦,哪裡出錯了?

第六節:怎樣才能跑得更好?你的短板在哪裡?

第七節:什麼樣的跑步落地方式是正確的?

第八節:我該如何備戰一場馬拉松?


推薦閱讀:

跑步腿疼,可以吃布洛芬嗎?
飯前跑步好還是飯後跑步好?
Nike air max適合什麼樣的人穿?
脫掉衣服她是斯巴達女王,耐力持久讓99%男人汗顏,這位優雅的「野蠻人」,輕鬆玩轉工作和生活
每天晚上跑步2千米,你堅持過多久?

TAG:马拉松 | 科学跑步 | 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