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光緒癸巳年修《貴縣志》之序

(下述文章係由本人點校,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下面是本人校對的清光緒癸巳年脩的《貴縣志》之序文,當然能力有限,有錯漏之處,還望指點。在此感謝 @王謝楊 泄癢同學和 @Kushim Jiang 姜同學的幫助~

我作的註暫未加角標,但也是按順序的,不明白的可以留言問。

敘(一)

敘(二)

敬頤蒞守三年,獲①徧②接③此邦,賢士大夫葢④罔不勤勤綣綣樂與圖治,所以匡助之者,未可更僕⑤,言⑥如頃修之府志,其一端也。府志議修經??,比舊夏,甫設局採纂,因⑦徵⑧乘⑨屬⑩邑,而貴縣僅存康熙年間李君彬所輯逸編,距今且十世,寥遠缺略,病其未足據依,嘗從容以重修,語邑令王君聽彝:「王君任之甚力」。

旣邑紳陳孝廉芝誥、梁廣文吉祥來郡與敬頤商榷修府志例,綦悉且言擬及時,並邑志成之。敬頤佩其任事之果,而尤於夙心默契,亟捐廉以為之先顧,竊意雖有舊編,事同草創,匪易剋期卒業也。越明年孟夏,展梁廣文貽書,並附志稿八卷,葢陳孝廉方赴試禮部,採訪編纂,廣文之力居多,因問序於敬頤,引其鄉賢施公才「道德一風俗同」之語,謂今且復驗,敬頤旣悚不敢承,而獨嘆廣文奏功之驟,爲不可幾及也,而尤嘉大令,與兩君暨林廣文永徵之疎財急公如此,其摯也。

全書本鄭先生獻甫曩纂??州志例而增以紀事、紀文、隸事,詳審釐然,各當闡發二百年之潛德,網羅卅六里之佚聞,時府志寖已就編,而商析不無有待,資此考鏡,所益良多,然則任事之勤,奏功之速,傾廣文而滋自慙已,若夫道一風同固守令道齊之責亦賴邦之賢士大夫樂於匡助如諸君者,其庶乎?可跂而竢焉!敬頤不文,而??不可諉,用質言以敘其緣起如此雲。

光緒二十年??次焉逢敦牂余月,二品頂戴運使銜補用道知潯州府事新建夏敬頤書。

註:

敬頤:即夏敬頤,字養泉,江西新建縣人,潯州知府,修有《潯州府志》。

聽彝:即王仁鍾,字聽彝,江蘇吳縣人,任貴縣知縣。

吉祥:即梁吉祥,字崧生,城廂人,壬午科優貢。

芝誥:即陳芝誥,字仲鹿,城廂人,辛卯科舉人。

施公才:潯州府人,當地鄉賢。

獻甫:即鄭獻甫,柳州府象州縣白石人,清代經師。

①獲:能夠。n②徧:同「遍」,全面。n③接:接觸、了解。n④葢(gài):同「蓋」,發語詞。n⑤更僕:換了很多人,形容人事繁多,數不勝數。n⑥言:助詞,無實義。n⑦因:沿襲、承襲。n⑧徵:召集。n⑨乘:記載。n⑩屬:同「註」,敘述。n孝廉:明清時期對舉人的雅稱。n廣文:「廣文先生」的簡稱,指清苦閒散的儒學教官。n夙心:平素的心願。n默契:心靈相通,配合得很好。n亟(qì):屢次。n捐廉:古時官員向政府或公務捐獻自己的養廉銀子。n草創:開始創建、進行。n永徵:即林永徵,字芝巖,城廂人增貢。n綦:極、非常。n曩(nǎng):以往。n詳審:周密而審慎。n釐然:清楚而有條理。n潛德:不爲人知的美德。n寖(jìn):逐漸。n考鏡:參證借鑑。n慙:同「慚」。n闡發:弘揚發揮。闡:發揚、提倡。n若夫:句首發語詞,表示另起一事,無實義。n傾:敬佩。n竢(sì):同「俟」,等待。n??(?言冝)(yí):同「誼」、「義」,道義。n焉逢敦牂(zāng):即甲午年。焉逢:又閼(ē)逢,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敦牂:《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n余月:四月。(註:原文的牂字爲「?片羊」)n二品頂戴:清代官員等級。n運使:官名。n銜:官吏銜接晉升。n補用道:補用道員的省稱,即候補的道員。道員:清代官名。n知:主管。n

翻譯:

我(敬頤)來到這治守了三年,得以全面接觸這個縣城(即貴縣),賢士大夫沒有不勤勤勉勉勵精圖治的,因而輔佐它的人,數不勝數。就像以往要編修它的志書,這是其中一方面。府志商議修訂經過了一年,等到去年夏天纔開始設立書局採訪編纂,沿襲徵集來的記載著關於縣城(歷史人文)的敘述,而貴縣只保存有康熙年間李彬所編輯的殘卷,距離現在也有十代之久了,(年代)廖遠(內容)缺略,苦惱於它的依據不足,曾想著慢慢來重修(縣志),告訴縣令王聽彝:「王君你任職很盡力」。

不久,地方鄉紳陳孝廉(芝誥)、梁廣文(吉祥)來到郡守與我(敬頤)商榷編修府志例的事,(他們)很熟悉(這件事)而且文字擬寫及時,並上縣志(內容)在一起就好了。我(敬頤)很佩服他們做事的果斷,而(而尤於夙心默契亟捐廉以為之先顧),我心想雖然有舊的志書殘卷,但是這件事(即編纂志書)就如同剛剛開始,難以如期完成啊!等到第二年初夏,鋪開梁廣文贈送的書,並附上了志書的八卷書稿,(因爲)陳孝廉纔去禮部趕考,採訪編纂(志書)的事,廣文的功勞居多,於是就找我(敬頤)寫序,並引用他們鄉賢施公才「(所有人)道德一致,(當地)風俗就無差」之的名言,說今天還要再次覈驗,我(敬頤)就恭敬不敢接受,但唯獨感慨廣文取得成果的迅速,是(我)不可能達到的啊。(而尤嘉大令,與兩君暨林廣文永徵之疎財急公如此,其摯也。)

整本志書按鄭獻甫先生以前編纂的象州志例,卻增加了紀事、紀文、隸事等內容,周密而審慎,清楚而有條理,各自弘揚了兩百年來不爲人知的美德,網羅了三十六里不爲人知的傳說,正當府志逐漸完成編纂,但仍需一起商討分析,給予它(即志書)考證借鑑,益處良多。然而(廣文)做事那麼勤快,取得成果那麼迅速,(我很)敬佩廣文,(他的才德)也讓我有所學習,自己內心感到非常慚愧。至於「道一風同」,確實個人操守會讓道德達到一樣的水平,但也確實依賴縣裏如這幾位樂於輔佐的賢士大夫,但有這麼多嗎?可跂而竢焉!敬頤不才,但在道義上不能推託,便用質樸的言語來敘說這事的緣由如此罷了。

光緒二十年甲午四月,二品頂戴運使銜補用道知潯州府事新建夏敬頤書。

序(一)

序(二)

治一邑難,志一邑尤難,剏一邑之志難,旣修一邑之志,亦未嘗不難。人繁事賾,代遠年湮,文獻尠徵,每多訛舛,則采訪難;朝邑武功,志之最善,後人評論,尚雲耒精,則纂修難;設局輯述,須多寫官,暨鋟鍥行,厥費宜庀,則又籌欵難;具此三難事之欲興旋輟者,此比矣。

仁鍾於今??二月來權貴縣篆,治事少暇,卽詢志書,邑中諸君子爲言「志成於康熙初,迄今逾二百載,中屢兵燹,版已無有,不及茲重修,後此更難爲役且」。潯州郡守新建夏公方議修府志,若同時並舉,庻事半功倍,仁鍾因請於夏公,公欣然??以鉅欵,仁鍾復捐廉以為之,繼陳孝廉芝誥、梁廣文吉祥、林廣文永徵亦各醵金,且分任采訪纂修之事,將向之所謂難者,至是可不終於難矣。秋七月開局,諸君即秉筆其間,網羅散佚,發闡潛幽,疆域山川,胥沿其舊人物,建置各有所增,半載以來,規模駸備,而仁鍾適將受代弗,及俟書之成,惟深幸廢墜之修不至以難見阻爰舉,夏公提倡之雅,諸君子執事之勤,畧述數言,用志縁起。

光緒十九年癸巳十二月署縣事吳縣王仁鍾謹序重修貴縣志序。

註:

剏(chuàng):同「創」。n賾(zé):深奧。n湮(yān):埋沒,不爲人知。n尠:同「鮮」,少也。n徵:證明。n訛舛(chuǎn):錯誤。n暨:等到。n鋟:雕刻。n鍥:用刀刻。n庀(pǐ):具備,治理。n欵:同「款」。n輟:停止。n權:代理官職。n篆:官印。n兵燹(xiǎn):因戰亂而造成的破壞。n庻:同「庶」,或許。n捐廉:官吏向朝廷或爲公務捐獻自己的養廉銀。n醵(jù):集資、湊錢。n胥:都、皆。n??(?田廾):同「畀」,給予。n鉅:同「巨」。n駸(qīn):逐漸。n弗:筆。n廢墜:荒廢、失於照顧。n爰(yuǎn):更改、更變。n舉:行動。n

重修貴縣志序(一)

重修貴縣志序(二)

重修貴縣志序(三)

重修貴縣志序

聞之周禮外史掌四方之志,夫志莫重於風俗,風俗莫重乎人心,鄉之人有善有惡,世變迭遭善惡益著不明晰,以別之將善者不樂於爲善,惡者將繼於爲惡,而於風俗人心,關係匪淺,雖然揚善隱惡,志之體例,也大書特書,有傷忠厚,唯於善雖小亦書,惡則書大者,其小者置謂不擬不論,是亦仁人君子善善從長之一道也,貴縣之志,前代有無,不可攷矣,可攷者自李曾二先生同輯康熙志始,然書久散佚,僅得四十頁,漏略亦多,咸同間又經兵燹,竟得留遺,以至於今,一若鬼神呵護,有此一綫之延,否則更茫然無所據矣,其間歴二百餘年,鄉先輩不乏通才,其欲纂修者,不知凡幾事,竟不果。同治間修省志,大府檄列郡,同時並舉郡伯魏公篤遂修府志,四邑皆有所採,倉猝集事,舛漏失寶,閱者病之。

??甲戌,余奉諱歸里,欲修縣志,以彌其闕,旋有倭奴臺灣之警檄,調旋浙事,又不果。光緒癸巳,郡伯夏公敬頤再修府志,簡招梁崧生司鐸吉祥、次兒芝誥襄其役,二人請諸夏公,以先邑而後郡,較易採擇,邑侯主司馬仁鍾亦韙其言,各割俸助焉。是秋七月,設局重輯,採訪諸事,次第就緒,而芝兒赴試南宮,梁君竟一力蕆事裒輯成帙,錄稿??寄並索余序言,余里人也??不敢辭,整襟而讀之,喟然嘆曰「縣之有志,猶國之有史也,修史者一朝有一朝之典章,一代有一代之實錄,春秋筆削,褒貶維嚴,因革損益,足以示天下後世法,若夫縣志鄉評之書也,或數十年而一修,或百數十年而一修,山川無恙,時代屢更,攷獻徵文,類多殘闕,兵燹之餘,一鄉之善善惡惡,尤未易備載,其操筆者,不綦難乎?其難哉!」

茲志也,本鄭先生獻甫纂??州志事例四綱,外增紀事、紀文二綱,凡李曾舊志之缺者補之,略者詳之,後事則據訪斟酌而續之,攷古論今,博觀慎取,綱舉而目張,文直而事覈,無因陋就簡之,??無飾名媚俗之爲,要以正風俗、勵人心爲本,使後之覽者善有所感,惡有所誡,信乎鄉人之好惡爲,不誣誠一邑之信史也。抑余更有感者,皆甲戌欲修志而倭釁起,越二十一年,甲午志成,而倭釁又起,天下事不可知,而吾邑人士當互爲勸免,有鑒前車,無事則耕讀相安,有事則守望相助。余浙江筮仕匏繫一官,蒿目時艱,焦憤交集,故鄉在望,依戀彌深,今徇崧生之請,撥冗以書邑,乘他日倭平,又濡筆書時事,以當外史,則幸矣!

光緒二十年??次甲午嘉平月旣望,邑人陳譎謹敘。

註:

陳璚(qióng):字鹿笙,又作六笙、鹿生,號澹園,晚號老鹿,室名隨所遇齋。貴縣人,以貢生仕至四川布政使。(具體官仕何處,可以看百度百科)

魏公:即魏篤,山東鉅野縣(今山東菏澤市下轄縣)人。

攷:同「考」,考證。n大府:上級官府,明清時稱總督、巡撫爲「大府」。n檄(xí):官方文書,作動詞,發文。n奉諱:居父母喪。n歸里:回故鄉。n闕:同「缺」。n旋:隨即。n旋:返回、歸來。n事:職守、政事、事務。n司鐸(duó):掌管文教。n襄:幫助、輔佐。n役:事情。n韙:是、對,即贊同。n司馬:清代府同知俗稱「司馬」。n南宮:禮部別稱。n蕆(chǎn)事:事情已完全解決。n裒(póu)輯:彙集編輯。n??:同「郵」。n??(?言冝):同「誼」、「義」,道義。n春秋筆削:即孔子修改了《春秋》。春秋:魯史《春秋》;筆:修改;削:刪除。n維:判斷。n嚴:嚴密。n因革損益:順著事情發展規律有所增減。因:順著;革:改變;損:減少;益:增加。n備:完備。n綱舉目張:能執其要領,則細節就能自然而然,比喻文章條理清晰。綱:漁網上的總繩;舉:提起;目:網眼;張:張開。n文直事覈(hé):文章公正合理,事實翔實嚴謹。《後漢書?卷四十?班彪傳下》:「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n??(?敝大):同「弊」,一定、絕對。n爲:同「僞」,虛假。n釁(xìn):同「釁」。n免:同「勉」,勉勵。n筮(shì)仕:初次出仕爲官。n匏(páo)繫(xì):賦閒、不爲時用。n徇:順從。n嘉平月:十二月。n

修貴縣志銜名(一)

修貴縣志銜名(二)

修貴縣志銜名(三)

修貴縣志銜名(四)

修貴縣志銜名(五)

修貴縣志銜名

主修

潯州府知府夏敬頤,養泉,江西新建縣人,監生。

監修

升用同知直隸州卽補知縣署貴縣知縣王仁鐘,聽彝,江蘇吳縣人,供事。

編纂

八旗官學漢教習遷江縣訓導梁吉祥,崧生,城廂人。

協修

卽選道陳芝誥,仲鹿,城廂人,辛卯科舉人。

內閣中書卽補侍讀梁瑞祥,紫波,城廂人,丁丑科進士。

參校

全州訓導林永徵,芝嚴,城廂人,增貢。

恩隆縣訓導王嗣昌敬亭,??貢。

採訪(府分局)

同知職銜李卓楊,立誠,思籠里人。

縣學附生陳紹華,鳳鳴,城廂人。

纖圖

縣學優生黃世洵,嗣泉,城廂人。

議敘九品林鶴翔,次雲,城廂人。

謄寫

府學附生林拱宸,卓南,城廂人。

柴泉書院肄業童生陳文誥,哲明,城廂人。

各里採訪(照繳局訪冊)

(四廂里)

恩貢生黃錫麟,趾仁。

縣主簿銜李伯祥,文石。

府學附生李澍春,文生。

縣學附生李繼蓮,少仙。

縣學廩生蔡熙瑞,玉書。

縣學附生林翰才,子謙。

縣學附生李峻昂,子豪。

縣學附生羅琛,樵冬。

縣學增生沈際元,舜徙。

縣學增生岑廷夑,佐臣。

(郭南里)

恩貢生李抗義,少卿。

縣學廩生徐進元,冠魁。

六品頂戴增生薑有祿,養廉

縣學附生薑獻,嵩齡。

縣學附生梁作兩,雲軒。

同知職銜楊壽蕃,濟仁。

縣學附生楊煥樞,贊綏。

縣學武生楊之彬,文軒。

縣學廩生楊汝蕃,紫湖。

縣學附生甘調梅,荊山。

中書科中書銜戴文瀾,煥章。

??貢生鄭學熙,沚舫。

府學增生廖泰來,鳳儀。

??貢生鄭鴻翀,凌霄。

縣學附生梁贊廷,相臣。

縣學附生羅文龍,從雲。

縣學附生梁景才,幕亭。

縣學增生李熙蓮,伯香。

縣學廩生梁翹才,桂崖。

縣學附生李儒珍,聘三。

縣學附生黃輔廷,弼臣。

縣學附生陳昌繼,承其。

縣學附生李汝霖,贊廷。

縣學附生姚棟材,桂圃。

縣學附生黃中鎮,達三。

縣學附生姚乙藜,星閣。

縣學廩生姚引榮,錦旋。

縣學附生梁陰棠,澤南。

縣學附生梁浩瀚,綠波。

縣學附生吳兆麟,少靈。

縣學附生伍元亮,穎川。

監生姚壽嵩。

(郭北里)

縣學附生李逢年,錦溪。

縣學附生溫卓然,立軒。

縣學附生何其鏘,伯才。

從九品銜葉榮安。

(郭東里)

監生黃榮昌,欣然。

監生曾必芳。

(郭西里)

八品封職賞生龔振家,香山。

府學廩生麥裕元,瑞年。

從九品陳嘉謨,藎臣。

縣學附生黃愧蔭,春庭。

(九懷里)

四品封職州同銜甘紹餘,子卿。

縣學廩生譚道心,允齋。

舉人賴蘭馨,少蟾。

州同銜附貢生甘學詩,庭詔。

監生鮑紹齡,鶴仙。

縣學附生鄧庭彪,炳臣。

附貢生梁??材,荊南。

縣學附生李曾繹,子矩。

縣學附生楊彬,協堂。

縣學附生梁以楠,梓材。

布政司經厯銜黎毓文,秀峯。

(五山裡)

縣學廩生區炳輝,梯雲。

府學附生李崧楊,鹿蘋。

兵部差官武舉秦善寶,楚材。

議敘九品陳大綱,立三。

縣學附生韋玉書,際春。

(北山裡)

武舉黃啟昌明良。

府學廩生黃卷開,益齋。

縣學廩生黃猷,炳材。

縣學廩生劉廣蔭,愧階。

縣學附生楊鸞旂,魯廷。

縣學增生伺錫祥,瑞亭。

縣學附生黃河清,聖符。

(水南里)

縣學附生韋俊,秀堂。

縣學附生林維藩,豫齋。

縣學附生黎壽徵,斗南。

議敘六品監生區聯芳,萼樓。

(水北里)

藍翖縣丞韋鼎臣,鎮伯。

藍翖守備武生覃飛颺,凌雲。

縣學附生李華穠,芳園。

(思籠里)

縣學增生馮熾昌,芝田。

縣學廩生株裴章,著元。

縣學附生李報之,展猷。

州同職銜余德星,繞堂。

縣學附生吳世忠,棐卿。

註:

城廂:城內或靠近城的地方。n里:相當於村一級的行政單位。n國子監:京師設立的最高學府,又稱「太學」、「國學」。n府學:每個府設立的學堂。n州學:每個州設立的學堂。n縣學:每個縣設立的學堂。n監生:明清兩代在國子監讀書或取得進國子監讀書資格的人。具有此資格的人,就可以和秀才一樣應鄉試。取得資格的方法有兩種:一、廕監,即由祖先的勛勞資歷,按規定的制度取得。二、例監,即用捐納的方式取得。n童生:明清兩代稱沒有考秀才或未考取秀才的讀書人。或稱「儒童」。n童生經過「童試」之後稱「生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秀才」。秀才按考試成績分爲分三等,分別是「廩生」、「增生」、「附生」。廩、增有定額。n廩生:「廩膳生員」的簡稱,即成績最好的秀才,每月有廩膳可領;廩膳:糧食。n增生:「增廣生員」的簡稱,無廩膳可領。n附生:一般的無廩膳可領的生員。n貢生:府、州、縣學生員中成績或資格優異的,昇上京師國子監讀書的,稱爲貢生。清代貢生分爲:「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別稱「明經」。n武生:武科生員。n武舉:武科舉人的簡稱。n肄業:在校學習,尚未畢業,或者是沒有畢業。n訓導:明清時於府設教授,州設學正,縣設教諭,職司教育學生。其副職皆稱為「訓導」。n布政司:明清時掌管地方行政的最高一級的長官。n同知:知府的副職,正五品。n州同:知州的佐官,六品。n縣丞:縣令的佐官。n守備:清代武官官職,正五品。n經厯:職官名,掌出納文移。n議敘:清代考覈官員後,成績優良者加以議敘,以示獎勵。議敘方法有加級和記錄。n

推薦閱讀:

【輿地】看看縣誌,說說作物

TAG:地方志 | 贵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