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科技不止於監管,更是銀行風控的一把利劍

IFTN淺談網11月3日訊:近日,監管科技一詞開始引起不少人注意。作為金融科技的一大分支,監管科技不僅受到了政府監管部門的注意,更是受到了包括銀行、保險、消費金融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的普遍關注。尤其是,自銀行開展P2P資金存管業務後,監管科技的加入就更顯迫切。畢竟,P2P平台出問題後,銀行雖沒有法律上的兜底義務,但畢竟會影響對銀行的社會名譽造成惡劣影響。

近日,首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在京舉行,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銀監會目前正在構造多維度的監管科技體系,包括行業協會的授信系統、監管信息系統的構建、國家有關部門的互聯網金融信息科技平台的構建,同時還將應用監管科技的手段,利用大數據對數字普惠金融實現監管。對於網路借貸監管方式原則,銀監會有關部門將側重行為監管的基本方式,重點在事中事後加強行為監管。5天後,湯森路透集團反洗錢和欺詐交易監測全球負責人馬爾科姆賴特也在北京表示,在企業面臨環境日趨複雜的情況下,監管科技將有助於提高企業合規價值。

t一時間,監管科技成為業內的熱議焦點。

什麼是監管科技?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曾把監管科技定義為金融科技的一部分,主要是關注「如何運用科技技術更有效地滿足監管要求」。但隨著監管科技技術的持續發展和商業模式的演化,有些學者開始認為,將監管科技看作金融科技的一個分支可能低估了監管科技的真實潛力。監管科技不應僅被看作一種滿足監管要求的工具,它更有可能引發監管範式和理念的轉變。

t

其實,「監管科技」這一分支除了適用於監管部門外,銀行、保險、消費金融類公司其實都對「監管」是有硬需求的。讓我們回到金融的本質核心——「風控」上來看,對所有公司、個人的實際調研以及風控模型的搭建其實都是在實行類似監管部門的「監管」過程。只不過,商業金融機構的「監管」更多在於內控風險,減少壞帳。現在市面上出現的一些「保險智能雲」等產品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保險公司對個人進行「監管」的一個過程。而對銀行而言,監管科技當下最具時效性和應用性的應該就是互聯網金融平台的徵信問題上了。

t

高密度數據的互金平台

tt不同於其他中小企業,互金平台的一大特點就是幾乎所有業務都是在網路端進行,所有的業務更是通過數據就可以實現追蹤,收益率、壞帳率、入款質量、回款分布……這類高密度數據的行業,讓建立在海量數據之上的金融科技、監管科技擁有了無窮的可能性。

t

tt對這類在科技進步下成長起來的企業而言,傳統的實地調研明顯將「心有餘而力不足」,用「科技手段去管理科技」顯然才是時代的主流。

t

據悉,我國當下的監管科技水平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的助推下,已然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之流。通過對企業工商信息、招聘信息、網路輿情等網路「冷數據」的抓取,再對接上互金公司一手的交易「暖數據」,監管科技將能真正提升銀行對互金公司的考察能力。以當下業內最值得關注的「p2p資金存管業務」來說,銀行對網貸平台「實時監管」能力的提升已經是迫在眉捷了。

t

讓人歡喜讓人憂的「資產存管」

眾所周之,當下的網貸平台大多都愛把上線「銀行資金存管」作為平台可靠性的一個噱頭,大肆宣揚。但真正了解這事兒的人都明白,「上線銀行資金存管」並不代表網貸平台不會出問題,更不代表銀行就會為某P2P平台兜底。但是,對於廣大「不明實情」的普通投資者而言,銀行的參與就是一個信譽的保證,是其心中的定心丸。

t

tt網貸平台一旦出事後,處理其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就會是首當其衝的名譽受損者。這種國人長期遺留下的銀行「依賴」理念,讓銀行在開展「資金託管」業務上,不得不謹慎而為。

t

tt所幸,科技帶來的不僅僅只有金融業務上的創新,更是「監管」、風控上的創新。且不說上文提到的多種網路冷數據,就拿網貸平台放在銀行系統內真實、實時的交易數據而言,就將是監管科技助力下機構風控強而有力的暖數據。

t

包括金融壹賬通在內,目前市場上的金融科技公司大多也都在這方面積極耕耘。金融科技,除了在幫助各類金融機構分析個人和企業的風險情況、識別可疑的電子設備外,能將一系列專項專用的大數據產品真正嵌入到金融機構的每一筆貸款、存管、交易的實際業務中去,或許才真正算是在整個金融大行業里紮下了根。

t


推薦閱讀:

5分鐘看懂: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現狀和重點商業模式 | 波士頓43頁報告
2017年,這10件事改變了互金行業的走向
譽存科技CEO劉德彬:服務對公信貸全流程,提高風控效率
自動報告+金融問答,這裡有一種更快的資訊獲取方式
比特現金BCC面世,誰會把它推上比特幣的「龍椅」?

TAG:金融科技 | 金融监管 | 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