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的期望與分裂的家庭

我一直在想,眾多影視娛樂給人帶來快樂消遣的同時,副作用到底是什麼?

今天我有了一個答案,那就是它會拔高人們對於生活的期望。

電影中精彩的情節,絢麗的畫面,精心雕琢的世界,讓人暫時性地獲得了滿足,這是一種正面的作用。但是在其中浸淫久了,就越是會對現實生活失望,因為我們知道了另外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老一輩人老說:年輕人,你這不現實。

因為我們這一輩年輕人是在大量影視劇中長大的,而我們下一輩人對於現實的期待比我們還要高得多。

這是一種癮,你一旦進入那個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就越失望,然後就又去尋求那個虛擬世界,希望體驗更多的精彩與快樂。有條件的人,就會直接去改造現實世界,沒條件的人就仍然不停地進入虛擬世界。

這個循環,什麼時候會打破?從總體上講,永遠不會打破,因為人總是在追求更高級的滿足感。可是在局部上,會有一個一個的破發點。在這些點上,人們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意累積到了一定程度,又不可能改造現實,於是再難忍受了,會採取一些極端行為,這就是心理預期上的「明斯基時刻」。

雞湯大師們常說,人生要懂得期望管理,這樣才能幸福云云。這話沒錯,但一個人處在某個社會環境中,他能接受的信息,並不全部由他個人控制。期望一旦形成,就不可能再退回去,再怎麼克制也沒用,你就是想得到它,得不到就不幸福。

社會層面上,政府也一直在進行著期望管理,可是世界這麼大,網路這麼發達,人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精彩的生活,對未來的期望是越來越高了,於是對現實生活,也越來越失望,厭煩,不滿,焦慮。

你確實無法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但你一旦知道,你就真的知道了,不可能從大腦中抹去。

其實可以切除部分大腦,或者對所有人施加某種化學藥劑,這些都是可能的最後手段。

拔高預期,可以刺激經濟的發展,但是一旦過分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生活不滿,負能量越來越多。

另外一方面,經濟的發展讓更多過上了好的生活,那麼它的副作用是什麼呢?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也許一度不想去思考這個問題,這真的有副作用嗎?但一個事情,總是有好壞兩面的,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個哲學問題,此處暫且不談。

經濟的發展,會讓更多人經濟獨立,這會讓子女不再依賴父母,女人不再依賴男人,確實解放了女性,撕碎了封建陋習,這無可爭議。

但另一方面,傳統的家庭將越來越難以維持,群體將越來越原子化,人們只關注個人的利益,人們都處於強烈的競爭狀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互不信任,這樣個人的生活會逐漸變得呆板,沉悶,失去創造力,生命力逐漸萎縮。一般來說,人在與他人發生強大關係時,才會迸發出最高的創造力和生命活力,孤獨的原子化個人只會越來越萎靡,失去生氣。

家庭這個社會團體逐漸失去了傳統意義上的作用,變得形同虛設,而已經成立的家庭也容易分裂,或者失去關係的紐帶。至於其他的弱關係,鄰里,社團,朋友,也逐漸不復存在,只存在利益競爭關係。

這樣激烈的競爭,看似可以提高社會運行效率,實際上也無法持久,時間長了,人們都會很疲勞,甚至仇恨他人。

事情總是有正反兩面,並且是螺旋式前進,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只是強弱平衡關係在動態變化。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式「感恩教育」?
其它發展中國家有沒有討厭國產的情況?
「物質至上」與「精神至上」兩種活法有何不同
為什麼博物館參觀者大多是遊客?
青少年校園暴力處罰是否太輕?

TAG:期望 | 家庭 | 社会现象 |