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與性格有關嗎 | 食物心理學(3)

上一篇我們重點講了「辣」的姿勢。

那,我們會不會說一個人「很辣」呢?當然會啊。

我在台灣到處看到辣妹!

這裡的辣指的是熱辣性感,可能會引起讓人生理興奮或精神振作的感覺。

而當我們碰上一個「火爆」脾氣的人,典型人物如《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只叫她鳳辣子就是了」,指的則是「潑辣」,代表急躁好爽。還有"毒辣」、「老辣」的梟雄等說法,意思是狠毒厲害。

王熙鳳《紅樓夢》電視劇

看起來「辣」勾起的強烈生理反應也已經延伸到了國民定義人性情樣貌的方式上,而且深入人心。外國有沒有這種現象呢?

研究者發現,英文、韓文里也存在從味覺領域向人格領域的映射,「在多種語言里基本都被用來隱喻脾氣暴躁易怒,還有「甜」和「苦」也比較常被用到。

苦味

從個體生存角度而言,負面的味覺體驗讓人覺得危險,需規避,可能含有毒素,因此咀嚼純粹苦味的食物確實讓人很不舒服。

儘管好多葯都裹著糖衣,但每次捏住鼻子喝完中藥,人們還是會忍不住扁兩下嘴——此刻,我們的面部表情特徵清清楚楚說明了我們的「厭惡」情緒,因為口鼻附近的肌肉大寫著「拒絕」。

肌電掃描技術證實,吃「苦」確實會引發個體的厭惡情緒,從而引發道德厭惡。這種負面感覺就會讓人們自然而然用「吃苦」來隱喻熬過艱難的情境。

甜味

研究者發現,人們會覺得愛吃甜食的人更宜人哦。

甜味往往與積極的情感聯繫在一起,被當作與親社會人格、行為及社會判斷緊密相關的感受。

Meier等人發現,人們在日常交流中會將甜與親社會特徵聯繫起來。我們會稱呼親密的夥伴為「honey/sweetheart(甜心)」。當別人幫助你時,我們說「you are so sweet(貼心)!」以示感激和讚美。

短暫的甜食體驗會增加個體助人行為,而且還可以促進積極的社會關係,比如戀愛。

啊呀呀,快合上電腦帶喜歡的人去吃甜食吧!

辣味

自小食辣者的感覺尋求(sensation seeking)得分較高更追求新鮮刺激的感覺

而且女性食辣者更加外向。

我們知道,食辣和憤怒的生理體驗超像——都會渾身發熱、出汗、面色漲紅。

實驗也證明,特質憤怒(trait anger)得分較高的被試表現出更多辣味的飲食偏好,多吃辣或僅僅是多辣的食物會讓人感知到更多來自他人的憤怒。

在我們心目中,一個典型對人發火的形象可能是面紅耳赤、青筋爆出、額頭冒汗的。Wilkowski 等通過對熱量的視覺線索進行控制,發現憤怒與熱量的認知表徵呈系統相關,證實了「憤怒是熱的」這個典型的隱喻

酸味

關於酸的研究不多,但是你如果你看過網上很火的「給小北鼻喂檸檬」的視頻,一定對那些扭曲但萌壞了的嬰兒臉記憶深刻吧。

沒錯,當實驗者給剛出生 4 天內的寶寶喂含有尿素、檸檬酸、食鹽的蔗糖溶液時,寶寶們對檸檬酸蔗糖溶液的吞咽最少,你大概可以理解成剛出生的小寶寶對酸不如對其他的口味那麼習慣。

結合食物心理學(1)里介紹的環境和基因的共同作用,我們暫時還不好定論到底是 A 影響了 B,還是 B 決定了 A,但總之,人格和食物還是有點聯繫的呢。

看完文章,希望你對不同口味背match後折射出的東西有了新一層思考吧。若是理解了讓對方感到幸福的食物秘方是什麼,或許你也會更了解 TA。

有點餓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今年粽子的咸甜之爭?
和家裡人吃飯口味相差很大是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蘇錫常滬做菜愛放糖?
如何評價中財食堂的菜品更新?
有哪些食物是在國內開始吃不習慣或者沒吃過,但是到了國外之後非常愛吃或者逐漸適應了?

TAG:心理学 | 食物 | 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