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向筆記】當亞里士多塞諾斯套上佛家用語
近來在寫這個答案:半璧:音樂是什麼?
因為涉及到古希臘音樂理論家亞里士多塞諾斯,因此我得去翻原文和注釋,
又因為原文是古希臘文,所以需要一些翻譯~
於是,我譯了這麼一小段:
?γ δ? ?στ? τ? ξυν?ναι τ?ν μελ?δουμ?νων τ? τε ?κο? κα? τ? διανο?? κατ? π?σαν διαφορ?ν το?? γιγνομ?| νοι? παρακολουθε?ν δ?λον—?ν γεν?σει γ?ρ δ? τ? μ?λο?, καθ?περ κα? τ? λοιπ? μ?ρη τ?? μουσικ?? --- --- --- ?κ δ?ο γ?ρ το?των ? τ?? μουσικ?? ξ?νεσ?? ?στιν, α?σθ?σεω? τε κα? μν?μη?· α?σθ?νε σθαι μ?ν γ?ρ δε? τ? γιγν?μενον, μνημμονε?ειν δ? τ? γεγον??. κατ? ?λλον δ?τρ?πον ο?κ ?στι το?? ?ν τ? μουσικ? παρακολουθε?ν. (Book II: 38-39)
顯然,對旋律的理解,同時涉及到聽覺與知覺兩者,且利用其分辨連續聲響中的任何差異——畢竟在各種音樂風格的旋律中,必然產生連續聲響。而對音樂的理解取決於兩個方面:「感知」 與「記憶」。我們需用「感知」捕捉音樂的「當下」,用「記憶」領悟音樂的「既往」。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這樣一讀,發現有一股迷之佛教唯識宗的感覺...就想著找點對應的詞語移譯一定會很好玩~可惜自己佛教知識積累不過關,擔心弄巧成拙,所以沒有在答案裡面照搬...於是就打算以草稿的形式記一下,如果有對這方面比較了解的朋友,也許可以求幫個忙~
就比如說這一句:
顯然,對旋律的理解,同時涉及到聽覺與知覺兩者
我當時想到的是《入楞伽經》:
所謂八識,何等為八:一者阿梨耶識、二者意、三者意識、四者眼識、五者耳識、六者鼻識、七者舌識、八者身識。大慧,五識身共意識身。
所以,我們可能可以移譯為:
顯然,對旋律的理解,同時涉及到耳識與意識兩者
然後這一句:
而對音樂的理解取決於兩個方面:「感知」 與「記憶」。
我是有點想找個聽上去佛教一點的名詞對應的,比如「感知」沒準可以對應「諦聽」;不過這像是個名詞,可能不妥;而且這樣對應之後,「記憶」到底能對上個啥我就不清楚了~
然後,我翻到了《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看下能不能強行對應:
五根者: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亦爾。此五隨名,即心所中各一為性。已說自性。當說所以。
如果這樣的話,這句話就可以強行解讀為:
而對音樂的理解,取決於聽者的慧根與念根。
這樣的翻譯應該是非常不準確的,所以我還在想有沒有更好的點子~
而至於這句話:
我們需用「感知」捕捉音樂的「當下」,用「記憶」領悟音樂的「既往」。
其實「當下」和「既往」就已經略有佛家意味了...我是擔心因為對任何一方面的不了解導致翻譯亂套,所以不敢繼續亂搞...
我想到的是套上「過去世」、「現在世」與「未來世」這幾個概念...
所以,是不是可以把「當下」和「既往」往現在佛/阿彌陀佛和過去佛/燃燈佛上面套呢?
還有一種套法,也許可以將「當下」理解成「現在發生的很短的瞬間」,那麼就有很多佛教用語可以往上套了,比如「剎那」、「彈指」、「須臾」...
比如這樣:
慧根所至,剎那之音,明辨秋毫
但「過去」該用什麼來套...我暫時沒想到~
而且說道「剎那」這個用法,又想到每一個音樂的瞬間都會迅速消逝,沒準又可以將唯識論中的「六義」套上去呢,
這類介紹歷朝歷代倒是不少,我貼一下雲峰的《唯識開蒙問答》:
問:能熏所熏,皆具四義,熏成種子,具幾義也
答:論雲,然種子義,略有六種。問:六者何?答:一剎那滅、二果俱有、三恆隨轉、四性決定、五待眾緣、六引自果。
他媽的...噢不,阿彌陀佛,我編不下去了。
過段時間翻翻《五燈會元》好了,印象中裡面有很多通俗易懂但用詞很精闢的公案,沒準可以找到些靈感呢~
感謝評論區 @xxxx 知友的補充:
有關因明的部分,基本論證方式都是從「聲是無常」開始,也許可以借鑒一下,具體可以看《入因明正理門論》,因明也經常算到唯識的知識裡面
這是個很有價值的點~我晚點也去翻閱一下!
推薦閱讀:
※可以重複迴向嗎?
※想出家,卻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想逃避現實還是真的有出離心?
※阿里千億投資達摩院,厲害了我的祖師!
※末法時代只是指對佛教而言的是嗎?
※在中國出家成為僧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