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天 | 穿不過的空地,走不到的北方——關於熱愛的遙遠奢望

記得還是14年了,在唐古拉山鎮上,遇到給攝製組當嚮導順便上了一把鏡的小虎哥,才知道之前的神貼《北方的空地》,居然改編成電影了。沒想到,將近3年之後,才得以在大屏幕上見到這部片子。

宣傳語里說,這是首部華語極地探險電影。本來對這樣的宣傳還是蠻抵觸的,但是太多熟悉的人和事,讓我對它依然留了許多期待。

於是,上映第一天,我就跑去附近的電影院一睹為快了。

看這張海報的畫風,隱隱有些不太好的預感

先說優點。

首先,它確實夠美,不枉劇組花費三年深入無人區的實景拍攝。鏡頭流轉下,大羌塘的神秘靜謐盡收眼底:雪山、草地、湖泊、河流、戈壁、雅丹,還有奔跑的藏野驢和掐架的旱獺們,做得了壁紙賣的了萌。對我這種對於大西北有著格外情結的人來說,實在是福利。

印象最深的那一處鹽湖,藍天之下的湖水清淺透徹,所有一切都有了一模一樣的影子,自行車駛過,如同懸浮於天地正中,駛入另一重空間,讓人分不清是否和主角一樣起了幻覺。這才是真正的天空之鏡的樣子。

除了攝影,影片的音樂也是可圈可點。查了一下,配樂居然也是國內大牛級的人物,而且片尾曲還是竇唯出手,多年不見的竇唯啊!反正我在的那一場,大家都是乖乖聽完了這一首《扎西德勒》才離的場。

再者,從影片的不少細節里,能看出用心。比如,男主的裝備與食物;比如,乾裂的嘴唇和睜不開的雙眼;比如,脫水與高溫之後,完全變紅的臉和手。這些讓有細節控和強迫症的我多少有些意外,觀影感受也直線上升。據說導演本人也是個戶外愛好者,大概與此不無關係。

這一張似乎風霜的痕迹還不是很明顯,裝備也看著新,不過已經算是很良心了

但是,很可惜,電影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故事和主題的把控。

之前痴迷戶外時,也斷斷續續地看過這篇神貼。因為首發在論壇,所以大概就是日記+圖片的模式,規規矩矩地記錄著每一天的見聞感受。

作者的文字簡單,句子短小瑣碎,用最平淡的方式,敘述著一場最驚人的旅行。他的幾次絕境,幾次奇遇般的逢生;他和野生動物們微妙的對峙,還有天氣、裝備、食物、水源、季節變化,所有能遇上的麻煩和解決的過程。

這些記錄,對於喜歡荒野戶外的人來說,讀來大概很容易津津有味、感同身受。但是想把這些拍成一部精彩的電影,還是相當考驗功力的。

導演用了一個比較巧的辦法,加支線。

江一燕飾演的女主,是一個在拉薩開客棧的姑娘,五年前的一場意外,讓她的人生從此只能在輪椅上度過。表面上的樂觀堅強和內心深處的失望憤怒,讓她瀕於崩潰的邊緣,就在此時,她遇到了不顧勸阻,執意縱穿羌塘的男主。

這個人物的設定和矛盾點,其實都還是蠻不錯的。兩個人一路的故事,被穿插在男主一個人的穿越過程中,讓電影的層次更豐富了起來。這樣的拍攝手法,讓我想起之前推過的一部片子《走進荒野》。

然而,問題在於,這條支線的故事風格,明明和主線不搭啊!

無論是原貼中的調子,還是導演借著男主的話表達的意思,其實都是蠻反對灌雞湯的,什麼旅行的意義、人生的迷茫、尋找自我、洗滌心靈之類的,通通靠邊站。「我只是想做一件自己很想做的事情罷了。」

但是,每次支線一上線,就總能聞到一股濃濃的、換湯不換藥的雞湯味兒,還附帶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情愫。這邊風吹日晒、與狼共舞、斷水少糧,那邊文藝清新、命運不公、攜手看星空,我……

來看一下文藝青年的畫風

等到湖邊對酒當歌,那句「去他媽的命運」一出來,我真心想抓住導演使勁兒晃,說好的不尬雞湯呢?不帶這麼打臉的啊?就算要加人物關係,加點江湖俠義惺惺相惜不好嗎?這弄得好端端一鍋麻辣鮮香,加進去兩大勺糖,是什麼道理?

豈一個「尬」字了得

另一個尬點就是最後那個意味不明但是卻套路感滿滿的結尾。算是對沒能走出羌塘的探索者的致敬?還是他們從此在另一個世界裡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好像和主題也不是很搭啊?

雖然小狼真的很萌,可是我依然沒get到要點啊

好吧,原作故事單一,觀影大環境又是娛樂為主(參照隔壁已經在逗逼蠢萌路上拉不回來的雷神3),探險電影拍攝不易,這個鍋大概也不能全讓導演背。

IMDB和豆瓣的雙料TOP250電影《荒野生存》,應該算是戶外探險電影經典中的經典了,凡喜歡這一類型的,沒看過的人應該不多。但直到今天,看看這部片子的評論里,爭議也從未斷過。片里主人公「不走尋常路」的人生選擇,迎來多少敬佩,就擔負多少罵名。

就在幾天以前,兩位傳奇攀岩人物相繼隕落。27歲的攀岩奇才海頓·肯尼迪,因為搭檔及女友遭遇雪崩,選擇離開;94歲的教父級人物弗雷德·貝克利,一生未婚無子,將80年的生命都用在攀登上。

如果這些發生在國內,不難想像新聞下的回復里會充滿怎樣的論調。

因為喜歡花式出門亂逛,所以經常也會被問到不少類似的問題,譬如「旅行的意義」、「登山的意義」、「戶外的意義」諸如此類,需要的時候,我也能借鑒前輩們的說辭,整個一二三四五點。但是更多時候,多半是在心裡腹誹,我就是喜歡而已,不行嗎?

可惜,多半時候,這樣的答案是不行的。如果你不說出個一二三來,別人多半就會給你編出些個四五六,好像一定得背負點兒什麼,一件事才算有「意義」。可是,我就是喜歡把自己扔入新環境時的那種不確定,喜歡徒步到雙腳麻木大腦空白的瞬間,喜歡望著似乎永遠到不了的山頂、拚命吸入稀薄而又寒冷的空氣。這些,也就對自己說說罷了。

當年因為太火,《北方的空地》引起諸多爭議的時候,作者曾經幾次表明過自己的態度:這不是探險,不是挑戰,更不是證明,不過是因為對羌塘的熱愛和對自己的自信,誕生的一場艱苦的旅行而已。信與不信,全憑讀者自己。

說到底,也許如此純粹的去熱愛點什麼,終究太過奢望,以至於我們總在自己的潛意識裡,添上無窮無盡的選項。

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也會有自己的《荒野生存》。畢竟,《七十七天》才只是個開始。

最愛高原的雲與光影

PS:如果我打分的話,大概是7-7.5之間吧,畢竟太美。喜歡戶外或者西部風景的話,還是很值得去電影院刷一下的。


更多影評:

致所有終將湮沒於時光中的剎那

岡仁波齊 | 願你前行路上,心無所懼

第三顆星 | 最文藝的本尼和最極致的旅行

她用一千英里,走回自己


weixin.qq.com/r/ijhUTN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看 竇唯新作 即將上映的電影《七十七天》主題曲《扎西德勒》?

TAG:七十七天电影 | 电影 | 户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